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年初,魯迅病了。1月3日他在日記里寫道:腋肩及肋均大痛。第二天去醫院醫治,這以后病情時好時壞。到了3月2日下午驟患氣喘,請魯迅熟識的日本醫生須藤來診治。此后須藤醫生每天來給魯迅打針,魯迅的病情漸漸有了好轉。但到了3月8日,他突然又發低燒。
魯迅的同事和朋友們都很關注他的病情,3月31日,共產黨人馮雪峰打電話找茅盾,和茅盾商討魯迅的病情,茅盾又打電話給友好人士史沫特萊女士,托她找醫生。史沫特萊請來了當時在上海的美國肺科專家D醫生,D醫生檢查了魯迅的肺部后,說了兩個字:嚴重!他對魯迅的家人和朋友們說:恐怕過不了年。但D醫生又說:最好住院治療,或是轉地療養,如果治療的好,甚至可以再活20年。但由于種種原因,魯迅沒有住院治療,也沒有轉地療養。從1936年6月5日起,魯迅身體日漸委頓,起坐都有些困難。
為了查清病情,家人和同事們把魯迅送到當時的上海福民醫院拍了胸部X光片,這個片子現在還保存在上海魯迅紀念館。
到了10月,魯迅病情有些好轉,10月8日他還去了八仙橋青年會,參觀全國木刻流動展覽,并和青年木刻家黃新橋、曹白、白危、陳煙橋等人座談合影。照片由沙飛拍攝,這是魯迅生前拍的最后的照片。
10月17日下午,胡風等人陪同魯迅到內山書店閑談,魯迅的三弟周建人也來了,魯迅還要周建人替他找房子,想搬家。但想不到18日凌晨,魯迅氣喘不止,病情急劇惡化。魯迅費了很大力氣寫了便條給內山完造:“沒想到半夜又氣喘起來。因此,十點鐘的約會去不成了,很抱歉,拜托你給須藤先生掛個電話,請他速來一下,草草頓首L拜,十月十八日。”便條寫得很吃力,字也有些歪斜,這是魯迅在世寫的最后的文字。
須藤醫生很快就來了,給魯迅打了針,但不見效。1936年10月19日5時25分,魯迅最后說了一句話:“我的病究竟到了什么程度?”說完便與世長辭。
1984年2月,上海魯迅紀念館組織了9個醫院23名專家召開“魯迅先生胸部X線讀片和臨床討論會”,結論是:“根據病史摘錄及一九三六年六月十五日后前位X線胸片,一致診斷為:(1)慢性支氣管炎,嚴重肺氣腫,肺大皰。(2)二肺上中部慢性肺結核病。(3)右側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根據逝世前二十六小時的病情記錄,大家一致認為魯迅先生死于上述疾病基礎上發生的左側自發性氣胸?!边@份診斷書領銜簽名的是上海第一醫學院中山醫學院放射科教授榮獨山。魯迅之子周海嬰認為:“這個結論與須藤醫生診斷幾乎完全一致。”“讀后本身大致是可靠的?!钡鶕x片確定魯迅的死因為氣胸“則不見得就是臨床的事實”。
2006年4月,周海嬰又請上海胸科醫院放射科主任郭德文教授對同一張X線胸片再次審讀,書面診斷如下:“雙側浸潤及干酪型肺結核,伴空洞,肺大皰肺氣腫,右側胸腔中等量積液。慢性支氣管炎。左側的第七根肋骨陳舊性骨折,對合良好,有骨痂形成。心形及大血管陰影表現為正常范圍內?!?/p>
根據以上不同醫生的幾次診斷可以說明,依魯迅的病情及當時的醫療水準、醫療條件,魯迅能否再活一二十年著實是個問題。更何況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魯迅的身體更不適合顛沛流離。在內憂外患,心情憤懣的情況下,要延長一二十年壽命恐怕更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