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龍 劉明宇
摘 要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發展,生態環境的問題逐漸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重視。礦山在開采關閉后,會遺留大量遭受不同程度破壞的廢棄地,使土地資源的利用沒有達到更加合理,所以,相關單位企業在當前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中,應該確保對其工作投入更多的重視目光,保障生態環境能夠避免持續的惡化,合理改善礦山生態的修復工作,做好實際的環境美化,保證地質的安全。本文對此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和策略,希望能夠為廣大礦山工作者提供更加有效的幫助參考。
關鍵詞 礦山生態;修復工程;技術策略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對礦物資源和礦石資源的需求量逐年提升,各國各地區都設有采礦機構,而由于長期無節制的開山采石,所以就很容易使礦山的生態系統的周邊的環境遭受破壞,出現各種水土流失、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等一系列的自然災害,對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困擾,因此,采石場礦山的生態環境恢復工作就逐漸受到了人們的更多關注。在當前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影響著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和生態環境的良好提高,對此,相關的礦山工作人員就應該注意對這些內容投入更多的重視目光,選擇適合的方法開展生態修復工作。
1礦山生態修復的重要意義
由于礦業廢棄地具備各種不良影響,其重金屬含量明顯高于普通地區,因為這些有毒的重金屬在土壤中的污染過程較為隱蔽,具備不可逆的性質,所以很容易對周邊的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的破壞,水土流失、泥石流等情況相繼而出,對人們的幸福生活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帶來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同時,也加劇了礦區的水資源危機,破壞了生物的群落平和生物多樣性等。
礦產資源作為人類生存的一大重要資源,寓意不言而喻,但是開采后不治理的現象會導致極大的不良后果,所以對礦山的生態修復工作就顯得更加重要,雖然我國的礦產資源相對來說較為豐富,但是能源的消耗量也不斷增加,導致了出現過度開采的現象出現,針對這樣的情況,礦山的生態修復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于礦山的生態修復工作,其不僅能夠令我國的土地資源在利用,也能夠對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和生態環境等各方面內容提供更加有效的幫助。因為我國的人口眾多,雖然資源豐富,但是平分到每個人身上后卻少之又少,所以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量逐漸增加。礦山的生態系統修復關系著我國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落實完善,所以其具備重大的發展意義,相關的礦山生態修復工作人員要注意對此投入更多的重視目光,保障所開展的工作內容能夠得到更加有效的落實,使沙塵暴、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能夠得到良好的控制和治理[1]。
2礦業開發所帶來的礦山地質破壞
2.1 環境污染
由于部分礦產開采單位沒有注意到對開采后的礦山廢水進行處理,所以很容易導致將未達標的礦山廢水隨意排放至河流和湖泊,使地下水受到了污染,出現地下水水位下降、枯竭等現象,污染了土壤、地表水和農作物等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資源。采礦時出現的粉塵、爆破中出現的煙塵、碎石加工的灰塵等內容也沒有得到良好的處理就進行了排放,使大氣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2.2 水土流失
礦產的開采,對礦區方位內的原有植被和土地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尤其是通過露天式的開采,讓土地的破壞程度變得更加突出,引起了礦山范圍內的大規模荒漠化現象,遇到降雨天氣就會造成嚴重的泥石流、水土流失現象的出現,對周邊的環境帶來了嚴重的破壞。
3如何修復礦山生態和地質環境
3.1 清潔坡面
邊坡的治理工作是礦山生態系統修復工程中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相關的工作人員應該先對這些礦山邊坡的結構和地質的情況進行了解和明確,通過這些科學的方式來進行邊坡治理的措施設計。若是礦山的邊坡中的土質較為松軟,屬于混合土石,就要在進行治理的時候先清理坡面上的危石,再通過結合設計的要求來進行削坡措施的使用,從而提高坡面的平順度。這樣一來,礦山坡面就能夠得到更加良好的修復,減少了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災害問題的出現,為保持我國社會的安全穩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使可持續發展戰略能夠得到更加準確良好的落實,促進我國的整體社會發展。
3.2 構建科學的植被結構
因為礦山的植被被開采人員在進行礦石的開采時破壞殆盡,所以,一遇到降雨天氣很容易出現水土流失的現象,對此,需要提高礦山邊坡的植被覆蓋率,工作人員自身應該注意對植被的選擇投入更多的重視目光,選擇適合的方法來進行植被的栽培。因為喬灌草植物種類適合在邊坡的環境生長,并且自備播種的能力,所以,在進行礦山生態修復工作的時候,可以選擇這一類別的植物進行種植。為了提高礦山生態修復工程的質量,需要對礦山的邊坡心態、土質類型和風化情況等內容進行綜合的考慮,從而促進構建了一個科學合理的植被群落結構,減少因礦山植被破壞而造成的水土流失現象,促進我國的礦山生態系統可持續長遠發展。
3.3 設置截水、排水設施
礦山邊坡若是沒有做好截水、排水設備的布置工作,就很容易讓地表水或者地下水沿著巖體的裂隙流進內部,久而久之就會導致礦山巖體的內部結構出現軟化、侵蝕等狀況,最后導致地區塌方、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情況出現,影響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策略的落實,對社會的安全穩定帶來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對此,需要根據礦山邊坡的實際情況進行截水、排水裝置的設置,從而能夠更加及時地將地表積水和地下水排出。在設置了截水、排水裝置后,需要安排專業的人員進行設備的定期維護,保證所排水設備的暢通。這樣一來,就能夠將水土流失、圖紙污染等問題遏制在搖籃,從而促進我國的整體可持續發展。
4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發展,經濟水平的不斷進步,各大國家和地區對礦石資源的需求逐漸上升,由于無節制的進行礦石的開采卻沒有做好開采后的生態環境修復工作,所以導致了風沙、泥石流、山體滑坡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的出現,影響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對此,相關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的管理人員自身就應該注意對自身所肩負的工作任務投入更多的重視,通過適當的工程措施來治理礦山生態破壞問題,促進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雙林.礦山廢棄地生態修復技術措施分析[J].世界有色金屬,2019,527(1):28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