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彥,楊松林
(煙臺黃金職業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0)
工作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霍布仁布敦北部的賀斯格烏拉,區域大地構造位置處于興安地槽褶皺系東烏珠穆沁旗早華力西地槽褶皺帶與燕山期北北東向大興安嶺巨型隆起帶的交叉部位[1]。
該區分布有AP19、AP20兩個1:5萬綜合異常,其中AP20異常強度較高,濃集中心明顯,異常元素種類豐富,成礦潛力較大。本次工作采用物化探綜合剖面和探槽工程揭露等找礦方法對1:5萬化探測量中圈定的AP20號化探異常進行查證,查明異常區各礦化體的含礦性以及引起異常的原因,重點是縮小礦化蝕變帶范圍,為實現找礦工作進一步突破提供依據。
工作區出露地層分為滿克頭鄂博組、瑪尼吐組組、白音高老組、五岔溝組及第四紀,異常區內地層主要為滿克頭鄂博組二段的晶屑凝灰巖、巖屑晶屑凝灰巖和火山角礫巖[2,3],第四系凝灰巖、流紋巖及燕山早期上侏羅統花崗斑巖、正長斑巖等在研究區分布廣泛(圖1)。
研究區內構造以破碎斷裂為主,主構造走向為NE向,次級斷裂構造沿NW向、近SN向發育。斷裂構造特征不明顯,地表多出露構造角礫巖,偶爾存在巖脈的侵入,性質為壓扭性斷裂,少數為張性。此外,區內NNE、NW向斷裂及其交匯部位控制了燕山期后的成礦作用和巖漿活動,而褶皺構造以平緩開闊的向斜產出于侏羅系中,樞紐走向NNE向,是有利的礦體富集空間[4,5]。

圖1 研究區地質簡圖
踏勘和1:1萬土壤化探過程中發現的礦化或蝕變帶異常AP20,異常類別為乙1類,主要分布在滿克頭鄂博組的酸性和中酸性的凝灰巖中,凝灰巖硅化強烈,異常區西南發育斑巖體[6]。AP20異常元素組合為Ag-Pb-Zn-Mo,異常濃集趨勢顯著,元素套合好。異常面積達17.07km2,異常NAP值84.59,其中Ag12單元素異常平均值為593.29,異常極大值為5450,異常襯度為4.94,異常規模5467,異常NAP為57.11,推測該異常是由隱伏巖體造成的,異常剖析圖見圖2。
根據1:1萬土壤測量驗證結果,位于異常區東北部的AP20-5號異常是AP20內面積最大,套和程度最好的異常。異常元素組合為Pb4-Zn3-Ag7-W3-As10-Cu5-Mo7,異常面積1.92km2,分布呈不規則狀;異常元素的濃集中心套合程度較好,對應AP20號綜合異常的濃集中心,元素濃度分帶性明顯,呈橢圓狀,單元素異常呈星散狀分布;Pb單元素NAP值為9.37,異常規模271.11,異常面積2.05km2,極大值為1500,異常均值為1263.6,異常襯度為4.58,與1:5萬綜合異常AP20的濃集中心對應,解釋了異常的存在,進一步縮小了找礦靶區。

圖2 A20綜合異常剖析圖
本次工作在1:5萬礦產地質填圖中發現硅化絹英巖化蝕變帶,轉石中見銀礦化,為更好地解剖異常,了解異常深部是否存在高阻高極化體,查明蝕變帶的位置和延伸方向,針對異常布設四個1:5000地物化綜合剖面,分別為ZP4、ZP5、ZP6、ZP7,合計10.8km。
根據ZP4線綜合剖面圖,高精度磁測ΔT曲線在340點兩側,表現出不同的磁場特征,左側磁場強度變化平穩,磁場值一般在-100 nT左右,而右側磁場強度變化范圍稍大,呈一定鋸齒狀跳躍,磁場強度50 nT上下,表現出明顯的磁性差異,推測為不同磁性體接觸帶。激電中梯剖面,視極化率曲線與高磁曲線相似,340點左側變化平穩,而右側變化稍大,對應的視電阻率曲線則表現出類似情況,推斷340點附近為流紋巖與粗安巖的接觸界限。ZP4上在300點附近有明顯的高阻高極化異常,與已發現礦化體相對應,同時在400點、450點附近仍顯示有高阻高極化體,應與礦化蝕變石英脈相關。
經1:1萬土壤測量發現礦化蝕變帶呈帶狀展布,蝕變以硅化、褐鐵礦化、鉀化為主,礦化以Ag為主,伴生有Pb、Zn,其中銀礦化最高439g/t。經TC07號探槽揭露發現礦體3條,礦體走向340°,傾向北東,傾角30°,刻槽樣品控制寬度1m~3m,礦體平行產出,沿走向追索延伸300m;蝕變帶4條,刻槽樣品控制寬度1m~3m,產狀與礦體基本一致。礦化蝕變帶位于工作區主構造一側,與主構造的距離較遠,可能與主構造一側的次級構造有關。礦化蝕變帶的位置與1:1萬化探土壤測量圈定的AP20號異常的濃集中心對應。
(1)通過物化探綜合剖面和探槽工程揭露,肯定了異常的存在:AP20異常元素組合主要為Ag-Pb-Zn-Mo,異常面積17.07km2,異常NAP值84.59。異常濃集趨勢顯著,元素套合好,主要為中高溫元素組合,其中銀元素異常強度最高。
(2)針對異常布設1:5000地物化綜合剖面ZP4、ZP5、ZP6,物探結果顯示:ZP4上在300點附近有明顯的高阻高極化異常,與已發現礦化體相對應,同時在400點、450點附近顯示有高阻高極化體,應與礦化蝕變石英脈相關;ZP4異常高值區與地質剖面中發現的弱褐鐵礦化蝕變帶位置吻合,基本確定引起異常原因是蝕變帶,且與AP20號異常的濃集中心較為對應。
(3)結合1:1萬土壤測量和探槽工程,推測AP20號異常是由熱液、巖漿活動引起的礦化異常,礦化以Ag為主,且與Pb、Zn等多種元素共生。經探槽揭露發現礦(化)點1處,礦點位于異常的濃集中心位置,進一步確定了異常的存在,該異常具有極好的成礦潛力,建議進行下一步探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