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翼飛
摘 要 《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中發〔2020〕1號)指出“加快建設國家、省、市、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辦好農村‘雙創基地”。本文以海南省萬寧市后安特色農產品產業園的規劃實踐為例,通過分析主導產業、目標定位的確定思路,以及如何在規劃理念的指導下進行功能結構劃分和用地布局等,探討現代農產品產業園的規劃模式。
關鍵詞 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融合發展;主導產業選擇
長期以來,相當一部分傳統農副產品加工園區發展緩慢,僅有農產品的包裝、預冷等初級加工業,對農業附加值的提升作用比較有限,迫切需要以農業供給側改革和國家大力推動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為契機,轉型升級,構建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產業鏈。本文以萬寧后安特色農產品產業園為例,結合政策背景、資源稟賦、市場條件、工業發展趨勢等,系統探討現代農產品產業園發展方向和規劃模式。
1 現狀概況
(1)區位與用地規模。后安鎮位于海南省萬寧市東北部,東瀕小海,南與萬寧市區毗鄰。后安特色農產品產業園園區位于后安鎮西北部,距后安鎮區4.5公里,距萬寧市區11公里,總用地面積為795.73公頃。
(2)園區現狀產業概況。第一產業發展穩定,農業以水稻和反季節瓜菜(檳榔、胡椒、菠蘿、蓮霧等)種植為主。 第二產業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規劃區內口味王檳榔廠,固定資產過億元,是海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萬寧市重點工業企業。還有萬寧華信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和兩處采石廠。目前規劃區尚未開發第三產業[1]。
2發展條件分析
(1)基于海南省產業發展分析。《海南省總體規劃(2015—2030)》中明確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為大力提升熱帶高效現代農業、加快發展新型工業和高技術產業、做大做強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的十二類產業:旅游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互聯網產業,醫療健康產業,現代金融服務業,會展業,現代物流業,油氣產業,醫藥產業,低碳制造業,房地產業,高新技術、教育、文化體育產業。
萬寧后安特色農產品產業園在海南省產業發展定位基礎,結合項目自身特點,低碳制造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可作為本規劃區的主導產業,旅游產業、互聯網產業、現代物流業、醫藥產業等產業可作為本規劃區配套發展產業。
(2)基于萬寧市產業規劃安排分析。根據萬寧市“多規合一”總體規劃,萬寧市重點發展五大產業園區,規劃后安農產品產業園區的主導產業為農產品加工,其他園區主要發展“漁業加工與貿易、環保技術、電子信息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生物醫藥”等產業。此次選擇其他產業時也本著錯位發展的原則,避免資源浪費和同質競爭。
(3)基于市場條件的農特產品定位分析。農副食品加工業整體保持較快增長的勢頭。同時,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飲食習慣的改變,純綠色、有機的高端農副產品是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的。
規劃區農特產品市場應該把握住我國農副食品發展的大趨勢,立足于大眾的需求,抓住未來市場潛力方向,適當發展高端市場。
(4)基于“園村一體”發展的分析。“園村一體”中“園”指規劃區內規劃建設的主體功能各異的產業園區,“村”指規劃區范圍內的村莊,規劃區范圍內有15個自然村。“園村一體”發展可以吸引村民到規劃區內的產業園區就業,增加農民收入,規劃區建設帶動周邊村莊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村民就地城鎮化;農特產品有機生產、精深加工、采買銷售,可以與農村村莊建設有機結合;規劃區內的產業園區可以利用村民集體用地進行農特產品原料的有機示范種植,促進產業園區發展,使得“園村”和諧發展。
(5)基于工業發展趨勢分析。①高新技術:食品化學、生物技術及其他相關學科的高新技術,在農產品加工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并將迅速普及與深化。 ②精深加工:對農產品原料的綜合利用,已成為農產品加工的重要發展方向。如對植物的根、莖、花、葉、果的充分利用,對畜禽、水產品副產物利用等。 ③安全、綠色、休閑:農產品種養生產過程按加工的技術要求,既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又降低了加工過程的成本。安全、綠色、休閑農產品已成為人們消費的主流和方向。 ④研發和創新:對農產品品種、深加工、新產品進行研究,打造品牌、發掘附加值等,在管理、生產、銷售各個環節都積極鼓勵創新。 ⑤智能化: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通過互聯網、物聯網、物流網,整合物流資源和市場資源[2]。
3萬寧后安特色農產品產業園規劃概況
3.1 規劃原則
(1)產業提升原則。在國家產業提升背景下,緊抓發展機遇,結合發展新業態、新形勢,對規劃區進行產業提升。實現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管理運營信息化。
(2)模式創新原則。依托現代科技,以物聯網、云技術等互聯網技術為核心,并在融資、生產、管理、營銷各個環節融入先進理念,進行模式創新。形成個性化定制、精準供應鏈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電子商務與智能檢測等產業發展新形式。
(3)環境友好原則。倡導綠色發展,產業選擇以及運營中貫徹低污染、低能耗原則,利用綠色環保技術降低工業生產對環境的影響。
(4)綜合平衡原則。堅持科學規劃與利用現狀相結合,近期、中期與遠期相結合,強調環境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
3.2 規劃理念
希望能通過“互聯網+”、大數據與云計算應用等信息技術,通過引進農特產品精深加工及相關企業,通過與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專家團隊合作,將規劃區建設成“種養示范、精深加工、產品研發、市場營銷、線上線下、鎮內鎮外、大中小微、企業村民、一二三產”有機協同、一體發展的特色產業園區。
3.3 目標定位
發展目標定位:能為大、中、小、微企業提供發展平臺的以特色農產品加工為主導的現代農產品產業園。
產業選擇定位:產業選擇遵循“轉型升級、農特兼選、工旅結合、種制并選、內外互補”的原則。
企業業態定位:基于互聯網的個性化定制和基于消費需求動態感知的研發與產供銷一體、鎮內與鎮外互聯、“有形”與“無形”互補的企業業態。
營運模式定位:發展平臺兼容、信息資源共享。使入駐企業能夠在“互聯網+”基礎上,實現產品個性化定制,產品質量全周期管理,產品購銷精準化管理,產品質量檢測智能化管理。
3.4 功能結構
規劃形成“三園、五中心”的功能結構。
“三園”為企業孵化園、有機種植示范園、“美麗鄉村”新家園;“五中心”為產品研發中心、信息技術服務中心、管理服務中心、產品展銷與物聯配置中心、配套生活服務中心、旅游服務中心。
3.5 規劃用地布局
(1)方案選擇注意保護生態,嚴格保護項目區內的基本農田、林地、河道生態防護帶、高速公路綠化防護帶等,與規劃區外各類生態斑塊加強聯系,共同構建生態安全格局。
(2)采用組團式用地布局,避免各功能區之間的互相干擾,同時,與村莊有機結合,形成“園中園”的共生式發展模式。
(3)具有一定的動態性,在建設中可根據實際需要分期開發,對建設用地進行適量增減。
4結束語
通過對萬寧后安特色農產品產業園的分析,總結出以下在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方面共性的經驗。
(1)主導產業選擇上要結合國家、地方產業政策,從資源稟賦、市場發展趨勢及區域農副產品加工園區格局進行分析,要發揮自身特色,與周邊區域產業園區錯位發展,打造“王牌”產業。
(2)市場發展上應立足自身特色資源,可以通過有機種養、精深加工、個性定制、全程信息智能化管理等,向中、高端市場發展;
(3)工業發展趨勢上,需要與“互聯網+”和大數據云計算技術應用相結合,規劃建設相應的信息技術支撐條件;工業企業形態與業態也將由傳統單一的形式向多樣化發展;要在智能化的背景下打造新增長點,“產、研”要充分融合,發掘農產品附加值,注重精深加工;
(4)用地選擇上要避開生態敏感區域,盡量保留自然生態基底,建設生態園區。應根據目標定位合理劃分功能結構,充分考慮各功能間的相互聯系與干擾,集約用地、科學布局。
參考文獻
[1] 宋婧,夏禮如,楊旺生.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創意——以盱馬路現代農業產業園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20(12):318-324.
[2] 黃家健,張以山.海南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熱帶農業科學,2020(5):10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