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鄧嗣禹《顏氏家訓》英譯研究與傳播意義*

2020-11-30 15:20:34
國際漢學 2020年4期

彭 靖

中華典籍是中華文化傳承下來的優秀成果,凝聚了中華民族五千年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典籍英譯是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顏之推(531—約590)是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他撰寫的《顏氏家訓》是中國第一本論述家庭教育的讀本,推動了“家訓”文字的發展,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

1966 年,《顏氏家訓》最早的英文譯本由荷蘭博睿學術出版社(Е. J. Вrill)出版,1968 年、1969 年兩次再版,英譯者為哈佛留美學者鄧嗣禹(英文名為Теng Ssu-уu,1905—1988)。本文將研究這本典籍的英譯過程,論述其翻譯模式和傳播意義。

一、英譯本翻譯的曲折過程

從1936 年鄧嗣禹開始翻譯《顏氏家訓》,到1966 年譯本首次出版發行,中間經歷了30 年的時間。這期間發生了各種起伏不定的變化,其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絕好的故事。

1935 年,已經獲得燕京大學歷史系碩士學位的鄧嗣禹,留校任講師,協助美國漢學家博晨光教授(Luсius Сhарin Роrtеr,1880—1958)講授中英翻譯課程,同時經常與外教進行團隊教學。在講課之余,他和博晨光共同討論翻譯《顏氏家訓》的技巧與修辭方法。1936 年,他們以《顏氏家訓》英譯本為課題,申請到燕京大學司徒雷登研究項目基金,這是燕大當時僅有的兩個項目之一。①Теng Ssu-уu, Family Instructions for the Yen Clan. Lеidеn: Е. J. Вrill, 1968, Intrоduсtiоn, р. хххii.

博晨光,1880 年出生于中國天津,父母是美國公理會的傳教士。他在中國度過童年后,返回美國接受高等教育,先后就讀于伯洛伊特學院(Веlоit Соllеgе)、耶魯大學神學院等高校,畢業后返回中國,曾任燕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系主任,還曾兼任哈佛燕京學社北平辦事處干事,燕大校務委員會、圖書館委員會和古物展覽委員會委員,男生部體育促進委員會主席等職務,為燕京大學的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直到新中國成立前才離開中國。在燕京大學期間,博晨光和馮友蘭有過密切的交往,二人曾合作將《莊子》等中國古代哲學文獻譯成英文,但是沒有發表。而馮友蘭任燕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也正是博晨光撮合而成的。

1937 年夏季,盧溝橋事變爆發前,鄧嗣禹接到燕大同學房兆楹的邀請,有一個到美國國會圖書館工作的機會,協助圖書館東方部主任恒慕義(Аrthur Williаm Нummеl,1884—1975)主編《清代名人傳略》(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ing Period,2 卷本,1943—1944)項目。當時,《顏氏家訓》的翻譯工作遠未結束,他不得不繞過那些困難的章節和段落,直接翻譯最后一部分。當他在翻譯第二十章“終制篇”時,日本的飛機轟炸了距離燕京大學大約一英里的中國軍營。在燕大工作人員居住的地方,他的窗戶被炸彈余波震得嚴重搖晃,房子似乎馬上就要倒塌。①Теng Ssu-уu, op. cit., Intrоduсtiоn, р. хххii.

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鄧嗣禹在手稿的空余處標注,他完全同意作者顏之推提出的葬禮從簡的想法,結束了翻譯工作。否則,他認為很可能會被一枚日本人的炸彈炸死。在匆匆收拾行李后,他動身前往美國,把不完整的手稿交給了博晨光,這項翻譯工作不得不擱淺。②Ibid.

不久之后,北平被日本人占領。1941 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發之后,美國正式向日本宣戰,燕京大學也變成不平靜的校園。1943 年,博晨光在63 歲時被日軍逮捕入獄,帶到山東濰縣的一個集中營關押起來,直到1945 年11 月才被釋放。當時,一同遭遇牢獄之災,被關押到這里的美國漢學家,還有正在哈佛大學攻讀漢學博士學位,到北京進修的女漢學家赫芙(Еlizаbеth Нuff, 1912—1987)、海 陶 瑋(Jаmеs R. Нightоwеr,1915—2006)以及芮沃壽(Аrthur Frеdеriсk Wright,1913—1976)、芮瑪麗(Маrу С. Wright,1917—1970)夫婦。

經歷了這一次的磨難,博晨光的身體狀況急劇下降,精力也不如從前,直到從燕大退休,一些手稿仍然是翻譯之初的原樣。鄧嗣禹認為,做一半的事情不完成是不愉快的事,經過與博晨光協商,他決定自己獨立承擔翻譯工作,博晨光僅負責撰寫前言。③Ibid.

1938 年8 月,鄧嗣禹因獲得哈佛燕京學社第二批獎學金,于是辭職前往哈佛大學深造,師從費正清(Jоhn King Fаirbаnk,1907—1991),并于1942 年獲得博士學位。早在1941 年,因哈佛大學學業告一段落,他應芝加哥大學之聘任講師,開設中國歷史、史學史及目錄學等五門課程。珍珠港事變之后,鄧嗣禹代理芝加哥大學東方研究院院長,兼任遠東圖書館館長,并主持美國陸軍部在該校設立的中國語言、歷史特別訓練班工作。那幾年,學習和工作任務太重,他自然沒有精力從事《顏氏家訓》的翻譯工作。

1945 年,機會終于來了。這年8 月,蔣介石接受朱家驊(1893—1963)、傅斯年(1896—1950)的意見,確定胡適(1891—1962)為北大校長,9月6 日任命文件正式頒布。胡適在接到回國出任北大校長的任命文件不久,9 月26 日就致信鄧嗣禹,邀請他隨同回北大任歷史系教授。1946 年7月,鄧嗣禹正在加州大學暑假學院密爾士(Мills)兼任中國學院主任,他邀請楊聯陞(1914—1990)利用暑假一同講授中國哲學史,目的是一邊教學掙得回國經費,一邊等待回國的船只。當時由于“二戰”剛剛結束不久,艙位非常緊張,兩人一時訂不到回國的船票。8 月,鄧嗣禹回國,在赴湖南家鄉短暫探親之后,就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講授遠東史與中國文化史。④北京大學校友會:《北大歲月,1946—1949 的記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年,第11 頁。鄧嗣禹與博晨光在北京重逢。講課之余,他們在燕京大學繼續翻譯《顏氏家訓》的未完部分。1958 年9 月博晨光在美國去世,撰寫前言的計劃也未能實現。

1966 年,英譯本《顏氏家訓》出版時,為了感謝博晨光對這本書翻譯工作的支持,緬懷兩人共同合作的美好時光,鄧嗣禹在書的封頁上寫道:“這本書專為懷念博晨光,1880—1958”。目前,這個版本僅收藏在臺灣“中央研究院”,更多讀者看到的是1968 年(圖1)、1969 年的版本。近年,有國內學者發表研究文章指出:

圖1 鄧嗣禹《顏氏家訓》英譯本封面(1968 年版)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所有家訓中,除《顏氏家訓》之外,其他家訓如《朱子家訓》《弟子規》《了凡四訓》《袁氏世范》《鄭氏規范》等都幾乎沒有相應研究專著出版。它們更多的是作為家庭教育、學校課外讀物與國學文化推廣的讀本,帶有很強的大眾文化色彩。①周仁成:《英語世界中國家訓的譯介與研究綜述》,《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9 年第2 期,第85—86 頁。

而鄧嗣禹《顏氏家訓》英譯本,“是中國家訓第一個海外譯本,得到美國著名漢學家丁愛博(Аlbеrt Е. Diеn)的高度贊賞,也讓西方首次認識到博大精深的中國家訓文化?!雹谕?,第88 頁。 丁愛博(Аlbеrt Е. Diеn),1927 年出生于美國圣路易斯市,先后就讀于華盛頓大學、芝加哥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956 年到臺灣師范大學學習中國語言與文化,1960 年取得博士學位后先后在夏威夷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斯坦福大學教授中國歷史與語言。1977 年以來到中國考察與學術交流40 余次。1993 年自斯坦福大學榮休。先后獲斯坦福大學教學卓越終身成就獎,臺灣師范大學杰出校友稱號。

二、胡適、洪業、趙元任推動翻譯工作

1943 年,楊聯陞在準備博士論文選題時,曾致函請教過胡適:“自漢至宋的史料中,有什么相當重要而不甚難譯又不長的東西嗎?” 胡適先生建議譯注《顏氏家訓》,并在1943 年10 月27 日這樣回復:“我偶然想起《顏氏家訓》,此書比較可合你提出的三項條件。我常覺得此書最可以表現中國士大夫在那個時代的生活狀態,故是主要重要史料。其文字比《人物志》容易翻譯多了。其地位夠得上一部‘中古的Сlаssil’。版本、注釋,也都夠用。你以為如何?”③耿云志主編:《胡適遺稿及秘藏書信》第20 冊,合肥:黃山書社,1994 年?!昂m給楊聯陞的信”,1943 年10 月27 日。11 月1 日,楊聯陞又寫信回復胡適,他覺得英譯《顏氏家訓》有很大難度,并且了解到鄧嗣禹已經在翻譯這本書。原信內容如下:

《顏氏家訓》我也想到過。不過聽說燕大的博晨光Роrtеr 先生(哲學系的)已經由中國同學幫忙把全書譯出來了。雖然沒發表,不能知道好到什么程度,晢時還是別作重復工作。好在我不忙。“德文”大關還不知道什么時候兒過得去,您以后也許會想到別的著作(而且《家訓》論文字聲韻的部分也比較難譯好)。④楊聯陞著,蔣力編:《蓮生書簡》,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 年?!皸盥撽呏潞m書信”,第9 頁。

后來,楊聯陞決定譯注《晉書·食貨志》,因為經濟史更符合他治學的一貫旨趣。而鄧嗣禹則接受了胡適的建議,堅定了將翻譯工作進行到底的信心。1946 年他回到北大任教之后,就加快了翻譯工作的步伐。1962 年,作為中日雙方的合作項目之一,楊聯陞應邀到日本京都大學講授《鹽鐵論》和《顏氏家訓》。因為當時世界上《顏氏家訓》僅有中文版本,他深感在講授時,有許多英文專有術語不好表達;同時他也體會到有眾多的東西方學者渴望了解《顏氏家訓》,這本中國的“家訓之母”。

1958 年前后,留美學者周法高(1915—1994)⑤周法高,中國語言學家,中央大學文學系畢業,1941 年獲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碩士。曾任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并兼任中央大學副教授。1947 年獲中央研究院楊銓獎金,赴臺灣大學任教授。1955 年任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歷時三年。1962 年任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客座教授。按照胡適的建議,曾撰寫過《顏氏家訓匯注》一書。余 英 時 先 生 在 紀 念 洪 業(Williаm Нung,1893—1980)先生的文章中曾說:“1958 年周法高先生在哈佛大學訪問時,曾以《顏氏家訓匯注》的稿本送請洪先生評正,后來周先生告訴我,洪先生曾指出其中可以商榷之處不下百處?!笨梢姾闃I對于學生出版的著作要求之嚴?!胺彩亲x過洪先生論著的人都不能不驚服于他那種一絲不茍、言必有據的樸實學風。他的每一個論斷都和杜甫的詩句一樣,做到了‘無一字無來歷’的境地。”⑥陳毓賢:《洪業傳》,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年,附錄:余英時《顧頡剛、洪業與中國現代史學》?!额伿霞矣枀R注》的出版,為《顏氏家訓》的準確英譯奠定了良好基礎。

鄧嗣禹在《顏氏家訓》英譯本的出版說明中,曾有這樣的真實記錄:“我要感謝洪煨蓮(洪業)教授的建議,將英文本《顏氏家訓》第十八章‘音辭篇’的內容,送給周法高教授、李方桂教授①李方桂(1902—1987),著名語言學家,早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先后在美國密執安大學和芝加哥大學讀語言學,是國際語言學界公認的美洲印第安語、漢語、藏語、侗臺語的權威學者,并精通古代德語、法語、古拉丁語、希臘文、梵文、哥特文、古波斯文、古英文、古保加利亞文等多種語言,有“非漢語語言學之父”的美譽。審閱,這些專家們的建議極大地提升了《顏氏家訓》翻譯的準確性。”②Теng Ssu-уu, op. cit., Intrоduсtiоn, р. хххiii.可以想見,當時洪業應該是看到過鄧嗣禹的《顏氏家訓》翻譯草稿,他一定認為其中第十八章“音辭篇”的內容,可能在英譯方面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才向鄧嗣禹提出這樣的建議。

趙元任(1892—1982)也推動過《顏氏家訓》英譯工作。1962 年是香港大學成立五十周年,該校曾向全球發出征文,計劃出版紀念文集。3 月23 日,鄧嗣禹寫信給時任伯克利大學語言文學系教授的趙元任,針對英譯《顏氏家訓》“教子篇”的內容進行請教,希望將此篇譯文作為征文向香港大學投稿。③香港大學成立于1912 年。1962 年成立50 周年時,該校曾向全球發出征文啟示,作為紀念活動的一部分,計劃出版一本《香港大學成立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鄧嗣禹原希望將已經翻譯好的《顏氏家訓》第二章“教子篇”作為征文寄給香港大學,后來他聽從趙元任的意見,將他的另外一篇論文《捻軍游擊戰的新觀點以及對清王朝覆滅的影響》一文寄出,被收錄于1968 年出版的論文集中。信札用英文書寫,原文保存在伯克利大學班克羅夫圖書館④《趙元任檔案》(1906—1982),美國伯克利大學班克羅夫圖書館,檔案號:Саrtоn8 / Fоldеr88。 目前,保存在美國伯克利大學班克羅夫圖書館(Тhе Ваnсrоft Librаrу)中的《趙元任檔案》,是由他本人生前捐贈的學術資料和文獻,命名為“Y. R. Сhао Рареrs”,共分為38 箱,完整保存在東亞圖書館。趙元任檔案大體分為六大類,包括日記、文書、手稿存集、講演授課資料集、私人札記、來往書信。如果將一頁視為一件,則共有近23 萬件。這些檔案覆蓋了19 世紀末到1982 年這一漫長的時間段,對研究近代中國歷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由于各種原因,目前這批珍貴的史料尚未能在相關學術研究中予以大規模披露。,全文翻譯如下:

尊敬的趙教授:

我記得大約二十年前,您很好地審閱了(我寄給您的)會話漢語的發音部分,對此我仍然心存感激。

現在我再麻煩您看一下,我翻譯的《顏氏家訓》(教子篇)一章。如果您有時間,歡迎您看一下整章,否則,只需檢查頁邊空白處的段落。為了您的方便,本章附寄給您一份,這樣您就不必從圖書館借閱這本書了。我修訂本章的目的,是要將其提交給香港大學出版,(該校的)紀念冊正在征求論文,但截止日期為三月底。為此,我將深深感謝您抽出一些時間,在您最方便的時候審閱一下這幾頁,以便我能在不延誤時間的情況下,把它們寄到香港。

向您致以最誠摯的問候。

1962 年3 月23 日

3 月27 日,趙元任很快回信,指出了“教子篇”譯文中的一些不足之處,并在附言中特別說明:“我意識到,不應該有人征求我的意見,我就給他們提建議。但作為一個老人,我忍不住說出我真心認為會有幫助的話?!?/p>

5 月23 日,鄧嗣禹在赴明尼蘇達大學教暑假課程之前,特地回信向趙元任表示感謝:

尊敬的趙教授:

非常感謝您對于《顏氏家訓》相關章節的坦率建議。我真的很感激,只有一位可敬的中國學者愿意給我這樣的建議。

很久以前我就打算給您寫信,但不知怎么的,這個國家每個人的生活都很忙,直到今天我才有機會給您寫這封感謝信。

這份手稿現在正由懷爾特·西蒙檢查,他檢查完后,我將重新打印,今年夏天在福爾摩沙(注:指臺灣島)停留時,我將請周法高再復查一遍。無論如何,在我提交出版之前,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仔細翻譯。

仍然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2018 年10 月,筆者應邀赴斯坦福大學作學術講座期間,順訪了伯克利大學東亞圖書館。東亞館特別提供了趙元任與鄧嗣禹的九封往來信札,時間是1941—1962 年期間。這些珍貴信札不僅反映了兩人學術交往的諸多信息,同時還可彌補現已出版的《趙元任全集》和《趙元任年譜》中的不足。

三、鄧嗣禹譯本的特色與廣泛傳播

為了幫助西方讀者更好地理解《顏氏家訓》的內容,體現原著的學術價值,鄧嗣禹在準確理解和精心翻譯的同時,在譯著的開篇增加了長篇引言,內容包括:1.家訓在中國的地位和作用;2.《顏氏家訓》的寫作背景;3.作者顏之推的個人經歷;4.作者在社會和教育方面的思想;5.本書在哲學素材方面的綜合優勢;6.本書與佛教和儒家學說的關系;7.關于翻譯方面的陳述。

上述前六大方面內容的寫作,只有在仔細閱讀原著,充分理解作者思想,并且經過譯者提煉、加工之后才能完成。即便是用中文寫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周仁成在他的研究論文中也曾說:“英譯中國家訓涉及兩大文明之間的文化轉換,在翻譯實踐過程中一方面需要在句式音韻方面尊重原作,做到對等傳達;另一方面也需要準確理解文本內涵,做到文化有效輸出。”①周仁成:《英語世界中國家訓的譯介與研究綜述》,第89 頁。其難度可想而知。

接下來英譯本按照《顏氏家訓》的原著內容分為二十篇,其細目為:一、序致篇;二、教子篇;三、兄弟篇;四、后娶篇;五、治家篇;六、風操篇;七、慕賢篇;八、勉學篇;九、文章篇;十、名實篇;十一、涉務篇;十二、省事篇;十三、止足篇;十四、誡兵篇;十五、養生篇;十六、歸心篇;十七、書證篇;十八、音辭篇;十九、雜藝篇;二十、終制篇。

關于英譯本的正文,鄧嗣禹在“翻譯陳述”部分說明,最后的譯本是以周法高1958 年出版的《顏氏家訓匯注》為底本,增加了大量的注釋、參考文獻、索引等內容。其中,僅注釋就有近百條之多,這極大地增加了翻譯的難度和工作量。

另外,鄧嗣禹還將三部分內容,可以說是當時最新的研究成果補充在書中:其一是1961 年周法高在臺北出版的《顏氏家訓匯注補遺》;其二是陳縏發表的《讀〈顏氏家訓〉札記》;其三是1964 年王叔岷在香港大學出版的《顏氏家訓集注》。這些成果的引用,進一步促進了西方讀者對《顏氏家訓》原著的理解。

鄧嗣禹在“翻譯陳述”部分,還詳細介紹了這本譯著曲折、艱辛的翻譯過程。他提到,僅譯著手稿修訂、打印的程序,前后就經歷過七次之多,每次都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②Теng Ssu-уu, op. cit., Intrоduсtiоn, р. хххiii.

1966 年,英譯本第一版出版之后,為了加強西方讀者對于書中縮寫詞的理解,同時方便查找書中的相關資料,鄧嗣禹在原著的基礎上,增加了縮寫詞列表、參考書目提要,補充了索引等內容,將譯本由原來的228 頁增加到245 頁,并于1968 年、1969 年兩次再版。目前,1966 年的版本僅收藏在臺灣“中央研究院”的圖書館中,1969 年的版本僅收藏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國家圖書館(增加到250 頁)。中外讀者了解和查閱到的更多是1968 年的版本。

自鄧嗣禹《顏氏家訓》英譯本出版以來,美國漢學界對此書極為關注。美國斯坦福大學東亞系資深教授丁愛博對此最感興趣,他不僅對此書進行全面評價,還有相應研究成果。③周仁成:《英語世界中國家訓的譯介與研究綜述》,第90 頁。1973年,丁愛博在《美國東方學會》雜志上,以《〈顏氏家訓〉評論》為題目,發表書評文章指出:“《顏氏家訓》英譯本本身很好閱讀,值得高度贊賞?!`活的形式足以讓他(顏之推)有足夠的廣度及廣泛的話題,留下許多有關他本人與時代的非常有趣、有價值的信息。這個譯本是近年出現的有關《顏氏家訓》與作者的一系列研究之一。鄧嗣禹的譯本將非常有助于未來的六朝研究。”④Аlbеrt Е. Diеn,“Rеviеw Family Instructions for the Yan Cla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93.1(1973): 83—84.哈佛留美學者、著名歷史學家、中國南北朝研究專家王伊同(1914—2016)在《鄧嗣禹先生學術》一文中,曾評價《顏氏家訓》英譯本“開南北朝經典英譯之先河”⑤王伊同:《鄧嗣禹先生學術》,《燕京學報》新四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年,第271—278 頁。。

在英譯本致謝名單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少活躍在中美學界的歷史名人,不僅有胡適與趙元任,還有燕京大學代校長梅貽寶(1900—1997)、教務長洪業,芝加哥大學東亞文學系主任顧立雅(Н. G. Grееl,1905—1994)、東亞圖書館館長錢存訓(1910—2015),還有董作賓(1895—1963)、陳榮捷(1901—1994)、張鐘元等知名華人學者。當時有眾多的中美學者,從不同層面對《顏氏家訓》英譯本的翻譯、出版做出過貢獻,起到過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顏氏家訓》英譯對當今的啟示

鄧嗣禹《顏氏家訓》英譯本的翻譯與出版工作耗時長達30 年,排除一些客觀上的原因,英譯中國典籍本身就是一項艱巨和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它需要譯者具有嫻熟的古典文化知識,并能對中國傳統史著,以及中國文化本身有著精深的了解,同時還要具備堅韌不拔的毅力。

中華典籍要想在國外廣泛傳播,做好英譯工作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一種傳統的方法是“大眾化”的翻譯,即在忠實原文的前提下,盡可能避免插入注釋,僅強調譯文的流暢和可讀性。這種方式由于省略了人名介紹、術語注釋、索引等內容,英譯的時間自然較短。但是對于西方讀者而言,閱讀這種譯作可能會帶來理解上的困難。另一種是“學術化”的翻譯,即通過加入嚴謹、客觀的學術性注釋,力求使讀者更為全面、精準的理解原著的內涵,修改和補充原著存在問題。對中華典籍進行“學術化”英譯,無疑需要大量的時間?!额伿霞矣枴酚⒆g本的翻譯模式及其成功的實踐證明,采用“學術化”模式英譯中華典籍,是實現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可行之路。

另一方面,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外譯工作長期被西方漢學家和傳教士所壟斷,由于中西方思維方式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中國文化在走出國門的同時,也遭受了一些偏見和誤讀,使中國的國際形象在國外遭到一定的扭曲。五六十年前,以鄧嗣禹、陳榮捷為代表的一批中國留美史學家,不僅著作等身,還從事中國經典史學和哲學著作的英譯,主動傳播中華文化,糾正西方傳教士的偏見和誤讀。鄧嗣禹不僅英譯過《顏氏家訓》,同時還英譯、改編過李劍農的《近百年中國政治史》、陶成章的《中國秘密集社與社會演變》等多種著作。陳榮捷除英譯過著名的《道德經》外,還英譯過《近思錄》《傳習錄》《北溪字義》《六祖壇經》等。陳榮捷的英譯,也不是只翻譯原文而已,為了推闡中國哲學于歐美,為了方便讀者,凡與所譯之書相關而又必要的知識,譯本無不悉備。

當前,在我們主動開展古代文化典籍對外譯介工作之時,我們必須學習和借鑒老一輩史學家的翻譯模式和成功經驗,在介紹中國文化的同時,努力重樹和弘揚中國的國際形象,使中國文化更好地融入到世界中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三级毛片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热|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91精品| AⅤ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 | 欧美成人区|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免费网站|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国产日本视频91|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 jizz国产视频| 欧美a在线看|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黄色一及毛片|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丝袜美女被出水视频一区| 91在线播放免费不卡无毒|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草视频中文|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 女人天堂av免费|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 在线国产毛片| 色综合国产| 91激情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在线看| 国产青榴视频| 中文一级毛片|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色偷偷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91精品国产一区|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综合天天色|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99热最新在线| 伊人无码视屏|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久久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99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 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国产乱论视频|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国产www网站| 91在线日韩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天堂网| 免费国产福利| 三级毛片在线播放| 草逼视频国产| 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 国产在线自揄拍揄视频网站|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尤物视频网址导航| 国产微拍一区| 97在线公开视频| 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在线播放|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污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在线观看无码a∨|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免费中文字幕在在线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