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濤因為最近一直很焦慮,就去看了精神健康門診。他的工作是家政清潔員,工作之余很少參加社交活動。醫生問小濤,他焦慮的對象是什么?小濤說他擔心自己會得傳染病。小濤平時總會盡量避免觸碰自己家以外的任何東西,如果他不小心碰了,就會用肥皂反復地洗手。小濤每天洗手超過30次,除此之外還要花幾個小時洗澡。因為害怕接觸病毒,小濤也會盡量避免與別人發生任何身體接觸,所以去超市買東西或者坐地鐵對他來說都是個大麻煩。當然,他也沒辦法正常談戀愛。
醫生繼續問小濤,生活中還有沒有別的事讓他感到擔心。小濤說,他還擔心在路上會不小心撞到別人,擔心說錯話,擔心得罪鄰居,等等。為了緩解這些想法帶來的焦慮,他經常在頭腦里反復回想剛才和別人的對話,經常向別人道歉,唯恐說了什么不該說的話。
小濤每天睡覺前還必須舉行一個“儀式”,就是向空中拋枕頭19次,否則他會全身不舒服,無法入睡。這個儀式是一年前開始的,最初他覺得自己需要拋5次枕頭,否則就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之后,逐漸增加到10次、15次,直到現在的19次。
醫生給小濤的診斷結果是強迫癥。他還有很多強迫性觀念,比如擔心感染,擔心冒犯他人,渴望整齊,有儀式行為……在世界上,大約每50個人中就有1個人在一生中可能會經歷強迫癥。有強迫癥的人會有強迫性觀念或行為,抑或兩者都有。從統計上說,強迫癥患者一般有高于平均水平的智商和受教育程度。強迫癥患者常持有強迫性想法,比如,覺得周圍混亂不堪,擔心親人會離世或有神秘的力量會殺死自己或親人,等等。為了“避免”此類壞事發生,強迫癥患者會采取一些重復的儀式性行為來降低自己的焦慮感,比如重復洗手、關門、數臺階、咬指甲等。他們知道這些強迫性的想法和行為很荒唐,但卻控制不住自己。
強迫癥的主要癥狀包括:害怕病毒或細菌感染,產生不由自主的禁忌思維(包括性、宗教和傷害),想要傷害他人或者自己,希望周圍的事物非常整潔、有規則,追求完美的狀態。強迫性行為包括:過分清潔,以精確得近乎變態的方式來整理物品,反復檢查(比如多次檢查門有沒有上鎖),強迫性計數,等等。
重復行為或者儀式行為并不完全等同于強迫癥。
強迫癥有2個方面的特點:一方面是有強烈的執迷沖動和想法,另一方面是采取儀式性行為來緩解自己的焦慮。人們常常以為有反復洗手,反復檢查門鎖,或者把東西擺得十分整齊、規整這些行為就是強迫癥。實際上真正的強迫癥比這嚴重得多。
有強迫癥的人和普通人最大的區別是,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強迫性想法和行為,即使知道這些想法和行為超出了實際需求。強迫癥患者每天至少會花1小時在強迫性思維或者行為上,并且即使他們完成強迫性行為或者儀式,也只是從焦慮中得到暫時緩解罷了。
(摘自中信出版集團《大腦修復術:你的大腦病了嗎?》 ? ?作者:姚乃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