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霍邱縣第一中學 魏兆祥
■安徽省霍邱縣第一中學 余其權
概率統計部分的內容由于易混點多,重復或遺漏的情況不易察覺等,同學們感覺易做但易錯。下面我們將同學們容易出現的錯誤列舉出來,并加以辨別分析,以期對大家的學習能提供一些幫助。
例 1某單位為了了解用電量(度)與當天平均氣溫(℃)之間的關系,隨機統計了某4天的當天平均氣溫與用電量(如表1)。由數據運用最小二乘法得到線性回歸方程?y=-2x+a,則a=____。

表1
錯解:將點(18,25)代入?y=-2x+a,得25=-2×18+a,解得a=61。
剖析:不理解回歸直線過樣本中心點,隨便代入數據導致結果錯誤。求出樣本的中心點,代入回歸方程,即可求解。
正解:因為,故樣本中心點為(10,40)。因為回歸直線經過樣本中心點,代入回歸方程得40=-2×10+a,解得a=60。
例 2甲、乙兩人參加普法知識競賽,共有10道不同的題目,其中選擇題有6道,判斷題有4道,甲、乙兩人依次各抽取一題。求:
(1)甲抽到選擇題、乙抽到判斷題的概率。
(2)甲、乙兩人至少有1人抽到選擇題的概率。
錯解:(1)甲抽到選擇題、乙抽到判斷題的可能結果有個,又甲、乙兩人依次抽到一題的可能結果有個,所以甲抽到選擇題、乙抽到判斷題的概率為。
(2)設甲、乙兩人至少有1人抽到選擇題為事件A,則甲、乙兩人都未抽到選擇題為事件,由對立事件的計算公式得P(A)=1-。
剖析:上述解法錯把甲、乙依次抽取一題理解為甲、乙同時抽取一題,前者與順序有關,是排列問題;而后者與順序無關,是組合問題,兩者的本質是不同的。
正解:基本事件總數應為=10×9=90(個)。
(2)設甲、乙兩人至少有1人抽到選擇題為事件A,則甲、乙兩人都未抽到選擇題為事件,由對立事件的計算公式得P(A)=1-。
例 3甲、乙、丙三名射手擊中目標的概率分別為0.7、0.8、0.85。若他們三人分別向目標發射一槍,試求三彈都脫靶的概率。
錯解:設甲發射一槍擊中目標為事件A,乙發射一槍擊中目標為事件B,丙發射一槍擊中目標為事件C,則甲、乙、丙三人分別向目標發射一槍擊中目標為事件ABC,從而甲、乙、丙三人分別向目標發射一槍擊中目標的概率為P(ABC)=P(A)P(B)P(C)=0.7×0.8×0.85=0.476,所以三人分別向目標發射一槍三彈都脫靶的概率為1-P(ABC)=1-1.476=0.524。
剖析:上述錯誤在于將相互獨立事件同時發生的事件當成互斥事件來考慮,認為“三彈都未中”的對立事件是“三彈都中”,而事實上,這兩者不是對立事件。
正解:設甲、乙、丙發射一槍擊中目標分別為事件A、B、C,則甲、乙、丙脫靶的概率分別為所以三彈都脫靶的概率為0.3×0.2×0.15=0.09。

圖1
例 4如圖1,用a、b、c三類不同的元件連接成一個系統N。當元件a正常工作且元件b、c至少有一個正常工作時,系統N正常工作。已知元件a、b、c正常工作的概率依次為0.80、0.90、0.90。分別求系統N正常工作的概率P。
錯解:設元件a、b、c正常工作為事件A、B、C,則系統正常工作的概率為P=P[A·(B+C)]=P(A)·P(B+C)=P(A)·[P(B)+P(C)]=0.8×(0.9+0.9)=1.44。
剖析:對于兩個隨機事件A、B,有P(A∪B)=P(A)+P(B)-P(A∩B),特別地,當A、B互斥時,有P(A+B)=P(A)+P(B)。對于上述解法產生錯誤的原因主要是B、C不是互斥事件,所以公式P(B+C)=P(B)+P(C)不成立。
正解:系統正常工作的概率為P=P[A·(B+C)]=P(A)·P(B+C)=P(A)·[P(B)+P(C)-P(B)·P(C)]=0.8×(0.9+0.9-0.9×0.9)=0.792。
例 5心理學家分析發現,視覺和空間能力與訓練時間有關,某數學興趣小組為了驗證這個結論,進行了對比試驗,經過多次測試后,甲每次解答一道幾何題所用的時間為5~7分鐘,乙每次解答一道幾何題所用的時間為6~8分鐘,現甲、乙各解同一道幾何題,求乙比甲先解答完的概率。
錯解:設事件A為“乙比甲先做完此道題”,由題意知,甲完成該題所用的時間可以是5,6,7分鐘,共3種情況,乙可以是6,7,8分鐘,共3種情況,所以共有3×3=9(個)基本時間。其中甲用7分鐘,乙用6分鐘時,事件A發生,所以。
剖析:誤認為時間是有離散度的,將其看成了一個古典概型。實際上時間是一個連續性隨機變量,在求解時應建立幾何概率模型。
正解:(1)設甲、乙解答一道幾何題的時間分別為x、y分鐘,則基本事件滿足的區域為如圖2所示。
設事件A為“乙比甲先做完此道題”,則滿足的區域為x>y。

圖2

圖3
例 6為了解今年某校高三畢業班報考飛行員學生的體重情況,將所得的數據整理后,畫出了頻率分布直方圖,如圖3所示,已知圖中從左到右的前三組的頻率之比為1:2:3,其中第二組的頻數為12。
(1)求該校報考飛行員的總人數;
(2)以這所學校的樣本數據來估計全省的總體數據,若從全省報考飛行員的同學(人數很多)中任選三人,設X表示體重超過60公斤的學生人數,求X的分布列和數學期望。
錯解:由題知,體重在60公斤以下的有6人,60公斤以上的有10人,隨機變量X服從超幾何分布,X所有可能的取值為0,1,2,3。
剖析:對隨機變量的含義不清楚,不能區分超幾何分布與二項分布;對于何時可以用樣本的頻率代替總體的概率不清楚。注意:(1)超幾何分布的本質是“不放回抽樣”,是一種古典概型,而二項分布的隨機實驗是“獨立重復實驗”,強調每次實驗的結果發生的概率相同,可認為是“有放回抽樣”。本題中,“若從全省報考飛行員的同學(人數很多)中任選三人”,特別強調人數很多,意味著實驗可以看作是“有放回抽樣”,所以是一個二項分布。(2)本題明確要求“以這所學校的樣本數據來估計全省的總體數據”,其意思是用頻率來代替概率,即16個人中每個人的體重超過60公斤的概率為,也是說,全省每個學生的體重超過60公斤的概率為。
正解:(1)設報考飛行員的人數為n,前三小組的頻率分別為p1,p2,p3,由條件可得解得p1=0.125,p2=0.25,p3=0.375。又因為故n=48。
(2)由(1)可得,一個報考學生體重超過60公斤的概率為p=p3+(0.037+0.013)故X服從二項分布,則P(X=k)。
所以隨機變量X的分布列為表2:

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