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政
中國出版業“走出去”,從本質上講,主要指的就是我國相關出版企業明確自身情況和競爭優勢,將圖書商品、版權等向國際圖書市場推出的過程。可以理解為此種“走出去”戰略,是我國出版業逐步走向國際化發展,向國際間推廣中國文化的一種傳播活動。我國提高了對“走出去”戰略的重視度,屬于一種對圖書行業的制度規劃,落實“走出去”制度,主要目的就是進一步提高我國傳統文化對海外的影響力,從而提升我國文化在國際間的形象,促使圖書轉化為知識,進而成為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通過“走出去”的傳播行為,使得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文化、出版產業之間形成合力,共同發展。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都是促使中國出版“走出去”的主要目的[1]。
現代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給出版產業帶來了很多發展機遇,科技的運用可以更好地推動出版行業“走出去”進一步發展,同時也為出版生產國際化發展創造了最為有利的保障。當然,我國出版業可以通過多種有效途徑實現更好的發展,但是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競爭力方面還非常薄弱,存在很多問題。下面從兩方面分析中國出版業“走出去”發展的現狀。
一方面,從圖書商品輸出情況看,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圖書以商品形式不斷對外輸出,當我國提出中國出版“走出去”戰略后,很多圖書出口優惠政策開始逐步頒布和落實。從數量上看,不難發現,中國出版業圖書商品輸出形式良好,并且在不斷上升。但是從圖書語言、渠道以及品種等情況看,以專業的外語輸出形式數量非常有限,而在銷售渠道方面,我國呈現出一種無規則銷售情況,難以進入海外主流市場。在品種方面,雖然呈現出增多的趨勢,但從其內容上屬于大同小異,類型非常相似[2]。
另一方面,從圖書版權輸出情況看。隨著我國圖書版權貿易活動的不斷發展,對應的版權輸出也在不斷提高,但是從實際情況看,由于地域差異、人文地理環境等方面的差異,加上出版結構單一等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我國圖書向世界各國出口情況。
3.1.1 加強對出版企業的政策扶持
為了更好地落實中國出版“走出去”,我國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發揮支持的作用,給予出版企業相應的優惠政策,幫助出版企業在稅收方面減輕負擔。同時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讓出版企業自主定價,放松價格管制,從而為地方出版企業帶去更大的利益空間,激發出版企業更好地發展出版行業。而對于部分實力不足的出版企業,政府應當加大扶持力度,為此,我國可以借鑒國外圖書出版國際化發展成功案例[3]。
以法國政府為例,其專門制定了扶持資金,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鼓勵當地出版社走向國際。除此之外,法國政府還通過成立文化交流中心,促進出版社之間的相互學習,帶動了出版社之間的進步。總的來說,為了更好地實現中國出版“走出去”,我國政府應當積極吸取國外經驗,在政策和資金等方面提高對出版社的支持,進而逐步走出國門,邁向國際化發展道路。
3.1.2 刺激出版企業向國際化發展
隨著國際化發展趨勢,國外文化的不斷涌入,嚴重影響著我國文化主流的傳播。面對此種情況,我國政府需要強化出版制度,給出版社指明文化發展方向,刺激出版企業逐步走向國際化。當然,我國政府在指導和引導出版社發展的同時,要鼓勵出版社學會取他國思想文化之精華,去其糟粕,從而為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助力。可以理解為,不僅要增加我國文化輸出,還要鼓勵先進文化進口,從而促進我國出版行業健康、穩定發展[4]。
3.2.1 創新經營模式
中國出版“走出去”需要依賴于出版企業的發展,為此,我國需要鼓勵出版企業走出國門,通過調整文化管理機制,將零散的出版資源進行整合,使得產業發展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比如,我國可以放寬對大型出版企業跨區域重組的管理,逐步建立市場化、集約化發展模式并落實到實處,從而進一步促進文化產業經濟效益。再有,為了更好地推動出版業向國際化發展,需要改革出版審核制度,適當放寬對文化市場的管制,賦予我國出版企業更多的自主發展空間,與此同時,也能促進國內出版業市場競爭力的提升[5]。
3.2.2 實現國際與國內的有機融合
將國際和國內文化進行融合,前提條件是要認同他國的優秀文化,在尊重文化差異的基礎上積極進行文化輸出,從而提高我國文化在西方主流文化市場中的影響和地位。從出版設角度看,需要擴大國際影響力,可以通過漢學活動、編寫本土化教材等途徑實現。而從當前我國本土圖書寫作方式上看,嚴重缺少以西方思維寫作的外漢語教學圖書,多數情況都是中國作者以中式思維寫作,此種方法并沒有考慮到來華留學生和海外華人的實際需求。而為了確保來華留學生和海外華人能夠讀懂圖書,建議可以利用網絡,通過國際組稿方式實現國內外合作出版圖書。
3.2.3 積極建設高質量出版業人才隊伍
出版人才是出版企業的關鍵組成部分,為了實現“走出去”的發展,需要提高對人才的重視度,尤其是翻譯人才隊伍的培養。一方面,我國出版企業應當積極完善內部發展環境,給出版行業人才提供更好的發展機會和實現自我價值的空間;另一方面,出版社應當制定完善的組織管理制度,積極引進創造型出版人才,為出版帶去新鮮血液;再一方面,針對現有出版企業中的人才,應當多為其提供學習深造的機會,從而不斷提高自身能力,為企業出版做出貢獻。我國政府部門應當積極鼓勵出版商開啟創新發展運營能力,引導出版商構建風險投資體系,并完善人事勞動制度,維護好人才,也可以鼓勵出版社進行聯合出版,與高等院校建立合作等方法,共同制定出版人才培養計劃[6]。
本文分析了中國出版“走出去”的目的以及國內出版業現狀,進而提出了推動出版行業國際化發展的實踐對策,立足于國家情況,加大力度扶持我國內出版業,同時也鼓勵出版社要在國內豐富的文化資源基礎上,不斷探索國際化發展道路,從而促進中國出版企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