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泗洪中學 陳亞娟
■江蘇省泗洪中學 陳亞娟
常用邏輯用語是高中數學的重要內容,是學習數學不可或缺的工具,但由于其本身也具有非常抽象的邏輯性,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混淆概念或者對相關定義理解不深刻,從而出現解題錯誤。本文就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常見的典型錯誤進行分析總結。
例 1已知命題p:存在一個實數x,使得x2-x-2<0,寫出?p。
錯解1:?p:存在一個實數x,使得x2-x-2≥0。
錯解2:?p:對任意的實數x,使得x2-x-2<0。
錯解3:?p:?x?R,使得x2-x-2≥0。
剖析:該命題是特稱命題,其否定應該是全稱命題,即它的否定?p:對任意的實數x,使得x2-x-2≥0。錯解1仍然是特稱命題,只對結論進行了否定,沒有對存在量詞進行否定;錯解2只對量詞進行了否定,沒有對結論進行否定;錯解3對命題的適用范圍也進行了否定。
警示:對含有量詞的命題進行否定時,一要牢記全稱命題的否定是特稱命題,特稱命題的否定是全稱命題,注意不能只否定結論,而忘記了對量詞的否定,也不能只否定量詞,而忘記了對結論的否定;二要牢記命題的否定與原命題的真假性相反,可以以此來檢驗命題的否定是否正確。
例 2寫出下列命題的否定:
(1)可以被5整除的數,末位是0;
(2)能被3整除的數,也能被4整除;
(3)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4)若x>0,則x>1。
錯解:(1)可以被5整除的數,末位不是0;
(2)能被3整除的數,不能被4整除;
(3)平行四邊形不是矩形;
(4)若x>0,則x≤1。
剖析:(1)可以被5整除的數,末位有的是0,有的不是0,原命題和它的否定都是假命題,這顯然是錯誤的。它是省略了全稱量詞“任何一個”的全稱命題,命題的否定應該為:有些可以被5整除的數,末位不是0。同理(2)(3)也是省略了全稱量詞“所有”的全稱命題,命題的否定分別為:存在一個能被3整除的數,不能被4整除;有的平行四邊形不是矩形。(4)中“若x>0,則x>1”與“若x>0,則x≤1”也都是假命題,也不能互為否定。實際上,這是一個“若p,則q”型的命題,一般不書寫否定,如果書寫它的否定要先寫成全稱命題,即q:?x∈(0,+∞),x>1,其否定?q:?x∈(0,+∞),x≤1。
警示:我們要書寫一個命題的否定首先要明確這個命題的結構,在高中教材中,常見的命題按結構可以分為以下幾類:①單稱命題(例如2是偶數);②若p,則q型;③復合命題(含有邏輯聯結詞“或”、“且”);④全稱命題;⑤特稱命題。由于全稱量詞往往省略不寫,在書寫這類命題的否定時,必須先找出其省略的全稱量詞,寫成“?x∈M,p(x)”的形式,其否定應該是“?x∈M,?p(x)”,不能只否定結論,不否定量詞,寫出否定后可以結合它們的真假性(一真一假)進行驗證。對于“若p,則q”型的命題,我們在中學階段一般只書寫它的逆命題、否命題、逆否命題,如果要書寫它的否定,則需要把它改寫成全稱命題,然后再書寫它的否定。
例 3已知試寫出p,q的否定?p,?q。
錯解:p的否定?p為;
q的否定?q為lgx≤0。
剖析:一個命題的否定是對它的全盤否定,p等價于x<0,它的全盤否定?p等價于x≥0,而等價于x>0,并不是p的否定。同理,q等價于x>1,它的全盤否定?q為x≤1,而lgx≤0等價于0<x≤1,并不是q的否定。
警示:在書寫一個命題的否定時,應該先將原命題化簡,再根據化簡后的等價形式書寫否定就不容易出錯了。
例 4已知命題p:?x∈R,使得x2-mx+1≤0,命題q:?x∈R,使得x2+2x+m>0。若命題p∧q為真命題,求實數m的取值范圍。
錯解:當p是真命題時,則有Δ=m2-4≤0,解得-2≤m≤2;當q是真命題時,則有Δ=4-4m<0,解得m>1。由于p∧q為真命題,則p,q都是真命題,所以實數m的取值范圍是(1,2]。
剖析:對于命題p,二次函數x2-mx+1的圖像開口向上,若存在實數x使得x2-mx+1≤0,即x2-mx+1≤0有解,則拋物線y=x2-mx+1應該與x軸有交點,即Δ=m2-4≥0,解得m≤-2或m≥2。當q是真命題時,則有Δ=4-4m<0,即m>1。綜上所述,m的取值范圍是[2,+∞)。
警示:我們要深刻理解全稱命題和特稱命題的本質含義,特別是全稱命題中元素的任意性和特稱命題中元素的存在性。全稱命題和特稱命題求參數取值范圍的問題,常以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為載體進行考查,解決此類問題,可構造函數或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進行求解,也可以用分離參數法,但要注意是否需要對參數進行討論。
例 5設命題p:函數f(x)=x3-ax-1在區間[-1,1]上單調遞減;命題q:函數y=ln(x2+ax+a)的值域是R。如果命題p∨q為真命題,p∧q為假命題,求a的取值范圍。
錯解:p為真命題?f′(x)=3x2-a≤0在[-1,1]上恒成立?a≥3x2在[-1,1]上恒成立?a≥3。q為真命題?Δ=a2-4a≥0恒成立?a≤0或a≥4。
由題意命題p∨q為真命題,p∧q為假命題,所以p真q假,則所以3≤a<4。
綜上所述,a的取值范圍是[3,4)。
剖析:若p∨q為真命題,則p,q中至少有一個真命題,即“一真則真”,p∧q為假命題,則p,q中至少有一個假命題,即“一假則假”。于是上述問題應該轉化為p與q一真一假,即p真q假或p假q真。

綜上所述,a的取值范圍是(-∞,0]∪[3,4)。
警示:對于由邏輯連接詞“或、且、非”組成的復合命題,一定要堅持真假性的判斷依據,即p∨q“一真則真”,p∧q“一假則假”,?p“一真一假”。
例 6已知p:?x∈R,ax2+ax+1>0恒成立,q:0<a<4,則p是q的( )。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錯解:對于p,a>0,且a2-4a<0,即p:0<a<4,從而p?q,故p是q的充要條件。
剖析:題目中并沒有說明該函數是二次函數,所以應先考慮二次項系數為0的情況。當a=0時,不等式變為1>0,符合題意,故p:0≤a<4,從而p?/q,q?p,故p是q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警示:忽略對二次項系數的討論是學習過程中常犯的錯誤,要引起高度重視。
例 7已知集合A={x|x2-3x-10≤0},集合B={x|m+1≤x≤2m-1},記p:x∈A,q:x∈B,若p是q的必要條件,求實數m的取值范圍。
錯解:由題意,A={x|-2≤x≤5}。由p是q的必要條件得B?A,從而解得-3≤m≤3。
剖析:p是q的必要條件,即q?p,則p對應的集合“大”,q對應的集合“小”,B?A。
錯解中忽略了B=?的情形,此時,m+1>2m-1,解得m<2。
當B≠?時,m+1≤2m-1,得m≥2,結合錯解的解答得到2≤m≤3。
綜上所述,實數m的取值范圍是m≤3。
警示:利用充分條件、必要條件求參數的取值范圍,要先根據集合間的包含關系與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的關系,將問題轉化為集合之間的關系,建立關于參數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組求解。通俗地講,“大范圍”是“小范圍”的必要條件,“小范圍”是“大范圍”的充分條件。切記討論包含關系時不要忘記討論空集,即當B?A時,應分B=?和B≠?兩種情形進行討論。
例 8已知p:x2+x-6=0,q:mx+1=0,且p是q的必要不充分條件,求實數m的值。
錯解:p:x=2或則p,q對應的集合分別為M={2,-3},由于p是q的必要不充分條件,故N是M的真子集,從而有或-3,所以。
剖析:錯解中對q進行化簡時,漏掉了m=0時的情況,當m=0時,mx+1=0無解,N=?,滿足題意;當m≠0時,才有錯解中討論的結果,故m=0或。
警示:在解方程或對表達式進行化簡時,一定要注意是否為等價變形,變形之后定義域是否擴大或縮小等問題,例如,不等式兩邊同乘以一個數時要討論這個數的符號,又如,解方程lgx=lg(x2+2x-2)時,脫去對數符號后得到x=x2+2x-2,還要注意真數大于零,否則會導致增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