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泓林

摘要:廣播是應急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在許多重大突發事件當中,都可以利用廣播來傳播一些信息。國家應急廣播體系是國家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對相關的資源和信息進行整合,從而向特定地區的群眾發布自然災害以及各類的緊急事件,起到引導和疏散或者采取相關安全措施的緊急警告體系。當許多自然災害發生之后,受災地區的信息傳輸成為搶險救災工作的一大限制,而應急廣播體系的信號覆蓋范圍較廣,可以成為受災地區和外界信息溝通的橋梁。本文將指出應急廣播體系的獨特優勢,對國家應急廣播體系的建設提出意見。
關鍵詞:應急廣播體系 建設 優勢
引言:建設國家應急廣播體系需要緊扣國家的相關政策。黨中央和國務院對應急廣播體系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中央領導曾經多次明確指出,要求充分發揮應急廣播的特殊作用,將一級廣播體系的建設納入到相關的應急體系建設的總體規劃當中。在建設國家應急廣播體系的時候,還應當準確的把握輿論導向。對于已經發生的突發事件,國家應急廣播平臺應當正確地分析其中蘊含的價值和信息,對人們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最后還要提高農村的網絡和手機覆蓋率,保證公眾能夠快速正確的接受到國家應急廣播體系發出的信息。
一、應急廣播體系的獨特優勢
(一)應對突發事件時的優勢
應急廣播體系在應對一些特定類型的突發事件時,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例如在一些重大的自然災害當中,受災地區的交通,電力和通信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當災害程度更加嚴重的時候,甚至會成為信息的孤島,這時受災嚴重地區的人們難以連接信號,甚至無法上網,連正常的通信也成為問題。這是應急廣播體系就充分發揮了其優勢,可以將政府的通告以及外界的信息傳送到災區,可以起到穩定災區人民情緒的作用。第一時間告知預警信號,有效的防范再次災害的發生。災區的搶險救災工作爭分奪秒廣播,如果在前方的電臺架設較為快捷,讓接收設備的投放更加方便,還可以在第一時間保證災區與外界取得聯系,成為災區內外互動的橋梁和載體。
(二)在服務災區百姓方面更加具有貼近性
近年來我國許多地區自然災害頻發,并且大多數的災害都發生在山區,國家將應急電臺建設在自然災害發生頻率較為高的山區,在帳篷里開播,可以開通定向廣播頻率,使得信息服務區域更加具有針對性。并且許多地區的一直廣播體系采用的是方言進行廣播,對于災區的老百姓來說更加具有貼近性,當災害發生的時候,方言不僅可以提高人們溝通的效率,并且還能夠更加貼近災民的生活,起到穩定人心的作用,這樣一來,應急廣播體系不僅僅是災區百姓獲取信息的橋梁,更是情感的載體。
(三)應急廣播電臺在協助搶險救災方面具有優勢
應急廣播的覆蓋范圍較廣,播出面積較大,并且可以較為快速的組織動員,成為惠及搶險救災資訊,協調抗震救災行動的關鍵平臺。在許多抗震救災地區應急廣播平臺都成為當地政府和老百姓與外界溝通的橋梁,并且操作過程較為簡便,進一步幫助災區搶險救災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應急廣播更加適用于災害期間各類應急信息的聚合和流動
在大型災害發生之后,各類的信息都會蜂擁而至,所以信息的整合非常重要。建立有效的應急廣播體系,可以通過前方有效的銜接以及后方各個部位提供信息支撐,還要與當地政府積極進行配合,再加上各個方面專家的廣泛參與,多級聯動,為受災地區的信息整合提供了基礎,更加有利于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
二、國家應急廣播體系的建設
(一)現有通信渠道形勢
現階段我國的收音機和電視劇的普及程度一直都在不斷提高,在許多不發達的偏遠地區,也基本上做到了一家一臺電視機,廣播電視網絡人口的覆蓋率超過了99%,所以為無線廣播在覆蓋面積方面提供了基礎,建設國家應急廣播體系成為一種更加快捷,更加有效,且不需要過多的基礎投入的方法。廣播主要分為中波短波和調頻的方式,中部的覆蓋面積較大,并且具有較遠的有效傳輸距離,但是現階段我國電磁頻段資源十分有限,電子的環境也受到了限制,進而影響到了收聽效果,現階段手機已經具備了廣播功能,收音機也開始輸入到手機當中,因此調頻的覆蓋率已經大幅度提高。為了進一步擴大覆蓋率,拓展信息的發布渠道不僅僅可以使用無線廣播,還可以直接調用直播衛星進行無廣播信號地區的應急無線廣播覆蓋。
(二)積極響應國家有關機制
國家在建立應急廣播體系的時候,應當采用分級別分地域的響應模式,便于出現緊急情況的時候,快速的確定公共事件的類別,預計公共事件的級別,以及可能影響的范圍,從而快速地明確相應主體和發布單位,并且能夠立即組織重要的警示,針對應急事件發布重要的信息,第一時間發布并且有效的傳播積極信息。國家應急廣播中心在收到國家應急指令之后,需要與主管部門進行協同合作,由國家應急廣播信息制作播發平臺立即處理一級信息,并且制作中央應急廣播節目,將相關信息進行分裝之后下發到應急廣播,覆蓋網絡通道,所有的平臺都應當將頻率轉換為應急廣播節目,保證所有正在使用廣播通道的用戶都能夠聽到一級廣播節目。
(三)應急廣播體系應當具備的組織機構
全國應急廣播技術系統主要由國家省市縣4級組成,各級系統都應當包括應急廣播平臺,廣播,電視頻率頻道播出系統,應急廣播傳輸覆蓋網以及接受終端和效果監測評估系統5個部分。下圖為應急廣播技術系統的總體架構。應急廣播標準體系主要應當包括應急廣播系統技術標準和建設標準,其中技術標準包括系統傳輸覆蓋安全運行監測監管等標準,而建設標準主要包括各級應急廣播平臺,應急廣播傳輸覆蓋網,廣播電視播出機構的應急廣播相關技術系統以及機動應急廣播系統等建設標準。
(四)抓好人才隊伍建設
任何事業的發展都應當將人才培養作為第一綱要。在建設國家應急廣播體系的時候,需要保證尊重人才,尊重創新,進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應急管控工作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建立堅實的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基礎。應急廣播體系的專業程度較高,不僅僅需要涉及到廣播領域的領域,對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參加應急報道的記者都要熟練的掌握應急報道的相關知識和要求,避免由于專業知識的誤差而造成信息傳輸上的錯誤,影響到國家應急廣播體系的工作效率。與此同時工作人員還要積極進行學習,保證能夠掌握一些新知識和新信息。
結束語:在國家政府以及應急廣播體系工作人員的艱苦努力之下,我國的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應急廣播體系具有其獨特的優勢,在我國無線網的覆蓋面積不斷增大的基礎之上,應急廣播體系的建設也變得更加現實和高效,尤其是對于一些地區較為偏遠,自然災害較為嚴重的受災地區應急廣播平臺的高效率工作不僅僅可以,為受災地區提供信息溝通的橋梁,同時也扮演了受災地區人民情感載體的角色。國家應急廣播體系的建設是我國未來發展的重點項目之一。
參考文獻:
[1]周玲,宿潔,王恒.我國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的現狀、問題與展望[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16,38(06):667-671+677.
[2]高南軍.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建設與思考[J].現代電視技術,2016(02):24-28+61.
[3]姜海清,王磊.應急廣播體系建設中信息流轉問題初探[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5(04):28-30+63.
[4]王效杰.國家應急廣播體系規劃與建設[J].中國廣播,2014(10):11-13.
[5]姜海清.建設國家應急廣播體系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廣播,2014(10):25-28.
[6]王彩平.構建國家應急廣播體系的分析與思考[J].中國應急管理,2012(01):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