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敏,李 微,周可歆,李思瀟,龔芳敏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健康中國”規劃。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1]健康扶貧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之舉[2]。近幾年來,健康傳播議題越來越受到國內傳播學者的關注,杜本峰、王旋研究發現老年人的健康不平等現象越發嚴重[3]。季舒婷、丁鐵等認為老年人接受健康信息的渠道主要是傳統媒體傳播和人際傳播,老年人健康權益的保障需要政府和社區的幫助[4]。公文論述了老年人健康信息回避的六種類型[5]。賴小萍、胡曉歡認為經濟欠發達地區老年人的健康意識與社會參與程度雙低以及地方媒體的缺位均是影響老年人健康信息獲取的重要因素[6]。
老年人作為邊緣性文化地位的弱勢群體,其健康狀況影響著國家和社會的整體發展。在本文中,健康信息孤島是指健康信息接觸貧乏。健康信息獲取可激發獲取者在健康方面做出積極改變[6]。湘西州是少數民族聚集、貧困人口分布廣的連片特困區[7]。本文以吉首市鎮溪街道為例,通過深度訪談和實地調查,了解老年人的健康傳播,研究老年人健康傳播中的信息孤島現象,以期為老年人健康傳播提供切實有效的對策建議。
鎮溪街道的老年人主要通過三種人際傳播手段獲取健康信息,分別是與醫護人員溝通交流、和同齡人進行信息共享、子代對其的“教育”。鎮溪街道的老年人普遍文化程度低,在與醫護人員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存在信息接受和理解困難,與同齡人進行健康信息共享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科學性。在代際支持介入過程中,子女以自己的認知體系和信息價值評價體系對健康信息進行篩選和過濾,讓老年人被動地屏蔽了一些健康信息,不利于其健康素養的提升。
組織傳播特指組織外傳播的信息輸出活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中心會在麻疹、流感、手足口病等傳染病高發期或世界衛生日、世界紅十字日等有關健康的節日開展健康知識宣傳講座。但此類組織傳播方式無法覆蓋鎮溪街道的所有區域,宣講時間具有特定性,通常在與健康有關的節日開展,且所傳播的健康信息和相關知識存在不完整性,不能保證傳播效果。漫灌式的健康知識宣傳方式易忽視傳播過程的反饋環節。鎮溪街道衛生服務中心醫療人員籠統地向老年人傳授健康知識,缺乏健康信息互動,無法了解老年人對健康信息獲取的真正訴求,從而導致老年人在健康信息傳受過程中的主動性降低。
調查發現鎮溪街道的老年人利用大眾傳播手段進行健康信息接收的比例偏低,這與政府的重視程度存在著較大相關性。大眾傳播中的媒介組織包括報社、出版社、廣播臺、電視臺,以新聞、娛樂、休閑、廣告等各種信息內容服務為主業的互聯網門戶網站[8]。政府在當地大眾媒介進行健康知識傳播的過程中有著重要地位。據調查,此地政府對于健康知識傳播的重視程度不夠,在專業化媒介組織上的宣傳力度不夠集中,在引導社區老年人主動獲取健康信息并踴躍參加健康知識講座方面做的相對欠缺,從而導致社區老年人對于健康信息如相關的健康政策和健康知識的知曉率較低,甚至還有部分老年人仍然存在著“看病難,看病貴”的過時觀念。
2.1.1 技術鴻溝的阻礙
衰老帶來的身心變化是老年人認知能力減退的首要因素,多數老年人在利用新媒體如微博、微信獲取健康信息時都會遇到技術瓶頸。“沒有智能手機”“不會用”等原因導致老年人無法利用新媒體,“學不來”“搞不懂”等原因導致老年人無法獲取新媒體上的信息。Huang Jie 和S.Russell 曾通過統計分析證明了教育水平越高使用信息技術的可能性越大[9]。鎮溪街道文化水平低的老年人在老年群體中占絕大比例,因此對新媒體的無所適從感成為老年人與互聯網和社交媒體之間難以逾越的屏障。
2.1.2 健康信息回避及求知欲低
Barbour 等人認為,健康信息的內容和來源是信息回避的重要原因,來自可疑信源或者信息內容模糊等都可以導致健康信息回避行為的出現[10]。許多老人表示“電視上賣藥的廣告都是假的,就是想賺黑心錢的,有這么神的藥還要醫生干嘛”“我沒有什么病痛就不看那些嚇人的東西,鬧心!”對健康信息產生的信任危機以及對未知風險的畏懼心理造成了老年人對健康信息的回避。
2.2.1 家庭代際關系的傾斜
作為一種強實踐性關系集合體的中國家庭,父母與成年子女之間的代際關系對子輩和父輩的家庭生活都有著重要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家庭代際關系出現一種傾斜狀態,表現為家庭代際支持的重心下移。有研究表明,當前中國家庭的價值觀念中并存著觀念上“重老輕小”而行為上“重小輕老”的兩種傾向[11]。子輩對于父輩的家庭代際支持的重心下移到了其子女身上。子輩理應充當父輩和健康信息的一座橋梁,幫助父母進行健康信息獲取和健康知識的理解。然而子輩對其子女的關注分散了其自身的精力,因此無法在讓其父母順利獲得并理解健康信息和健康知識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從而使父輩處于信息孤島當中。
2.2.2 媒體議程設置的注意力權重
在本研究中,筆者選取吉首人民最為關注的兩個媒體——湘西頭條(微信公眾號)和團結報(報紙)作為觀測對象,發現湘西頭條和團結報的文章都以決勝脫貧、日常新聞事件、政策解讀等非健康類議題為主。為了更好貫徹落實國家重點政策,媒體不斷地將這類報道文章搬至公眾視野前。而為了貼近民眾的生活,媒體往往會選取趣味性較強的新聞事件供讀者娛樂。因此,在媒體權衡公眾該如何安放他們的注意力、如何吸引公眾的關注時,屬于嚴肅性偏高、缺乏故事趣味性的健康類議題的報道就被忽略,這就削弱了公眾對于健康相關議程的重視程度。
2.2.3 政府支持的“厚此薄彼”
“醫療健康”作為“精準扶貧”的九大項目之一,其政府扶持力度較之“教育補助”“創業就業”等方面還遠遠不夠。目前鎮溪街道的衛生服務中心工作量大,政府規定的人員分配名額卻只有55 人,導致醫護人員任務繁重,健康活動項目宣傳工作不到位,普及率不高。人才投入欠缺,專業的醫護工作者少會造成老年人對健康知識不信任,對傳播的健康信息產生抵觸。此外,政府對衛生服務中心投入經費不足,老百姓可享受的醫療服務項目少。衛生服務中心可購買的醫療設備少且不齊全,無法與周邊醫療機構和州人民醫院相比。因此老年人會選擇去以治療為主的醫院而不是以預防為主、實時進行健康指導的服務中心,從而造成他們接觸健康信息的渠道減少。
醫療機構要做到掃除宣傳的地理盲區、健康知識精準滴灌、重視傳播的反饋環節。避免“無方向、無目標、無重點”的“三無”宣傳計劃,與社區下的居委會協作,明確宣傳區域,杜絕因前期準備不足而出現宣傳盲區,讓社區的老年人都能獲取健康信息,實現全區域宣傳。醫療機構應以“人本位”為宣傳宗旨,因人而異,精細宣傳,在面對不同人群時采取不同方式,讓老年人切實得到健康知識的滴灌。還需在老年人集中區設立“傳播意見信箱”、制作醫患傳播質量評價表、提供信息反饋專設電話服務,方便老年患者對醫護人員的工作進行匿名評價,了解醫護人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時調整,以此有效化健康信息的傳與受。
在政策方面政府要做到人性化制定、精準化投入、規范化實行。需要確立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老年人知識文化水平相契合的宣傳目標。按照當地老年人群體的媒介使用偏好來確定官方健康信息的宣傳媒介。克服老年人在健康信息接收方式上的缺陷,按照老年人對健康信息的真正需求制定相應的政策,提升該地區老年人對于健康信息的知曉率。針對醫療物資和人才供不應求的現狀,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與人才引進和培養的力度。此外,政府要落實政策,兼顧細節,做到進度、成效其并進,收集反饋信息,營造良好宣傳環境。
需做到充分發揮內在主觀能動性、鼓勵向下代際支持、構建“健康議題”媒介環境。老年人要辯證看待傳統的家庭觀念以及行為規范,不應把撫育孫代和田野勞動作為健康鍛煉的唯一方式,總是被動地接受健康信息。要重視自身健康問題,對老年人高發疾病的預防與正確治療有科學的了解。子代在老年人健康信息接受中要發揮中介作用和信息補償作用,解決老年人不識字、不會用智能手機、讀不懂信息的現實問題,幫助他們克服技術鴻溝的阻礙、通俗化傳達有益健康的信息。地區公信力大的媒體應重視健康性議題設置,健康議題不應只作為特定疾病流行和與健康節日相關的特殊性議題,應把它視作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日常議題來設置,以提升全民健康素養作為媒體的宣傳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