徐文杰 孫 為
(沈陽久合建筑材料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000)
與傳統的鋼筋混凝土建筑施工對比,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有著較為明顯的優勢。但由于在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方面我們還有許多技術尚未完全掌握、還有許多具體施工的經驗尚未完全摸清。每一項科技的成功運用都要經過從出現到發展、在發展過程中經歷反復和曲折,并最終走向成熟。
針對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設的優勢主要分為三點:①能夠提升整體施工的效率和質量,以便于在建設現場中展現自身便捷性和有效性,此種技術由于可以不采用單一性質的加工,僅通過安裝構件的形式就能夠完成整體的搭建。此種方式有利于縮短現場工作的工期,提升處理的效率和質量,并在后期降低總體的建設難度,增強施工質量。②能夠帶來高額的經濟效益,因為裝配式的架構建設方式,能夠在前期降低投資成本,保證公司的經濟利益。與此同時,在整體的施工操作流程中,會減少施工人員的工作量。此種工作在施工管理環節中無需較長時間的養護處理,在此環節中降低運行的成本,并節省相對應的底膜建設,減少周轉材料的投入總量,并展現較高的經濟利益。③綠色環保,由于此種建設方式在本質上涵蓋環保的效果,與傳統的施工方式相對比,能夠減少多種污染,是可以順應時代需求的現代化技術。
“十三五規劃”中指出我國建筑行業正逐漸實現由粗放型發展向產業化、智能化、綠色環保化發展的轉變,清潔無污染,符合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而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因其具有提高工作效率、縮短工期、節能環保、預制效率高,且現場施工更加便捷的優勢成為建筑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推動我國的建筑的工業化進程。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結構的技術主要是工地現場施工精細化和質量嚴格化,操作人員專業化。施工單位通過搭積木的方式將預制構件進行拼接,并能夠采用現澆節點及注漿等方式進行可靠連接。
在制訂房屋建筑建設方案的初期,就要針對整體的施工布局,匹配裝配式混凝土的結構,確保混凝土的施工技術在實施的時候具有全局性,有效降低建筑結構不合理帶來的質量風險和問題。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準備階段,完善裝配式混凝土的施工設計方案,明確安裝的流程,優化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溫度等各項條件,提升混凝土結構整體的防水及保溫效果。設計人員從房屋建筑的整體結構出發,對建筑結構的各個連接點進行分析,穩定建筑結構的效力,做好方案的提前設計、演變及穩定性分析,有效控制整個房屋的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確保房屋的建筑結構達到抗震及防裂的標準,并在遭遇強大外力破壞的時候可以降低對內部的干擾。
制度是保障工作順利實施的基礎與前提,應該根據施工實際情況對制度體系加以完善,增強施工規范性與秩序性,防止混凝土質量出現較大的問題。對混凝土構件的驗收制度與管理制度進行逐步完善,明確每一個部門和人員的職責,建立完善的責任機制,確保在問題出現的第一時間能夠找到相關責任人。還應該建立現場安全檢查制度,加強對施工過程的嚴格控制,及時排查其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促進施工質量的提升。完善獎懲機制,對工作中表現優異的員工進行物質與精神獎勵,促進其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的提升,對于工作懈怠的人員進行適當處罰,以明確其工作職責。
針對施工人員與管理人員,應該根據不同崗位的需求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使其能夠對自身知識體系與技能進行更新,滿足裝配式建筑施工的要求。對于管理人員而言,則需要以先進的管理經驗與理念對混凝土質量管控工作加以指導,保持工作的先進性,防止在工作中出現嚴重的失誤。同時,應該建立考核機制對培訓效果進行評價,防止在培訓中出現流于形式的問題。
在房屋建筑建設的過程中,要對裝配式混凝土預制構件的連接能力及穩定性能進行一定的預判,根據實際的施工情況進行改進,做好質量的跟蹤控制。在進行建筑結構安全性分析的時候,要對混凝土預制構件的所有連接處進行科學判斷,切實落實保溫和防滲透性能的測試。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設計中,可以使用新材料,豐富預制結構的設計方案,增強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效力。在測試裝配式混凝土預制部件連接效應的時候,施工人員要關注其完整性、安全性,確保房屋建筑的穩定性,降低發生滲漏的風險。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是在具體施工現場將施工所需的裝配部件及建筑產品通過科學穩定的拼組方式裝配成的混凝土建筑。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相較于傳統混凝土建筑結構具有整體性好、施工效率高、生產產業化、整體設計標準化等優勢特點。我國的建筑工業化、形成工業化體系的初期是上世紀中葉。直到2000 年開始,伴隨著工程建筑領域的轉型升級,即將被市場淘汰的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又迎來了在市場發展的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