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新艷
經典圖書的再版是出版社品牌戰略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品種及頻率代表著出版社的品牌和信譽。而科技專著因科技知識的不斷發展,必然要不斷修訂更新,一個版本往往見證了一個時代,滿足著不斷變化的市場和讀者需求。與初版書不同,再版書既要保持上一版的傳承性,又要在各方面超越上一版,尤其接受已有市場的檢驗,這就對作者和編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下功夫提升再版價值,方能使再版書獲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1]。
《中國臨床皮膚病學》(第2版)出版于2017年,它的第1版出版于2010年,其前身可追溯到1981年出版的《臨床皮膚病學》。之后每10年左右,《臨床皮膚病學》就進行一次再版,以更新學科知識,刪除過時內容;1991年出版了第2版,2001年出版了第3版;到2010年,《臨床皮膚病學》升級為全彩印刷、圖文并茂的《中國臨床皮膚病學》;2017年,《中國臨床皮膚病學》再次修訂,第2版問世。40年來,本書伴隨著我國皮膚科事業的發展,成為廣泛應用的一本大型參考書,見證了我國皮膚科醫師一代代的成長,業內幾乎人手一本,被譽為“皮膚科新華字典”,也成為蘇科社的“鎮社之寶”。
不同年代的著作與時代發展需求密切結合,圖書再版的首要目的就是彌補上一版的遺憾和不足,提升圖書質量。以《中國臨床皮膚病學》(第2版)為例,它在保持上一版系統性、實用性、全面性的基礎上做了如下修訂:1)更新了內容,糾正了過時的或錯誤的觀點;刪除重復或過時的病種25個。2)增加遺漏的或新病名共115個,根據目錄所載病名不完全統計共1 930種,實際病名多于此數。3)增加了臨床及相關組織病理圖片238幅(不包括更新的圖片),總計共達1 721幅。4)有些章節從結構到內容,作了較大的修改,反映了我國皮膚科學的最新進展。促進技術創新,融匯了國內外學者對相關疾病的最新認識及作者的臨床診療經驗。
由此可見,經典科技著作所體現專業知識是行家多年的積累與傳承[2],新知識的產生大多來自原有知識的傳承和發展,所以再版內容的創造性一定要奠基在傳承之上。離開傳承談創新就是重新出版一本新書,而沒有創新的再版書就是“炒冷飯”,失去了再版的意義。成功的再版書內容價值就在于歷久彌新,創新與傳承并重。
科技專著的定位多為工具書、參考書,具有很強的技術性特征,那么它的讀者群多為專業技術人員、高校師生、科技研發人員等受眾。可以說,讀者購買、借閱科技專著的需求就是學習、查閱、參考,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中國臨床皮膚病學》(第2版)對內容和版式都重新進行修訂和設計,使圖書的使用價值最大化。它對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方面的臨床問題提供了簡明可靠的診療建議,以循證醫學為基礎補充了大量新的參考文獻,對每一個病種都展開專題討論,呈現作者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得出的臨床數據及診療經驗,學術價值極高。讀者使用時,既可以通讀全文內容,也可以按需選取其中的部分章節;既可以作為臨床參考之用,也可以作為專題培訓之需。書末還附錄了皮膚科常用藥處方匯聚、皮膚病中醫古方,以及中文索引、英文索引,方便檢索、查找。全書全彩印制,圖片高清,圖文混排,紙張優質,制作精良,給讀者愉快的閱讀體驗。
一部篇幅較大的科技專著,作者隊伍往往有幾十人至上百人。隨著時間推移,在再版的過程中,不僅知識內容更新換代,作者隊伍也在不斷更新,德高望重的知名專家退休,新的骨干力量接上,如《中國臨床皮膚病學》(第2版)的編委會共91人,其中較上一版的作者更換了將近一半,多由老專家推薦中青年專家參加再版。科技專著的特點決定了讀者群體相對固定,在一個行業內,作者和讀者身份可相互轉變,而出版社本身就負有服務讀者、服務作者的使命,通過圖書再版,更要促進作者團隊老帶新,提升服務價值。
對于第一次參加再版修訂的作者,編輯要重點溝通,與他們建立信任、密切合作的關系,引導、開發新作者的創作潛能,關注他們在學術領域的發展狀況,可以作為出版社長期作者來培養,鼓勵他們把學術成果轉化為出版資源[3]。對于合作已久的老作者,再版無疑給雙方又帶來了一次聯誼的機會,他們對作品深有感情,編輯在尊重他們修訂意見的同時,也要加強交流,相互學習,以達到“編作相長”的目的,為以后更多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此外,通過科技專著的再版,編輯可以為本行業內的作者和讀者搭建一個交流的平臺,為專家、學者、專業領域的研究人員等提供交流、探討、互動的空間。例如,針對《中國臨床皮膚病學》的再版,筆者建立了“中國臨床皮膚病學”微信群,除了作者隊伍加入,還有相當一部分皮膚科醫生和學生,他們既是讀者,也是未來潛在的作者。這樣做到讀者、作者、編輯三者互動,信息及時溝通,了解各方需求。
雖說再版的科技專著之前的老版本是經過市場檢驗的成熟作品,但隨著信息化的發展、新媒體的沖擊,以及國內外同類書品種的日益增加,市場瞬息萬變,因此新修訂版圖書的營銷絕不可掉以輕心。常規營銷模式此不贅述,下面結合經典科技專著本身特色,以《中國臨床皮膚病學》(第2版)為例,談一談宣傳推廣的新模式,來提升圖書品牌和營銷價值。
《中國臨床皮膚病學》(第2版)屬于醫學專業性圖書,所以重點開展專業渠道的宣傳,走專業書渠道,大力宣傳本書價值。除了在“當當網”“卓越網”“博庫書城”等網上書店進行圖書宣傳或精彩章節的連載外,還在各大醫學網站、微博、論壇做宣傳,而最重要的營銷實踐是專業會議營銷。
2017年過完春節,本書的再版工作已經進入掃尾階段,這時,筆者從作者處得知當年的5月份,皮膚科行業將舉辦一場盛大的活動,這就是“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三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年會暨分會成立80周年慶典”,預計參會專家5 000人以上。這是新版專著宣傳推廣的一個絕佳時機,筆者當時就決定,在這個大會上進行新書發布,于是加快了出版速度,在當年4月份出版了新書。
在會議開始前兩周,營銷團隊先制作了本書宣傳微信,筆者請全體編委會成員幫忙轉發。短短兩天,微信閱讀量突破5 000。在會議開始的第一天,緊跟著發布第二期微信,把本書和會議緊密結合在一起,發布現場照片等,此條微信亦被相關醫院的皮膚科公眾號直接轉走、發布。此外,請編委會成員里有在會議上發言的專家在作報告時幫忙宣傳本書,筆者給他們發了圖書立體封,他們把這一頁做進了自己的幻燈片,在演講末尾做了新書推廣。
除了適時地推出微信宣傳,營銷團隊還與大會主委溝通,將本書作為大會頒獎活動環節的獎品。80周年慶典,新版專著為此獻禮,既宣揚了圖書,又提升了出版社品牌。此外,營銷團隊在會議現場搭起展臺售賣圖書,半天時間就銷售了80套,現場相當火爆。最后一書難求,我們又做了微信公眾號,請讀者掃一掃鏈接到微店購買。
由此可見,對于科技專著的銷售,參加專業會議推廣很重要,作者和讀者都在這里。在這之后,營銷團隊又參加了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年會等,都取得了良好業績。《中國臨床皮膚病學》(第2版)出版不到兩年已重印2次,獲得了讀者認可,實現了品牌的提升與再創,也為下一版修訂積累了可持續發展資源。
在新書層出不窮的今天,經典老書始終占有一席之地,使之修訂再版出新意,適應時代,準確定位,再創優品是成熟編輯必備的技能。應通過對精品科技專著的優化和創新,使圖書價值得到提升,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打造出屬于自己時代的經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