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璐 黃柳
摘 要:在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小額貸款公司在金融開放的過程中經歷了從開放到流行到萎縮的趨勢。在現代金融體系中,小額貸款公司對銀行業的發展起到了補充作用,但是在市場化過程中,仍然要建立有效機制引導小額貸款公司的行為與發展,對于小額貸款公司能充分并持續發揮對中小微企業的補血功能起到較大的穩定作用,有利于我國金融行業多方面發展,并對間接融資開放式發展提供了路徑。
關鍵詞:小額貸款公司;銀行業;借貸風險
一、 小額貸款公司的現狀與發展
2005年,中國人民銀行牽頭試點設立開始發展小額貸款公司,民間融資從業者依政策導向紛紛建立了民間小額貸款公司,于是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迎來了井噴期。企業貸款型融資的市場分布出現了變化,由原來的銀行類金融結構一攬獨大,轉變成了小額貸款公司與銀行類金融機構共同“分羹”的局面。據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的統計數據,截至2014年6月底,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8394家,貸款余額8811億元,與2013年同期相比,公司數量增加1308家,貸款余額增加1768億元,與2012年同期相比,公司數量增加3127家,貸款余額增加3918億元,可見規模增長極快。
但是經過幾年高速的發展后,與其相反的卻是小額貸款公司的虧損面不斷擴大。從經濟下行壓力大開始,在市場需求下降、經營不善及大股東的資產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下,退出市場成為部分小額貸款公司無奈的選擇,從2016年開始,小額貸款公司數量連年減少。融資渠道的限制以及部分企業非法逐利的導向,非法集資吸收存款、違規發放貸款、抽逃資本等現象屢見不鮮,不斷有小額貸款公司被監管部門吊銷執照的消息被證實,使得小貸行業的虧損面不斷擴大,社會影響強烈。2015年2月,全國小貸行業虧損面達到16.1%,與2014年12月的8.5%相比擴大近一倍。
二、 小額貸款公司發展對銀行業的影響
(一)民間借貸風險波及銀行
自2015年以來湖南各地頻頻曝出民間借貸資金鏈斷裂、高利率民間借貸崩盤、老板“跑路”事件。民間借貸風險開始向銀行傳遞開來,已有多家銀行受到牽連,而高成本的民間融資所引起現金流不足便是始作俑者。民間借貸資金出資方多、資金鏈條長,具有明顯的風險傳導效應,一旦現金流出現斷裂,極其容易引發群體從眾效應造成違約,首當其沖威脅銀行的信貸資金安全,造成的社會影響強烈。
據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社會融資總量中的“其他類融資”(包括小額貸款公司貸款、貸款公司貸款、產業基金投資等)規模為2033億元,與同期相比增長67.7%。民間借貸市場上的貸款規模可見增長極快,而銀行信貸資金流向民間借貸市場的主要途徑之一就是小額貸款公司。
之所以銀行會首當其沖遇到信用危機,是因為中小企業在銀行貸款的同時也利用民間融資的渠道融入資金,更有甚者利用從銀行貸到的資金在民間融資市場中充當資金提供者,從中賺取利差;同時,部分銀行從業人員利用其人脈資源充當小額貸款公司的融資中間人或參與人,若被“跑路”事件牽連,則可能給銀行帶來人員穩定性風險和聲譽風險。
自2016年小額貸款公司整治行業亂象之后,小額貸款公司部分投資者開始關閉實體業務,并將經營范圍轉向網上p2p融資與貸款,參與線上運營,有部分借貸風險并未消失,仍然存在于網絡借貸業務中,屬于地點變更與經營主體變更之下的業務雷同。
(二)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渠道狹窄
銀監會2008年下發的《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中,規定的小額貸款公司從銀行業金融機構獲得融入資金的余額,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50%,同時規定,為增大資本金,小額貸款公司可以通過向不超過兩家銀行業金融機構融入資金。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渠道狹窄,甚者,只貸不存對小額貸款公司提出了更高的經營要求和管理要求。
小額貸款公司正規的融資渠道和比例都受到法律的嚴格限制,因此,為使企業經營利潤最大化,偏激擴大經營范圍及違法尋求融資行為開始顯現。而且小額貸款公司的業務范圍有限,權益性業務仍然未放開,業務種類單一,利潤空間小。
此外,貸款業務與銀行業相比競爭大且風險性高。隨著銀行特別是農村信用社近年來對小額貸款業務的重視特別是普惠金融的推廣及鋪開,小額貸款公司業務范圍受到壓縮,銀行經過對優質客戶的篩選風險,小額貸款公司則被迫選擇資質信用較差的客戶,而且按照金融業的白名單風險性也同步增大。銀行的融資成本和風險更低,融資渠道較廣且信用度高,有大量的資金池作為后盾開展金融業務。部分地區受風險管控要求甚至出現通過減少對小額貸款公司的融資來制約小額貸款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受到限制。
(三)小額貸款公司尋求金融身份
按照現有政策規定,小額貸款公司的性質定為非金融機構,實際上歸屬于普通工商企業。它從事的是金融機構的放貸業務,但監管者并不是銀監會或中國人民銀行,一般由地方金融辦監督管理。小額貸款公司工商企業的身份使得其融資困難,向銀行融資時,銀行按照普通工商企業的貸款標準定利率,一般為基準利率6%以上,而其他金融機構的融資可以通過同業拆借市場,利率參照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年利率約5%左右,因此小額貸款公司的融資成本比銀行業高。
而因其沒有金融身份,非金融機構的撥備不能進行稅前扣除則是小額貸款公司面臨的嚴重的問題。凡是銀行、擔保等金融機構,都可以稅前扣除撥備,但是小額貸款公司礙于“身份”的尷尬境地,其撥備金不能稅前扣除。進一步言之,在實務操作層面由于小額貸款公司的業務許可應該要授予的金融許可證并未授予,所以盡管運營的主營業務是貸款業務,但是國家相關金融監管部門并未有效按照金融企業對其進行監督管理,因此在稅務處理方面造成了適用于金融行業的規定小額貸款公司卻不能參照執行,比如有規定金融企業可以稅前抵扣的貸款損失準備金和逾期90天的利息收入,這兩者可以用來沖抵當期的利息收入應納稅所得額,但小額貸款公司的會計操作不得進行,在政策上不予支持。
三、 小額貸款公司如何良性發展
小額貸款公司在尋求合理發展的同時,需要對自身經營范圍及經營能力有合理的認識,并審慎的開展新型業務,以免風險更多地集中在新型業務領域。對于小額貸款公司的良性發展,應該從各方面來分析,而不能僅限于從小額貸款公司單個行業主體來進行認識。
首先,監管部門應加強對小額貸款公司的管理。第一,建議組建聯合監管機構,由金融辦、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牽頭組成,避免監管缺失,對于小額貸款公司嚴格開展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控,嚴控操作風險、聲譽和法律風險等。第二,指標考核起決定性作用,對小額貸款公司建立硬性指標監控機制,不達標的小額貸款公司要求其嚴禁準入或者退出市場。
其次,銀行業加強監控與小額貸款公司的關聯業務。降低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首要原則是將風險防范于未然,建立底線思維。在銀行對外業務中,貸款前的前期準備工作要進行嚴格控制,各級分行應全面排查授信業務的風險,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對于銀行業的逆周期調控的可操作空間是較大的,在小額貸款公司實際資金流入源頭方面可以持續的通過提高利率和放松可貸資金總量的方式來抑制投入民間借貸市場的資金過于龐大的問題。而除了與小額貸款公司的關聯業務,其他的風險高的業務可以涉及權益性投資或投機業務,保證風險大、金額大、期限短、利率高的個人貸款業務。
最后,小額貸款公司依政策轉制為民營銀行。民營銀行的發展或許會呈現出較強的多樣性,以占領適合自身特色的市場份額。這與銀行業高度同質化的現狀有所不同,因此,它的發展不會對現有的銀行業發展和結構重組產生根本性的動蕩與沖擊。通過制度創新和業務創新,如企業治理結構的創新和業務特色化、差異化的創新,為銀行業改革做出積極有益的探索。
參考文獻:
[1]陳璐.我國小額貸款公司發展面臨的困境與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4(22).
作者簡介:陳璐,黃柳,中共湘潭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