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紅
“在院里養幾只雞,到過年就長成了,到時也省得去外面買。”母親提議。父親沒有反對,只是附加了一條:“再養條狗陪孩子們玩,省得他們去外面瘋跑。”
母親默認了父親的提議。第二天,十多只小雞仔和一只小奶狗就順利入住家里的小院,它們終日在院中打鬧,追逐著彼此的尾巴,也追逐著飛逝的時光……
十多只小雞仔住進了院子,同時也住進了母親的心里。每次母親從地里回來,那些小雞仔的飛奔速度就令我嘆為觀止,而母親對小雞的熱情絲毫沒有因一天的勞作有所損減,她總是大踏步地迎向她的集團軍,像一名將軍,對著雞群發出指令:“咕咕”“咕咕”……隨著指令,雞仔們有幾只沖到食盆邊,焦急地等待著母親;更多的則是緊緊環繞在母親身旁,被小雞前呼后擁的母親,平添了幾許威風。
我家的狗名“四方形”,是父親的心頭所愛。每次父親從集鎮回來,會拎著兩個袋子,一個是我們的零食,一個是給“四方形”的美味。大多是豬身上的一些雜碎,偶爾會有一些豬扇骨。等后來父親兼做起賣魚的小生意,“四方形”的食譜就更加豐富了,還時常有魚腸加入豪華套餐。那時一碗素粉賣一元,一副魚腸賣五角,可父親就舍得好幾副的魚腸帶回來煮給“四方形”吃。“四方形”對父親也頗為親昵,面對一般的熟人,它最多搖搖尾巴,對著父親,我覺得它每次都要把屁股給扭飛了。
父親臉相嚴肅,不說話時會給人難以接近的感覺。我卻知道,父親始終有一顆“童心”,他會時不時向生活撒入幾把佐料,讓不算富裕的生活立時生動起來。媽媽在院中養了一頭豬,那頭憨憨的豬在別人面前都是一副畏縮的模樣,獨在父親那,會跑去蹭父親的腳,因為父親時常會給它撓下巴。父親也會讓兒時的我騎在它身上,讓豬駝著我在院里跑,非常有趣。父親用他的童心與有些拮據的生活達成了和解,讓每個日子充滿歡樂。
時光飛速向前,如今的父母皆年過花甲。母親的勤勞踏實,父親的自得其樂,仍舊在他們的生活中繼續演繹,而這種“精氣神”也無形中滲透進我們的心里。“努力做事、快樂生活”,普通百姓的家風,同樣綿延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