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名崗
這次新冠病毒疫情發展到這個地步,是我們所始料不及的。最終結局怎樣,仍然無人知曉,任何人都無法左右今天的世界局勢。
當初,在武漢發現有人得了新冠肺炎的消息公布于世后,絕大部分人并沒有當回事。即使武漢封城,我們也僅僅看作是國內的事情,沒想到全世界會有如此大的災難。
這次病毒疫情,讓我們真正體驗到了生活的危機:疫情危機、經濟危機、政治危機、軍事危機、環境危機、道德危機……我們的生存環境竟然如此之艱難。
戰爭是危機之一種。如何應對戰爭,也是我們應對各種危機的基本方法。所以,《孫子兵法》為我們提供了消弭危機的基本思路。
天下人,誰都不想遭遇危機,但各種危機總會向我們襲來。古人早就經歷了各種危機,也就有了應對危機的思路和辦法。
孫子論兵說:“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孫子校釋·形篇》)[1]
對于像戰爭一樣的各種危機,我們不能等到危機到來后再作應對,而必須預先做好各種準備。“先為不可勝”就是預先做好戰勝各種危機的準備。消弭、戰勝各種危機的關鍵,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戰勝危機的關鍵是正確認識危機,釆取正確的應對方略。危機之起,猶如火星,應對正確,火星很快就會被熄滅;應對錯誤,就會像8·12 天津濱海新區的大爆炸一樣,釀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損失。所以,對危機的處理,首先要真正弄清危機的起因,預判好危機發展的各個階段,對“始、中、終”都有個正確認識,再慎重采取行動。
危機有多種,有時候甚至有多重危機發生,怎樣做好準備而又不會顧此失彼呢?
孫子有一個應對各種危機的總戰略。他說:“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正。”[2]“修道保法”就是“修明政治,確保法治”。“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修道就是確保各級政府切實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到最重要的位置。這次抗疫,各國戰略大不相同。由此,全世界人民都可以看清是美國的政治清明還是中國的政治清明,是美國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還是中國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是美國的特朗普政府得民心還是中國共產黨得民心。
各種危機是不同的,具體方略自然不同。但是,在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這個目標上是相同的。所以,只要緊緊抓住“修道”這個綱領,就能做好應對危機的各種工作。“修道”又是平時與“戰時”相統一的。一個政府,平時就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工作的宗旨,真正做到“人民至上”,到了危機之時,也就不難應對了。一個真正受到億萬人民擁護的政府,還有什么“危機”不能克服呢?
像中國這樣一個有14 億人口的大國,情況千變萬化、錯綜復雜,真正做到“確保法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嚴格要求每一個公務員依法行政,也要確保人民對各級管理的監督,還要警示人們對各級干部在工作中出現的一些錯誤進行教育與懲戒。
總之,“修道保法”是應對危機的總方略。
《左傳·隱公四年》載:“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3]
《意林》載:“辛文子計然,‘少而明學陰陽,見微而知著。’計然者,葵丘濮上人,姓辛氏,名文子。其先晉國亡公子也。嘗南游于越,范蠡師事之。”(《史記·貨殖列傳》)[4]計然為什么“明學陰陽”就能“見微而知著”呢?
“陰陽”是中國哲學的基本概念,指事物的兩面猶如晝夜,最基本的陰陽消長就是日出日落、白晝黑夜的轉化,就是由冬到夏、從夏到冬的變化。陰陽轉化是一個過程,都是由小到大、由輕到重,表現在其發展趨勢上。
《易經》說“履霜,堅冰至”[5],就是“見微知著”。我們常說的“一葉落而知秋”,也是這個道理。蘇洵說:“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唯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古文觀止·辨奸論》)[6]
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任何突發危機,都有其必然性。認識事物的必然性,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趨勢,就能做到“見微知著”。
“見微知著”,不能停留在“知”上,必須根據已知情況,釆取行動以消弭危機。《孫子兵法》有《謀攻篇》,所謂“謀攻”,就是以謀攻敵,主要是讓對手改變要發動戰爭的想法。孫子說:“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7]“謀攻”就是消弭戰爭于萌芽狀態。
以所謂中美貿易戰而論,這似乎是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后的突發事件,但其實這是一個必然的事件。即使不是特朗普當總統,換別的什么人當美國總統,中美貿易戰照樣會發生。再如香港問題,也有個內在動因逐步發展的過程。
要把危機消滅于萌芽狀態,減少損失,預防失敗,就要有那么一些“靜者”,不是忙于有形的工作,而是靜心、精心觀察和深入思考一些處于萌芽狀態、但有可能成燎原之勢的重大問題,盡早提請決策部門或有關領導人關注、決策。“見微知著”只是第一步,采取正確的方略以消除、消弭危機才是關鍵。
對醫生李文亮事件的處理,是消弭危機于萌芽的成功之例。從與美國暴力執法致人死亡事件的對比中,更能看清應該怎樣處理類似突發事件。
李文亮醫生死于中國抗疫的關鍵時刻,國內外敵對勢力,趁中國抗疫之際,借李醫生曾被訓誡之故,要把李文亮塑造成是被警察迫害致死的,以此掀起反對我國、亂我中華的圖謀。2月7日凌晨兩點,筆者一覺醒來,打開手機,幾個群里已充斥了多條煽動不明真相的人的詩詞、短信。有幾位是筆者認識的。筆者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黨中央當然更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所以清晨即作出了對李文亮醫生給予肯定、派中央調查組赴武漢調査的決定,這才使事件逐漸得以平復。
反觀美國的暴力執法致人死亡事件,本可以立即逮捕違法警察以平息民憤,但是,其對違法事件不糾不察,不嚴格、果斷地處理,終于導致全美大亂,也就是必然的了。
在歷史上,我國有叫作瘟疫的傳染病發生。《后漢書》在《五行志·疫》中,記錄了自漢安帝元初六年(119)到漢靈帝中平二年(185)66年間的十次“大疫”。曹操寫于漢獻帝建安初年的《蒿里行》說:“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這樣的慘劇與戰爭有關,但更直接的原因是瘟疫的傳染。曹操那個時代,交通不便,各個地方相對比較封閉,所以出現了千里滅絕的現象。現代社會,交通如此迅捷、方便,瘟疫的傳播速度可想而知。這次疫情,除了中央防控得力,與傳染源主要發自一地、封城以后到各地的人員相對較少有關。如果多地、大面積傳染爆發,像美國那樣開始不夠重視、后來難于控制一樣,其危害是無法想象的。
這次新冠病毒的發生不是偶然的,只是病毒之一種。此前的SARS、艾滋病、埃博拉病毒,美國的大流感、黑死病,還有發生在兒童身上的手足口病,以及發生在家畜家禽身上的瘋牛病、口蹄疫、豬瘟、禽流感等,全部都是與人類有關的傳染病。
總體來看,各種危害人民生命的病毒疫情的發生,如果以十年計的話,發生的可能已經是大概率,是不可不大力預防和應對的事情。
這次抗疫,我們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和教訓。但是,如果認為通過這次抗疫,我們就已不懼怕任何此類公共衛生危機事件,那將是錯誤的。人類社會照此發展下去,將會有更多更為嚴重的此類危機發生。
6月中旬,北京發現當地新冠病毒病例,同樣是一次非常嚴重的突發危機,但這次危機處理得既快又好。除了發現早、處置嚴格周密外,及時采取專家的正確意見是十分重要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市民的積極配合,例如患者唐某不但積極主動到醫院就診,還把自己的經歷和接觸者記得清清楚楚,為切斷傳染提供了便捷。唐某實際為國家消弭這次危機立了大功。他如果像四川那位隱匿病情、傳染了145 戶的人那樣,其后果不堪設想。所以,國家應該制定相關政策,嚴懲那些有意制造危機的人。
現在,全世界都在追尋病毒之源。疫情如此大規模發展,絕不僅是病毒自身的力量,更多是人的不當行為助長了病毒的傳播。從人類自身找原因,才能更有效地防止此類危機的發生。如果人人都有主動積極的應對疫情的思想和行動,疫情并不可怕。
無論什么危機,總是從具體事件引發的。春秋時期,吳國和楚國因邊邑之女爭桑而發生了大規模的戰爭。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也都是由具體事件引起。有些小事情、局部的事情,如果處理得好,危機是可以及早消弭的。有些問題,地方會囿于自身利益或其他問題而處理不當,從而將事情擴大,成為危機事件。
為了消弭危機于萌芽狀態,對一些事關大局的危機事件的處理,應盡早盡快上報中央,由中央高瞻遠矚,統觀全局,總體權衡之后,及時謹慎地作出決策,以保證消弭危機于萌芽。
危機的存在和發生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必須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靜心觀察國內國際各種危機的發生,深刻思考和研究對策,始終把人民的利益尤其是生死問題放在第一位。只要能“見微知著”,依靠人民,采取正確的方略,就可以消除、消弭危機于初始,從而做到國泰民安。
【注釋】
[1]吳九龍:《孫子校釋》,軍事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53 頁。
[2]吳九龍:《孫子校釋》,軍事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61 頁。
[3]左丘明:《左傳》,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6 頁。
[4]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3256 頁。
[5]高亨:《周易大傳今注》,齊魯書社1979年版,第78 頁。
[6]吳調侯:《古文觀止》,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460 頁。
[7]吳九龍:《孫子校釋》,軍事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4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