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博輝 鄭小立 張 亮
(1、四川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四川 成都610000 2、國網寧夏電力有限公司檢修公司,寧夏 銀川750011)
地下綜合管廊的大規模建設與運行,將成為我國城市極為重要的基礎設施與服務設施,對其開展的運維管理工作,能夠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提供應急保障。在此期間,通過運用智能化技術,有利于促進管廊運維管理工作的高效穩定發展。
某地下綜合管廊總長度共計4125m,管廊全線同16 條規劃路相交。按照入廊管線的內容與規格,將其設定為熱力艙+綜合艙的模式;管廊的斷面形式計算公式為:B*H=((2.6+4.4)*3.8),總長度為4410m[1]。
2.1.1 建立模型
第一,構建管廊廊體模型。
采用Archicad 軟件,精準導出三維設計尺寸與體積數據,為概預算提供依據。此外,利用該軟件建模技術導出的圖片,可以確保質量,圖中不但覆蓋了建筑結構設備,還具備3D 渲染效果。
在此期間,相關技術人員,需要運用該軟件中的明細表功能,計算出各工程建設所需用道德材料數量,隨后在軟件中展開施工模擬、場地布置以及碰撞檢查的流程。
第二,構建入廊管線模型。
該項目內所包含的入廊管道,主要有給水管道、熱力管道、電力管道以及通信管道等。在開展管道鋪設工作期間,應當根據規劃要求進行鋪設。隨后,要注重運用BIM技術,構建管廊的主體結構、給水管線、熱力管線以及通信管線等BIM模型,并做好各類管道信息的標記工作。
2.1.2 技術控制
第一,展開碰撞檢查。
在BIM 模型當中,對各類管線進行布置,通過采取信息關聯的方式,來防止出現碰撞情況。碰撞檢查的內容,包括內部各管線的碰撞檢查,以及針對地下空間與軌道交通的碰撞檢查。
第二,凈空檢查。
運營公司需要運用BIM技術,對人物高度與活動屬性,實施自由定義,對后期運營情況、項目設備維修情況進行檢測。要在設備模擬安裝期間,注重檢測其設計方案是否可行、是否符合規定。
2.2.1 火災監控技術
該系統的終端傳感器,主要是煙感火災探測器。在運用該技術期間,需要安裝手動火災報警裝置,方便巡檢人員在發現火災之后,能夠迅速進行報警,要將報警信號接入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中;要在每間隔200m 的位置,規劃出一座防火分區,每個分區內每間隔15m 各安裝一座煙感火災探測器;要將傳感器所獲取的信號,全部接入到先放系統監控主機內進行處理。以Z號防火分區,所獲取的火災監控數據為例,構建系統數據收集表,如表1 所示。

表1 Z 號防火分區火災監控系統數據收集表
?
影響中老年民眾保健食品風險認知的因子以保健食品知識、政府信任、企業品牌信任、專業醫護工作者、標簽說明最為明顯。中老年人認為需要更多的信息,特別是關于保健食品的健康益處、營養成分、功能作用等。專家信任與專家信息來源、親朋好友來源、廣告來源的影響相對微弱一些。本研究給保健食品行業提供指導,為了降低民眾的風險認知,提升監管部門的風險溝通效率,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2.2.2 視頻監控技術
該系統承擔收集管廊中視頻信息的任務,可以為控制中心的管理人員,給予多方面的視覺信息。在運用該技術是,管理人員能夠隨意切換廊中所有位置的實時畫面。倘若某區域發生險情,該區域的視頻畫面,便可以跟隨報警系統,自動切換至自動中心的視頻換面當中。針對視頻監控系統的數據收集,所構建的數據表,如表2 所示。

表2 視頻監控系統數據收集表
2.2.3 環境監控技術
該系統負責對管廊中的環境質量進行監測,監測內容涵蓋了溫度、濕度以及含氧量。倘若監測數據超標之后,即溫度在40℃以上、濕度在90%以上、含氧量在90%以下,該區域的機械通風設施便會自動啟動,實施強制性換氣。此外,要注重在所有防火分區的地坪地處,設置液位開關,以此監測水位信號。倘若水位低于地坪超過30cm,液位開關便可以自動報警,并自動開啟排水泵實施排水。針對環境監控的數據收集,所建立的數據表,如表3 所示。

表3 環境監控數據收集表
?
2.2.4 安全防范技術

表4 安全防范系統數據收集表
?
第一,在數據源方面的部署。
該層主要的部署對象,要從物聯網的計入設備入手。比如周圍環境與監測設備、安全防護設備、日常運維的采集、廊體與環境的監測等相關數據。與此同時,要注重預留BIM、GIS 等數據接口,包括氣象、地震等相關外部部門的數據。
第二,在數據采集層面的部署。
該層數據采集的服務端,要參考實時定位和制圖的城市地下空間三維數據。其采集技術能夠融合激光掃描技術、移動測量技術的優勢,打造出一項先進的新型三維移動測量技術。該技術在不具備GPS 技術以及復雜慣性導航系統的環境當中,只通過技術設備本身所配置的簡單慣性測量裝置,便可以有效對管道數據開展快速化、便捷化、低成本的采集工作。
第三,在數據存儲層面的部署。
該層通常將大數據平臺劃分為三大數據庫,其一是監測管廊及各條管線風險的實時數據庫,其二是可視化監測和展示BIM技術與GIS 技術的信息庫,其三是存儲常規運營資料的運維管理數據庫。
第四,在數據計算層面的部署。
該層采用分布式計算的方法,以此對數據實施整合與分析。通過運用該算法,可以將該應用劃分為諸多子部分,隨后將其分別分配給多臺計算機予以處理,以此節省整體計算時間,大幅度提升計算的效率。
第五,在數據應用層面的部署。
該層可以將經過平臺計算之后的數據,有效應用至各項業務當中,其中包括系統管理數據、綜合監控數據、應急管理數據、日產管理數據、資產管理數據、決策與分析數據、模型管理數據以及移動APP 等信息數據。
在開展綜合管廊管理與運行工作的過程中,運營公司與工作人員,要結合地下管廊的實際情況,充分運用智能化管理技術,以此發揮綜合管廊在城市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圖1 綜合管廊智能運維管理平臺結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