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慶培



摘 要 結合工程設計實踐對老舊小區改造及街道整治出新的建筑設計進行歸納總結,探尋改造老舊小區的技術路線和解決方案,對改造出新中的疑難問題加以剖析,以期對其他類似項目的設計給予借鑒和指導作用。
關鍵詞 政策導向;老舊小區的痛點難點問題;特征要素;出新設計的技術路線;問題及展望
前言
繼2017年國家提出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的“城市雙修”理念,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出臺《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全面推進城市更新和開發建設轉型,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老舊小區改造分為: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因地制宜確定改造內容清單、標準;科學編制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規劃,將小區配套服務、鄰里中心、商業配套、加裝電梯、養老、衛生、托育等功能訴求合理納入老舊小區改造范疇,必將大力提升老舊小區的品質和宜居性。
在此國家宏觀政策背景下,各地方城市紛紛開展了諸多的小區改造、街道出新等項目,契合了國家的戰略發展理念。
1城市老舊小區改造、街道整治出新的必要性
城市中的許多老舊小區往往地處城市的核心位置,但小區環境卻較差,未能跟上城市的整體發展步調,局部來看影響居民的居住品質及衛生環境,從城市層面來看則影響城市的整體風貌,因此開展城市老舊小區改造、街道整治出新十分有必要[1]。
2老舊小區出新的痛點、難點問題
(1)老舊小區違章搭建較多,有損市容,居民占用公共綠化用地、占用公共道路用地,清理拆除違章建筑難度大等;
(2)老舊小區原有的配套設施嚴重不足,如有的配電負荷不夠、排水不暢等,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
(3)老舊小區建筑空調機位安裝、陽臺曬衣架、窗戶遮陽棚等安裝雜亂無序;
(4)外墻亂張貼、亂涂、亂掛,外墻面破損嚴重,屋頂破損或有滲漏,屋頂太陽能熱水器安裝無序狀態;
(5)機動車停放混亂,影響交通,影響消防疏散,對居民有一定的干擾;
(6)對于老式六層、七層住宅來說,沒有電梯,給老年人及有殘障居民生活帶來極大不便;
(7)居民自己各自安裝的防盜網,嚴重影響建筑的外立面效果,同時造成居民間的相互矛盾[2]。
3針對以上老舊小區出新的痛點、難點問題所對應的措施和技術路線
(1)聯合居民委員會、街道辦及市容委共同上門作居民的思想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采取適當補償的方式,對市容影響大的違章搭建堅決拆除,拆除后的空地應按規劃恢復原有功能;
(2)采取增容電力、疏通下水、補建居民配套用房等具體技術路線,補足老舊小區配套設施的不足;
(3)對空調室外機位置統一規范設置,做到位置隱蔽、排列有序,并結合建筑立面,在保證室外機的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采用裝飾網罩予以適當遮擋;空調外露管線應結合裝飾網罩隱蔽設置,冷凝水一并接入排水管道,排水管線安裝整齊有序;底層建筑空調室外機安裝不應占用人行空間設置,底端距離地面原則上不應低于2.4m;重點整治保留建筑的陽臺、門窗、屋頂、雨篷、晾衣桿、太陽能熱水器等,從建筑立面上解決此類的雜亂無章;
(4)外墻整治需清除外墻亂張貼、亂涂、亂掛,建筑立面完整但存在臟污現象的應進行清洗,建筑立面破損的應進行立面更新;原有石材墻面應保留并進行日常清洗及維護;破損較為嚴重的面磚及涂料外墻應進行整體更新修繕;鋁板幕墻應進行清洗及維護;
(5)通過對小區現有空間的合理組織,適當擴大路寬,利用路邊、硬質景觀鋪裝等有條件停車的場地,因地制宜的根據居民出行時間,規劃相對固定機動車位和臨時機動車位;也可以在有較大空地的位置設置機械停車,緩解居民停車難的問題;
(6)積極倡導單元樓棟的居民,結合國家政策鼓勵聯合起來安裝電梯,解決高樓層用戶的出行不便問題;
(7)對臨街建筑物防盜網應拆除,拆除后需做好陽臺窗臺等欄板的修復,如有必要宜統一安裝隱性防盜網;
(8)對列入保護的文物建筑及歷史保護建筑,應按文物部門和住建部門的相關規定執行;對未列入保護的歷史建筑,若具有特定歷史年代標志和特征的,也應保持原有風格,并在整治中注意保留;
(9)沿街建筑物的陽臺可統一采用鋁合金或塑鋼窗封閉;實體欄板結合外墻作法重新粉刷;盡量保留具有地方特色的成品預制混凝土構件欄桿;
(10)建筑外門窗及玻璃幕墻現有質量較差、與立面不協調的門窗應更換為保溫節能的鋁合金或塑鋼窗,門窗色彩應與建筑立面協調;
(11)住宅建筑的衣物晾曬設施應選擇可伸縮折疊類型,并結合建筑立面設計統一布置,沿城市主次干道布置的住宅建筑立面應公建化處理,一律不得設置室外衣物晾曬設施;
(12)住宅建筑配置太陽能熱水器設施時,宜采用集中式太陽能熱水配置系統,并應結合建筑立面、屋頂設計做好遮蔽處理[3]。
4案例介紹:浦口珠江路、文德路、文德西路、建設路綜合整治出新
4.1 項目地點及改造出新范圍
浦口區珠江路(起于龍華路,止于珠泉路)、文德路(起于鳳凰大街,止于中圣街)、文德西路(起于中圣街,止于雨山路)、建設路(起于團結路,止于建設路五里下穿),本項目包含建筑立面、道路、交通、市政設施、景觀、亮化等綜合整治提升工程。
4.2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意義
江北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城市形象持續提升,但老城區的城市問題不斷凸顯,城市擁堵、市容環境差等現象亟待解決;改善街道設計,改進城市服務供給,提升城市文化內涵,塑造城市精神是城市進一步發展的迫切要求。
為進一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落實城市雙修工程,更好地指導城市更新和新區建設管理工作,順應城市街道整治工作時代要求。
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能力,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以滿足廣大市民更高層次的交通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生活的需要;通過改善區域投資環境、優化現有路網骨架布局和引導交通運輸,對提升道路功能及質,極大地改善城市面貌,完善基礎設施水平,打造由道路、建筑、街景一體化的精品線路具有重要的作用。
4.3 設計原則
因地制宜,不忘初心,根據道路及沿街商鋪和小區辦公樓等現狀,結合實際情況對沿街立面進行整改需要符合老城區的色彩規劃、文化歷史等要求。
以人為本,煥然一新,充分征求居民的意愿,確保居民在整治改造中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根據居民的需求結合實際現狀,對沿街立面的色彩及外部造型進行改造設計,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城市更新策略。
4.4 重點打造區段
與龍化路相交的珠江路段
4.5 重點出新建筑
浦口區人民武裝部
建筑色彩及外立面陳舊,與城市街道不般配,轉角窗為20世紀的低端做法,顯得老舊,外窗不符合現行節能標準。
浦口區人民武裝部改造造后,結合現代立面造型手法對沿街立面進行了重新構思,增加了立面的裝飾構架、增添色彩及飾面材質的搭配,改造后的建筑外形煥然一新。
4.6 重點出新建筑
空調機位凌亂,色彩及立面飾材陳舊,外窗不符合節能要求。
梳理了凌亂的空調外掛機位,對建筑造型及色彩進行了適當的處理,更換了節能型外窗,建筑整體形象煥然一新!給城市街道增添活力和色彩,契合了城市雙修的理念!
5問題與展望
雖然老舊小區、老舊街道問題很多,但通過對每一個小區、每一幢建筑的“量身定做”精心設計,秉承尊重環境、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契合新形勢下的城市發展策略,分批次的對老舊小區實施環境綜合整治,必將使得城市老區的整體環境形象的得以大幅提升!
參考文獻
[1] 佚名.南京市街道設計導則(試行)[EB/OL].http://www.doc88.com/p-6999931053866.html,2019-9-11.
[2] 張宇星.街道重塑自由空間的可能性[J].時代建筑,2017(6):15-20.
[3] 王小華.對古鎮街道兩側建筑立面改造的思考[J].居業,2018(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