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物資保障組駐企特派員、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長董艷跟在浙江百浩工貿有限公司董事長胡亞平后面,一會進車間一會去他辦公室,詢問當天的8 t防護服面料(河南急需的)是否已經準備好。日前,當記者經過測體溫、出示“健康碼”、登記走進企業時,剛好碰見了這一幕。
疫情來襲,在全國支援武漢的當口,位于蘭溪市云山街道的百浩工貿,成了全省唯一列入國家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名單的防護服面料企業,保障國家疫情防控的物資需求。對百浩工貿胡亞平來說,從被動關停原有生產線時的忐忑,到延緩4 000多萬外貿訂單時的糾結,再到主動放棄每噸高出一半多價格的市場訂單,最后甚至積極轉型下游產業,做起防護服……一次次后抉擇,都是他內心的一次次磨礪。
被迫關停,4 000萬外貿訂單延緩。早在農歷正月初二(1月27日),胡亞平就接到了全力生產防護服面料并由工信部統一調撥的指令,同一天企業復工(比往年早了8天)。企業擁有6條手術服、手術包等醫用手術室一次性耗材生產線,2條防護服面料生產線。一開始根本就沒工人,勉強招來的10名本地工也只能維持1條防護服面料生產線。接下來的幾天,讓胡亞平更是心急如焚,手術室耗材的外貿訂單接踵而來,6條生產線卻始終開不起來。作為外貿企業,百浩工貿與俄羅斯、德國、英國等20多個國家都有外貿往來,若生產線不能恢復,則意味著價值4 000多萬元的外貿訂單只能延后。對于關系好的勉強可以解釋,但很多單子只能眼睜睜看著溜走。無奈之下,胡亞平咬咬牙,把精力全部放在了防護服面料的生產上。
防護服面料是由無紡布和透氣膜通過專業膠水粘貼而成,制作工藝并不復雜。但隨著防護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原料缺乏矛盾也日漸凸顯。生產沒幾天,這兩樣最關鍵的原料就快用完了。沒原料就意味著需要徹底停產,可物資保障組每天下達的硬性指標卻一分也不會減。面對這種情況,駐企特派員董艷立即與上級反映,啟動了聯防聯控機制,很快與山東東營的一家企業取得了聯系。2020年2月7日晚11點多,5.2 t透氣膜從東營出發,直奔蘭溪。疫情期間為了防止途中卡點影響送達時間,當地還專門派了警車全程護送。歷經12 h后,透氣膜終于在第二天中午抵達蘭溪,但送貨人員飯都沒顧得上吃就要返回。這給胡亞平帶來了很大沖擊:疫情面前,很多事情都應該放一放,大家齊心協力,先把這個困難度過去。
主動放棄,拒絕價格高出一倍的單子。鑒于上游材料供應商還沒復工,蘭溪市經信局跨省與上海金山區協調溝通;透氣膜車間急缺10名普工,蘭溪市人社局聯系電信部門,向企業周邊群發短信,幾個小時就招到了人;生產缺了資金,中國銀行蘭溪支行2天之內就提供了800萬元的低息信貸……這些,胡亞平也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問題一個個得到解決,防護服面料生產模式也從原來的訂單式轉為穩定式。產量從一開始的10 t/d,到如今的日均25 t/d,20多天生產了500 t,產值1 500多萬元,比過去5年還多。胡亞平慶幸地知道,正是由于特派員和政府部門居中協調,生產才會這么順利。隨后,上門要貨的企業也紛至沓來,每噸防護服面料報價普遍高于國家統一調撥的價格(要高1萬~1.8萬元),但胡亞平卻絲毫沒有心動。他認為:疫情面前,所有人擰成一股繩,全力保障生產,應該把物資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疫情面前,保證國家統一調撥,他們責無旁貸。
1 t防護服面料就可以生產3 500余件防護服,下游10多家國家定點防護服生產企業正常生產,均受益于百浩工貿的滿負荷運轉,這樣的成績也讓胡亞平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但這樣的自豪感并未持續多久,意外的電話又讓胡亞平萌生了另一個大膽的想法。一天,來自本地醫院的一個求助電話打給銷售總監胡順風,詢問他們除了面料,防護服是否可以做?實際上,企業雖然有防護服生產車間,卻一直處于閑置狀態,要開啟生產線,資質、技術、工人都是問題。然而,讓胡順風感到意外的是這樣的求助電話每天都在增加。胡亞平得知這一情況后,在確保國家應急防控物資調撥的前提下,并征得董艷他們的同意,向相關部門表達了這一意愿。在入企調研后,省藥品監管局、金華市市場監管局、云山街道給他回復:所有手續全部綠燈,一切從簡,先準備生產,如果缺工人,政府幫助給你們調配。因此,胡亞平放心地著手防護服的生產,在短短5 d,就生產出100多套非無菌防護服樣品。在2月27日,記者穿上隔離服,戴上隔離帽,經過一道淋風房,來到了企業的無菌車間。車間內,40多名女工戴著口罩、身穿防護服,一針一線縫制防護服,縫紉機的腳踩踏板“嗒嗒”聲不絕于耳。且從2月23日起,百浩工貿日產防護服超過1 000套。此外,百浩工貿還向社會捐贈了2萬多個醫用口罩、1 000多套防護服,總價值20多萬。隨著疫情的變化,大家的衛生意識也越來越高,百浩工貿的產品結構也將進行適當調整。(來源:浙江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