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東
(浙江華友鈷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桐鄉 314500)
工業結晶是完成化工產品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科技人員在工業結晶理論和實現結晶的生產工藝,以及結晶裝置的研究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果,磷肥、氮肥、純堿、無機鹽的結晶已經實現大工業化生產,并對晶體的成核速度和生長速度所決定的晶體的質量、產量、形貌有了理論和實踐成果。硫酸鈷屬于無機鹽,結晶生產中可參照硫酸銅、硫酸鐵等無機鹽生產中的應用情況。但硫酸鈷性質的區別,使硫酸鈷有自己特殊的結晶情況。
通過對結晶控制條件過飽和度、溫度、攪拌強度、加晶種時機的分析,結合一系列探索試驗及實際生產情況,探索自然降溫下間隙均勻制備大顆粒硫酸鈷的工藝條件,強制降溫條件下提高連續結晶大顆粒比例的方法,連續結晶設備與連續分級設備連用均勻制備大顆粒硫酸鈷的方法。
溶液的過飽和度是結晶的動力,對晶體的成核速率、生長速率都有很大影響[1]。
然而,語言與社會關系密切,在瞬息萬變的社會里,新的語言現象不斷涌現。這一客觀現實要求語言文字法律、法規和政策不斷適應日益變化的新形勢,及時完善有關條款,修訂有關規范標準,推動社會語用的規范化進程。比如,隨著互聯網經濟的日益繁榮,網絡語用亂象叢生,語言低俗化、語言暴力、語言癌等問題大有向現實生活蔓延的趨勢,令人擔憂。因此,從國家法律法規層面規范新媒體、互聯網廣告的語用,有現實的必要性。
成核速率決定于過飽和度、溫度、雜質、化學組成、晶體結構特點以及其他因素。均相體系的成核速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過飽和度,新相粒子數隨著飽和度的增高而急劇增大。在連續結晶中,成核速率可考慮不變。硫酸鈷溶液雜質含量很低,視為均相體系。同時晶體生長速率,通常也隨過飽和度的增大而加快,但在間隙過程中大量晶體的同時生長將導致細小顆粒的產生,在連續過程中生長的晶體粒度也不大。因此過飽和度的增加,成核速率大于生長速率,不利于晶體的長大。
從表1看出,濃縮后比重1325kg/m3~1350kg/m3,40℃加入晶種10g,自然靜止冷卻結晶,結晶顆粒大且均勻。加入晶種在過飽和度以前,結晶顆粒小,但均勻。不加入晶種,結晶顆粒少,均為很大顆粒。晶種加入量少,晶核量不夠,過飽和溶液形成晶核,出現小顆粒和大顆粒混合。溶液比重大,100℃開始冷卻時,上層過飽和溶液迅速成核成小顆粒,下層過飽和溶液緩慢冷卻生長成大顆粒,托盤下層小顆粒結晶,托盤上層大顆粒結晶。
實驗說明在介穩區內加入晶種,溫度緩慢降低,過飽和度緩慢降低,生長速率慢,粒度大且均勻。
溫度是改變晶體生長的激化能。溫度的變化導致晶體各個晶面相對生長速率的改造,從而改變晶體的生長外型。控制溫度控制晶型使晶體表面積減少,吸附晶體表面的雜質減少,在制備工藝允許的情況下,適當提高結晶問題,有利于獲得低雜質均勻較大的晶體[4]。
晶種的加入時機在結晶過程中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操作條件。晶種加得過早,晶種溶解或產生的結晶一般較細;加的晚,則溶液里可能已經產生了晶核,造成結晶可能包裹雜質。通常情況下,選擇在介穩區內加入晶種。
溶液攪拌通常使結晶速率加快。攪拌的作用使溶液中出現濃度的波動,而產生高過飽和區,并在其中開始生長晶核,促進晶體生成。當溶液達到飽和后,攪拌轉速增大可使介穩區變窄,相對過飽和增大,成核速率大于成長速率,有利于制備小顆粒產品。攪拌增加顆粒與顆粒之間,顆粒與攪拌漿之間,顆粒與結晶容器壁之間的碰撞幾率,促進二次成核現象的發生,可將已規則排列的分子打散,形成細小的晶體。攪拌提高了溶液的混合強度及流體剪切力,破壞結晶生長的環境,使結晶生長過程受阻。結晶緩慢冷卻,輕微攪動或不攪動,過飽和溶液形成較寬的介穩區,結晶誘導時間顯著延長,能形成顆粒均勻的大晶體。相反用冷水迅速冷卻并攪動溶液,可得到顆粒很小的晶體。
11月嘉興白天平均氣溫20℃,滿足自然冷卻結晶要求的控制緩慢降溫條件。溫度100℃常壓蒸發,控制100℃蒸發至飽和溶液,然后倒入托盤靜止冷卻結晶,雖然飽和溫度100℃與環境溫度20℃差別較大,但實驗時不攪拌,溶液傳熱速率慢,不會出現快速冷卻的情況,能夠滿足自然冷卻結晶的效果。查硫酸鈷溶解度曲線圖,圖1,40℃是比較理想的加入晶種實驗溫度,此時100g水中硫酸鈷溶解度48g,實驗加晶種溫度以40℃為參照溫度。
應做到真正合理有效的利用現有的資源,結合水利信息工程建設自身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制訂與其相關的標準,逐步實現水利信息化建設的標準。

圖1 溶解度曲線
硫酸鈷溶液Co108g/l,比重1271kg/m3,2000ml常壓加熱濃縮,加熱溫度100℃,濃縮到不同比重,倒入托盤中自然靜止冷卻,冷卻至不同溫度時加入晶種,自然靜止冷卻結晶,過濾,結晶稱重,觀察結晶情況,試驗結果見表1。
工業生產時采用常壓單釜濃縮,常壓淺槽單釜間隙結晶,自然降溫,緩慢攪拌的工藝,也能產出均勻的大顆粒結晶,結晶粒度>1mm。這種工藝攪拌強度低,主要通過溶液表面降溫,結晶淺槽冷卻表面積相對小,降溫速度慢,與自然結晶相似,所以能產出均勻的大顆粒結晶。但這種工業生產,空間利用率低,產量低,效率低,導致生產成本高。

表1 結晶試驗結果
過飽和度越小,生長速率越慢,粒度越大。同時粒度分布曲線[2]取決與溶液處于過飽和狀態下的時間,時間越長粒度越大。
晶體生長速率隨溫度的提高而加快,晶體生長速率隨溫度的提高粒子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加快,另一方面溫度升高使過飽和度降低,成核速度降低,越有利于形成大顆粒。根據文獻[3]的數據判斷,在沒有攪拌的情況下,結晶在較大程度上取決于溫度。所以當溶液過飽和度一定時,結晶溫度高得到大顆粒晶體,結晶溫度低得到小顆粒晶體。當小晶體與大晶體同時存在于溶液時,如果溶液對大晶體是飽和的,對小晶體則未飽和,于是小晶體先溶解,然后在大晶體表面上重新析出,促使晶體長大。
早期硫酸鈷產品工業生產的工藝流程是常壓單釜濃縮,常壓單槽間隙結晶,離心機過濾,流化床干燥。工業生產時為提高產量,濃縮后比重控制在1450kg/m3~1480kg/m3,冷卻水強制冷卻,攪拌結晶,產出小顆粒結晶產品。理論分析和自然結晶實驗都說明工業實際生產時,采用大比重、強制快速冷卻的方法不可能產出均勻的大顆粒結晶。
結構變形包括壩體在地震作用下產生沉降,不均勻沉降將導致壩面起伏、防浪墻開裂、護坡破損、溢洪道結構破損、啟閉設施失靈與自動開啟等。如紫坪鋪大壩最大斷面壩頂附近,地震產生的最大沉降量達100 cm,壩坡向下游方向發生約30 cm的水平位移;面板間的垂直縫發生了擠壓破壞,部分混凝土面板與墊層間有脫空現象,最大脫空23 cm。
土壤消解動態單獨設置在未種植馬鈴薯小區,施藥時期同植株動態試驗,施藥后并以0天計(2 h)、1 d、3 d、5 d、7 d、14 d、21 d、28 d、42 d、56 d、80 d,隨機采集土壤樣品,每次采集樣本1~2 kg。
連續結晶操作工藝,硫酸鈷溶液通過MVR蒸發至比重1450kg/m3~1530kg/m3,濃縮后液65℃~75℃,進入奧斯陸結晶器進行連續結晶,結晶溫度40℃~45℃,產出的產品大顆粒>1mm占10%。硫酸鈷溶液質量見表2。
表2表明,應用完好性監測算法檢測到周跳,然后利用多項式擬合的方法可以準確地計算周跳的值。對于不同大小的周跳都可以通過本文算法進行修復。

表2 硫酸鈷溶液質量
連續結晶的晶體成核速率基本不變,提高大顆粒占比就是提高晶體成長速率。在不改變設備的情況下,提高產品大顆粒占比的方法有提高結晶溫度和降低過飽和度。根據圖1的硫酸鈷溶解度曲線,溫度40℃~45℃時,硫酸鈷溶解度對應的比重是1330kg/m3~1400kg/m3,所以提高結晶溫度和降低過飽和度的方法,對提高硫酸鈷結晶大顆粒占比的程度有限。
可以通過篩分得到大顆粒硫酸鈷產品,即硫酸鈷顆粒干燥后用振動篩篩分,篩上物為合格均勻大顆粒硫酸鈷產品,但得到大顆粒產品的同時產出小顆粒硫酸鈷次品。工藝流程見圖2。篩分得到均勻大顆粒硫酸鈷產品的方法,效率低、成本高、產次品。
硫酸鈷在奧斯陸結晶器中連續結晶時,顆粒成長與顆粒成核同時進行,結晶器出口的漿液中大小顆粒摻雜。為得到均勻的大顆粒產品,同時不產出小顆粒的次品,采用的解決工藝方法是將出口漿液泵入旋流分級器,底流去離心機分離得合格的均勻大顆粒硫酸鈷結晶,溢流小顆粒返回奧斯陸結晶器繼續長大。大顆粒硫酸鈷結晶干燥后得到合格均勻大顆粒硫酸鈷產品。工藝流程見圖3,產品質量見圖4,表3。

圖2 振動篩分工藝流程圖

圖3 旋流分級工藝

表3 大顆粒硫酸鈷產品結果

圖4 大顆粒硫酸鈷產品粒度
(1)硫酸鈷溶液在常壓下蒸發濃縮至40℃~45℃溫度下的溶解度時,低攪拌強度,自然冷卻淺槽單釜結晶,能夠的得到均勻的大顆粒硫酸鈷產品,但單釜結晶產量低、效率低、生產成本高。
(2)奧斯陸結晶器連續結晶產出的硫酸鈷干燥后,通過篩分得到大顆粒硫酸鈷產品,但得到大顆粒產品的同時產出小顆粒硫酸鈷次品,且小顆粒硫酸鈷次品產量占到90%。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本書記錄著班級管理的萬能之法,如果想通過閱讀某一本書掌握治班秘訣,那絕不可能。要想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既需要博覽,又需要精讀。無論是博覽群書,還是精讀經典,都需要足夠的定力。在浮躁的當下,能靜下心來堅持閱讀方能談得上專業成長力,只有擁有專業成長力,班主任才可能擁有四兩撥千斤的功力。
(3)在不改變奧斯陸連續結晶器的工藝條件下,結晶器與旋流分級器連用,生產均勻大顆粒硫酸鈷產品,奧斯陸連續結晶器的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率不變,也沒有小顆粒硫酸鈷次品產生,產量高、效率高、生產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