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瑞春
(云南錫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研究設計院,云南 個舊 661000)
在鋅的生產和消耗過程中,有大量的含鋅工業廢渣產生,由于鋅礦資源日益減少而鋅消耗量的不斷增加,國內外對從工業廢渣中的提鋅技術越來越重視[1]。提鋅技術主要有火法和濕法兩種處理工藝[1,2],火法工藝能耗高,工藝較為復雜,投資大,而濕法對于低品位、小規模的物料,生產成本低,工藝相對簡單。某鉛鋅冶煉廠產出的鋅渣含鋅16%左右,但含硅、鐵高,本文采用氧壓硫酸浸出的方法處理高鐵高硅鋅渣,考察了初始濃度、液固比和浸出溫度等因素對鋅、鐵浸出率的影響,為該類物料的處理提供技術支撐。
礦物組成分析
形狀為燒結大塊物料含鋅廢渣,經破碎磨礦過200目篩處理,取樣分析,其分析結果見表1。

表1 鋅渣主要化學成分 單位:%
從表1可以看出,廢料主要含有約16%鋅、26%鐵和20%的二氧化硅,鉛、鈣含量約4%。
廢渣中的鋅主要以ZnO、ZnO·Fe2O3和2ZnO·SiO3形式存在,鐵主要以Fe2O3、Fe3O4和FeO·SiO2等形式存在,它們在硫酸中反應如下:
ZnO+H2SO4=ZnSO4+H2O
Fe2O3+3 H2SO4=Fe2(SO4)3+3H2O
Fe3O4在稀硫酸溶液中不溶出,但在濃硫酸中部分溶出。
ZnO·Fe2O3屬于難溶的鋅物質,在低酸條件下基本不溶出,高酸沸騰條件下部分溶出。
硅酸鋅和硅酸鐵在浸出時能夠溶解[3,4],但在反應過程中易形成膠狀的硅酸,呈半固體狀態失去流動性,影響礦漿的沉降和過濾。提高反應溫度和壓力,浸出過程生成的硅酸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可轉變為容易過濾的脫水SiO2進入渣中,解決礦漿難過濾的問題。

圖1 Fe2O3-SO3-H2O系平衡狀態圖[5]
提高溫度和壓力,根據在75℃~200℃下鐵和硫酸的濃度小于100g/l的Fe2O3-SO3-H2O系平衡狀態圖1看出,在高價鐵溶液中,相應的Fe2(SO4)3濃度可能形成不同組分的化合物,稀的溶液中(Fe3+<1g/l)形成針鐵礦,較濃的溶液中(Fe3+>20g/l)形成H3O[Fe3(SO4)2(OH)6]水合氫黃鐵礬,在175℃~200℃高溫下隨著鐵濃度的變化而生成不同的化合物,三價鐵濃度較低時形成Fe2O3赤鐵礦,三價鐵濃度較高時形成Fe2O3·2SO3·H2O或FeSO4OH(鐵的羥基硫酸鹽),溶液溫度由100℃提高到200℃可使鐵在高酸性介質中沉出。
本次試驗目的就是提高浸出溫度,在氧化氣氛下反應產生的二價鐵被氧化為三價鐵,溶液中的硫酸鐵又形成易于過濾的水合氫黃鐵礬入渣,降低溶液中的鐵含量,同時沉鐵時釋放出硫酸進一步與鋅、鐵氧化物、硅酸鹽發生反應,并且常壓低酸下難溶的鐵酸鋅,在高溫高壓下被酸大量溶解。因此提高浸出溫度,可將大量鐵以氧化鐵和鐵礬的形式沉淀入渣,減少用于浸出鐵氧化物的硫酸,同時可浸出常壓條件下難以浸出的鐵酸鋅,從而提高鋅的浸出率。
主要設備:2L壓力釜、燒杯、攪拌器等。
在氧壓浸出的情況下,分別進行初始酸濃度120g/l、150g/l、220g/l和245g/l的試驗,初始酸度與鋅鐵浸出率的關系見圖2。

圖2 初始酸度與鋅、鐵浸出率的關系

圖3 液固比與鋅、鐵浸出率的關系
從圖2可以看出,浸出液中鐵隨著初始酸度的增大而提高,鋅浸出率也隨初始酸度的提高而提高,但初始酸度150g/l時,鋅浸出率就達到91%以上,再提高初始酸度,鋅浸出率提高幅度不大,初始酸度245g/l時,鋅浸出率雖有所提高,但鐵也大部分浸出,不利于后續工序的處理,綜上所述,選擇初始酸度150g/l較佳。
在氧壓浸出的情況下,分別進行了液固比3:1、4:1和5:1的試驗,液固比與鋅鐵浸出率的關系見圖3。
從圖3可以看出,降低液固比,浸出液中的鋅鐵含量有所升高,雖然反應時的初始酸度和反應后的終酸基本一致,但是液固比3:1時鋅已大量浸出,又以硫酸鋅的形式結晶在渣中,渣不進行洗滌鋅含量達到5.24%,以液固比5:1進行渣洗滌,渣中鋅可降至1.56%,考慮到水系膨脹,較佳的液固比為5:1。
在氧壓浸出的情況下,分別進行反應溫度95℃,120℃和150℃的試驗,反應溫度與鋅鐵浸出率的關系見圖4。
從圖4可以看出,浸出液中鋅、鐵含量隨反應溫度的升高而增加,游離酸隨反應溫度的升高而降低,鋅浸出率隨反應溫度的升高而有所提高,考慮到在保證鋅浸出率時,浸出液中的殘酸較低,減輕后續凈化處理負擔,應選擇浸出溫度150℃較佳。

圖4 反應溫度與鋅、鐵浸出率的關系
采用氧壓酸浸強化冶金技術處理高鐵硅鋅渣,較佳的工藝參數為液固比5:1,初始酸度150g/l,反應溫度150℃,鋅浸出率可達90%以上,鐵浸出率為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