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瑩
摘 要 近些年在城市的雨水洪澇管理中,海綿城市理念逐漸盛行。海綿城市理念在生態綠道濱海景觀中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提升整體環境的質量水平,推動濱水景觀實現穩定健康發展。本文就城市海綿理念在濱水景觀中的應用原則,與實際應用策略進行具體分析,為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 海綿城市理念;生態綠道;濱水景觀
引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也帶來了嚴重的氣候、環境污染問題。海綿城市理念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該理論就是指在下雨的時候,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對雨水進行就近吸收、凈化、存儲。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1海綿城市理念下濱水景觀設計原則
建設“海綿城市”并不是推倒重來,取代傳統的排水系統,而是對傳統排水系統的一種“減負”和補充,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市本身的作用。
(1)生態性原則。在對海綿城市理念進行設計時,要體現生態性。應最大限度地保護原有的河湖、濕地、坑塘、溝渠等“海綿體”不受開發活動的影響;受到破壞的"海綿體"也應通過綜合運用物理、生物和生態等手段逐步修復,并維持一定比例的生態空間。讓水資源,在使用和分配上,更加合理。確保在濱水景觀建設時,能夠動態性的延展。在生態性原則的基礎上,將海綿城市的建設,與城市濱水區域進行有機結合。想要貫徹落實好生態性原則,就要關注城市的生態環境,減少人為污染,在海綿城市理念的運行下,充分展現生態性原則。
(2)協調性原則。除了生態性原則在海綿城市理論運行中的體現,還應該在協調性的基礎之上,進行濱水景觀設計。濱水景觀是一個重要媒介,能夠連同城市與水域,同時這也是在城市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防止濱水區域在極端天氣,會受到降雨的影響,所以在對濱水景觀進行設計和建設時,還要考慮其防洪性。首先就需要濱水景觀建設時,在點、線、面結合的基礎上,通過城市與水域之間的協調發展,以此來保證在強降雨天氣,景觀系統能夠完整、有效地發揮作用,對雨水進行及時排泄,以防止洪澇災害的發生。
(3)系統性原則。在濱水景觀設計上,具有多樣性。對于海綿城市來說,在其建設過程中內容繁重、消耗時間長、具有巨大的工程量。所以這就要求在運用海綿城市理念,對濱水景觀進行設計時,要有全局意識,在整體上做好系統的統籌規劃。具體來說,就是要對用地需求,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平衡,能夠協調好各方面的需求,比如娛樂場所、運輸碼頭等等[1]。
2海綿城市理念在濱水景觀設計中的實際應用策略
2.1 在濱水道路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濱水區道路景觀能夠在總體上,占到城市面積的10%~25%,
這是濱水景觀設計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所以要在道路景觀設計中,充分運用海綿城市理論,其具體做法如下:首先,進行建設過程中,在道路定位層上,要有以碎石、沙礫為主要成分的透水基層的鋪設,這樣就能夠通過透水基層,來實現對于雨水的滲透、過濾、凈化。之后再使用材質為pp塑料的管道,以網格狀的模式,來進行架設,因其有良好的導水性,所以能夠在接下來的工作中,盡快做好雨水的儲存與排放。最后在路面上,使用透水瀝青、透水混凝土、透水磚等材料,進行透水層的鋪設。布置好的透水層,能夠讓道路下的空氣循環,變得更加的暢通,促進微生物的生長,就能通過微生物實現對土層水的凈化工作,并且對污染物進行有效分解。透水層一般應用于負荷壓力小的道路上,比如說人行道、廣場等景觀性道路。這種透水層的應用,不僅能夠保持地面的濕度,增加摩擦力,具有很好的抗滑、降噪效果,還能夠讓整體的道路設計,變得更加美觀。
2.2 在濱水生態廊道中的應用
生態廊道就是對濱水區域的各個生態板塊,起到隔離、聯系的作用。對生態廊道的設計,有助于將不同的生態系統,進行有機結合,從而形成一個多樣化的生態景觀體系。這對水資源的循環使用,以及生物的遷徙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在設計時,把低洼地、沿河徑流、水塘等,都規劃到生態廊道之中,一起進行對雨水的調節、凈化、儲存,對濱水景觀提供用水。為了恢復河道的生態環境以及自潔能力,改善河道的水質,可以修建自然駁岸,結合河道周圍環境現狀,將土地開發與河道整治工作,進行有機結合,以此來創建“城市海綿綠肺”,讓城市充滿活力,不斷實現城市與生態的同步、和諧發展。
2.3 在植物配置設計中的應用
在城市濱水景觀的設計中,還要提高植物的多樣性。為了增強儲水能力,可以根據區域的特點,進行綠化樹種的栽種,符合自然生態規律,而且要具有一定的美觀性。還要根據當地的水質、地質等方面的條件,進行植被組合比例的合理編排。在進行配置過程中,要盡可能的多樣化選擇,從實際出發,根據城市的具體發展情況與生態需要,重視對植物景觀的設計,增加城市綠地面積,構建和諧的生態系統。在保證科學、合理地發揮植物平衡生態的作用的同時,美化景觀設計,提高城市環境質量[2]。
3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想讓海綿城市理念,在生態綠道濱水景觀的設計中能夠發揮出最大效用,就必須在建設過程中,落實好生態性、協調性、系統性的規劃設計,不斷調節水循環,優化水循環系統,改善整體環境質量,在美化城市的同時,實現綠色、環保的文明城市建設。
參考文獻
[1] 鄒媛媛.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景觀設計探析[J].江西建材,2020(8):208,210.
[2] 馬洪濤.用海綿城市的理念系統治理城市內澇[N].中國建設報,2020-08-2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