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法林
摘要:進入21世紀后,我國科學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日益追求的精神以及物質文化不斷提高,這進一步推動了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目前人們的出行方式越來越多的都選擇自駕出行,然而汽車的駕駛安全問題也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全世界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約有125萬人,相當于全球每天有3500人因交通事故死亡,而且每年還有幾千萬人因此而受傷或致殘。這些交通事故所產生的原因,絕大多數都是由于駕駛人員的人為因素所造成的,因此本次論文主要將對這些駕駛人員的人為因素進行簡要分析,通過對人為因素的分析找到如何在以后駕駛過程中避免事故發生的方式方法,從而減少事故的發生概率,確保人們出行的安全。
關鍵詞:汽車駕駛員,人為因素,交通安全,交通事故
前言:
目前人們廣泛關注道路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往往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然而,道路安全中最重要因素就是汽車駕駛員的人為因素,汽車在駕駛過程中駕駛人員的駕駛方式以及駕駛人的性格特點等都會對駕駛的車輛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影響道路交通安全。因此對駕駛員的人為因素進行有效研究和探索,從根本上來促進汽車在駕駛過程中的交通安全,督促駕駛人員在駕駛汽車時保證安全駕駛,遵守交通規則,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證自己以及乘車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一、交通安全形勢的嚴峻性
當前在我國交通運輸過程中,交通事故成為危害人們生命健康安全的第一大因素。中國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勢非常嚴峻,相關統計數據表明,每5分鐘就有一人喪身車輪,每1分鐘都會有一人因為交通事故而傷殘。每年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達數百億元。而且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汽車數量的不斷增加,我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也將會逐年呈現增長的趨勢。為了能夠使人們意識到我國交通安全形勢的嚴峻性,專家倡議,將每年11月的第一個星期日設立為中國的“道路交通安全日”,以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來共同關注道路交通安全,加入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行列。
二、造成交通事故的人為因素分析
1、駕駛方式不文明
在駕駛汽車過程中,往往存在駕駛員突然超車變道,行車過程中嚴重的超速、逆行等妨礙其他車輛正常行駛的行為此類行為都屬于不文明的駕駛行為。此類駕駛行為往往會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對他人造成傷害。特別是在大城市中由于交通狀況十分地復雜,假如駕車過程存在不文明的行為,則容易導致大型車禍,造成多起車輛連環追尾等。此類行為不僅造成他人人身安全,還會影響城市的交通,造成交通堵塞,嚴重影響城市的正常交通秩序。往往存在不文明駕駛行為的人,年齡普遍年輕化,這類人往往因為酒后駕車或者是吸毒導致了精神渙散,有些人是因為自身素質低下,在生活工作過程中不順利,從而導致他們在駕駛汽車過程中做出此類不文明行為。
2、駕駛員的性格特點
駕駛員往往由于性格因素也會在駕車過程存在不同的駕車方式,例如一些脾氣較為暴躁的人或情緒不穩定的人,容易在駕車過程中產生一些沖動行為。此類人相對于那些性格溫和,待人寬容和善的駕駛人員相比,往往車速過快,駕駛習慣不好,在駕駛過程中會存在爭道搶道等駕駛行為。人的性格往往分為標準型、外向型、內向型三種,外向型性格的人在駕駛汽車時,往往開車速度較快,在面臨存在突發狀況時能夠及時反應進行駕駛操作,避免突發情況的發生。而內向型性格的人在駕駛汽車過程中往往駕駛車速較為平和、不爭不搶,在駕駛過程中能做到平穩駕駛安全駕駛,但是當行駛過程中遇到突發情況時,往往對車況的判斷不夠準確,反應不夠靈敏。而具有標準性格人的人在駕駛汽車時,往往處于內向型駕駛和外向型駕駛人員的中間。無論是外向型還是內向型駕駛人員都會存在交通事故的發生,因此駕駛員性格因素是導致交通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駕駛員的性格所導致的交通事故屢見不鮮,例如:2012年3月22日,有媒體報道重慶的兩名司機因為在轉向時發生了一點小的摩擦,二者因為賠償問題沒有達成統一的意見,雙方性格都屬于偏執型,互不相讓爭吵起來,在爭吵的過程中二者分別上車開起了斗氣車,在路況復雜的道路上你追我趕,最終在重慶江北觀音橋發生了慘烈的車禍,4車相撞,3人死亡,10人受傷,使公共財產遭受重大損失。兩輛車主之所以會做出如此行為和自身的性格有著較大的聯系,兩名駕駛員具有高度的沖動性與攻擊性,缺乏一定的同情心社會責任感,由于兩名車主的性格導致了發生如此嚴重的交通事故行為。
3、駕駛員的精神狀態
在駕駛汽車過程中駕駛員的精神狀態也是導致交通事故產生的主要因素之一。精神狀態不佳主要表現為疲勞駕駛所造成的精力不集中,此類情況在大貨車運輸過程中常發生。人在駕駛過程中一旦處于疲勞駕駛狀態,往往對道路上的突發情況不能進行及時的操作與預判。精神狀態不佳的駕駛人員在駕駛過程中往往會打瞌睡,這種駕駛行為雖然是無意識的,但卻是十分危險的。因此在駕車過程中必須要對自身的身體狀況進行充分了解,如果在駕駛過程中感到精神不集中、打瞌睡等精神狀態不好時,就應該及時將車停到路邊或者安全區域休息,只有這樣才能充分保證自己的精神狀態良好,從而為他人以及自身的生命安全負責。
4、駕駛員的視覺因素
汽車駕駛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駕駛員的視覺因素,視覺因素是駕駛人員對前方道路狀況的判斷依據,只有視力符合標準的人員才能駕駛車輛。駕駛員的視覺因素不僅僅指的是對前方路況的觀察能力,也指的是能夠通過后視鏡對后方以及側方車輛進行及時的觀察,避免出現刮蹭或者追尾等情況的發生。并且汽車駕駛的時間不僅僅是白天駕駛,夜晚也會駕駛,所以要求駕駛員不能患有夜盲癥等夜間視覺障礙的疾病,雖然目前城市道路都安裝有路燈,但是為了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必須要求駕駛人員在夜間行車時具有良好的視力,能夠及時的對前方路況進行觀察,避免發生交通事故,從而確保行車安全。
5、駕駛員的其他人為因素
交通事故的發生不僅僅與以上所談到的幾類因素有關,而且也與其他的一些人為因素有著密切的聯系。比如在行車過程中駕駛人員私自撥打電話,或與其他車乘人員進行閑聊等各類不規范行為,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行為往往都會引起駕駛人員在駕駛車輛過程中注意力分散,無法對前方路況進行及時的判斷,當應對突發情況時也就無法及時做出相關操作。再比如駕駛人員在駕駛過程中往往存在一些搶紅燈、逆行等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行為,駕駛人員往往存在僥幸心理,認為此類行為不會造成交通事故的發生,但是往往就是因為這種僥幸心理的存在,導致了嚴重的交通事故。因此,駕駛員駕車過程中必須要嚴格遵守交通法規,規范自己的駕車行為,確保行車安全。
三、汽車行駛過程中如何確保交通安全?
1、不斷提高駕駛人員的自身綜合素質
為確保駕駛過程中的交通安全,必須要提高駕駛人員的自身綜合素質,駕駛人員的自身綜合素質不僅指行為思想素質的提高,更主要的是駕駛員的心理素質。為了有效確保駕駛人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首先要在駕駛證考核過程中需增設對駕駛員綜合素質的考核,并統一對參加考試的駕駛員進行素質培訓工作。特別是駕駛員從事特殊崗位時,必須要防止有重大心理問題的人出現在重要崗位上。例如在招聘公交車司機駕駛時,就需要對駕駛人員的性格進行嚴密考核,如果駕駛人脾氣較為暴躁則不能予以錄用,防止在行駛過程中出現不規范的駕車行為以及沖動、攻擊性駕駛行為,從而影響道路交通安全以及他人和自身的生命安全。
2、防止出現疲勞駕駛的行為
為了有效防止疲勞駕駛導致的交通安全問題,首先交管部門必須要加強安全駕駛宣傳力度,及時提醒駕駛人員。其次,汽車駕駛人員必須要端正自己的駕駛態度,嚴禁因為趕時間而造成疲勞駕駛。最主要的是駕駛人員一旦在行駛過程中感到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等行為,必須要及時尋找安全區域停車休息,以保障自己的行車安全。
3、對交通事故進行總結歸納
交通部門應該針對最近幾年經常發生的交通事故進行相關總結,對事故原因進行分析,從而從根本上解決交通事故產生根源。可以利用知識講座、網上問卷調查等各類形式,讓廣大駕駛人員意識到安全駕駛的重要性,借用實際事故案例來對每個駕駛人員提出警告,使其能從自身做到安全駕駛。
結論:
綜上所述,汽車駕駛過程中出現的交通安全事故與人為因素有著緊密地聯系。為了有效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必須要從各個方面解決此類問題,不斷改善駕駛人員的綜合素質,防止駕駛過程中出現疲勞駕駛,不斷加強安全駕駛的宣傳力度,使每一個駕駛人員都能意識到自己的駕車行為,對他人以及自身都是一種負責任的體現。不斷減少因為駕駛人員人為因素所造成的交通事故,保證每一個駕駛人員能夠從自身做起負起相應的責任,遵守交通規則,規范自身駕駛行為。
參考文獻:
[1] 剖析汽車駕駛員的人為因素與交通事故的關系分析[J]. 桂林濤.? 時代汽車. 2018(12)
[2] 淺談汽車駕駛員的人為因素與交通安全[J]. 李清超.? 科技經濟導刊. 2019(12)
[3] 淺談汽車駕駛員的人為因素與交通安全[J]. 于愛國.? 時代汽車. 2017(12)
[4] 汽車駕駛員的人為因素與交通安全[J]. 陳建林.? 汽車與駕駛維修(維修版). 2018(05)
[5] 汽車駕駛員視野遮擋安全性分析[J]. 王雨欣,趙菁,范東凱,張碩,張偉玲.?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20(17)
[6] 汽車駕駛員安全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任務述評[J]. 李曉峰,馬錦飛.? 理論觀察. 2014(01)
[7] 解放軍某部在訓汽車駕駛員心理狀況調查分析[J]. 陳柯柯.? 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