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職學校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學生心理狀態尚不成熟,正處于思維敏感期以及心理發展的關鍵期,因此,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對于改善和培養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引導其順利踏入社會具有深刻意義。本文分析了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要意義,并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四個方面探索了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設計模式的構建策略。
關鍵詞: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7.204
在心理層面上,中職學生相較于普通高中學生來說較為缺乏自信心,且對學習缺乏熱情。所以在實際教育過程中,中職學校要聚焦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課設計模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實效,切實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
1 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要意義
健康不僅包括身體沒有疾病,還包括心態層面上的穩定,其中,由于社會生活的各類因素,心理健康是較難保持的一種狀態。我國教育體系決定了升學考試的重要性,中考失敗就讀中職學校的學生往往被歸為心理不健康的一類群體[1]。一方面中職學校學生普遍較為浮躁,學習熱情不高漲,大部分甚至仍然堅持讀書無用論,全力想要追求金錢和名利,掙脫學校教育的束縛,做著干大事、賺大錢的黃粱美夢。另一方面中職學生經歷了中考失利,由于成績不理想、心理壓力大等因素引發其自卑心理;更有部分學生在與同齡人對比中,受家庭以及自身條件等影響,覺得自己不如其他人,也會產生一定的自卑感。 此外,中職學校肩負著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重擔,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嚴重忽視學生主觀意愿、以嚴管壓倒教育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給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負面影響。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中職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能夠有效的解決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中職學校應該在深入分析學生存在的各類心理問題和狀況的基礎上,為中職學生構建合適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情感態度,更好面對未來生活中的困難與挑戰。
2 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設計模式的構建策略
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作為一門活動課程,本文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四個結構要素,提出了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設計模式的構建策略。
2.1 教學目標
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的目標是第一要素。作為一門課程,則必須規定受教育學生所應達到的預期目標水平,否則難于實現課程價值。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具有區別于其他學科的特點,根據中職學生需要,應制定以下教學目標:一是注重提高中職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培養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增強學生有效應對現實生活及職業生涯難題的心理適應能力;二是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有效增強中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能力,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促進中職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三是引導學生掌握必備的心理健康保健知識,有效提高其心理保健意識和能力,為中職學生更好應對挫折、適應社會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目標是隨著學生發展而不斷改變的。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過程中,需要同時關注教學總體目標及階段性目標,如設定具體的心理教育課目標,要充分考慮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發展水平,以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為總體目標,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和調整各階段性活動目標,更好契合學生多方面的需求。此外,從思路上看,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目標應以自身價值體現為參照,需要遵循相應的客觀法則進行,如堅持社會要求與學生個體需求相統一原則。
2.2 教學內容
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內容主要依據中職學生發展需要來確定。中職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轉折的關鍵時期,在職業競爭和就業壓力巨大的環境背景下,他們在生活方式、學習內容、人際交往以及求職就業等方面不同程度的會產生心理困惑。因此,中職學校應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特點設置針對性的教學具體內容。
一是在入學階段,為有效幫助初入學的中職學生有效適應中職學校生活和學習環境,應設計我的新校園、有朋自遠方來等針對性教學內容;為有效克服學生由于就讀中職學校的自卑心理,還應設計接受自我、樹立自信等教育內容;另外還應就盡快融入集體、激發學習興趣、了解青春期心理、學會控制情緒等方面設置相應的教學板塊。二是在中期階段,中職學生在校的中期階段是學習職業知識和技能的關鍵期,此時,學生已良好適應學習生活環境并且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技能,需要考慮個人職業規劃,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點內容應關注學生的職業個性心理特點,了解學生對從業人員的心理素質要求,并幫助學生培養與職業崗位相適應的積極心理品質,發展人際交往能力,不斷的做到人職匹配。三是畢業階段,此階段的中職學生由于擇業壓力往往會出現因面試不順利而引發的心理危機,應設計職業選擇與面試心理模擬的教育內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讓學生進一步明確職業目標或深造學習的發展方向。總之,針對各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設計針對性的教學內容,才能更好滿足各階段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
2.3 教學方法
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容確定后,需要采用妥善的教學方法得以實現。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形式十分廣泛,任何形式的教學活動都可以開展,如采用基礎知識科普、專題講座、學生表演、課外實踐等等形式。值得注意的是,中職學生的心理教育課程不可只限于書本,基于學生心理健康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更需要采取多種方式多種形式結合進行。一方面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教學老師若僅僅停留于課本講授,學生很容易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產生厭煩心理,更不利于發揮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價值;另一方面豐富的教學方式方法,能夠有效增強中職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更利于學生放松身心,增強溝通交流能力,拓展個人交際范圍,從而積極的對待未來職業和生活中的各類難題。此外,中職學生的學習多以專業知識和技能為主,采用課外實踐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豐富的實踐活動,更能夠增加他們的專業熟練度,進而提高個人能力自信。
2.4 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檢驗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參與意愿及想法,教育是否成功關鍵取決于能否培養學生內心的感受,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2]。因此,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設計模式應關注教學評價,構建多元化的課程評價方式:一是要高度重視中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改進,強化自我反觀意識,使學生在此過程中實現自我超越;二是要注重中職學生互相評價,使得評價成為增進學生團結互助、彼此欣賞、合作共贏的有效激勵手段;三是教師應重視每一位中職學生的進步,采取及時性、多樣性的評價手段,使得每位學生獲得成功體驗,進一步促進學生積極發揮和施展個性才能,營造追求進取、敢于創新的良好氛圍。
3 結語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職學生教育中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中職學生重建自信心理,走上正常的心理軌道。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應注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四方面要素,構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課設計模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曉東.初探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設計模式的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20(15):201-202.
[2]張潔.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8,17(12):77-78.
作者簡介
王偉偉(1979-),女,中級講師,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