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主持:沈榮爾
◎806班陳 璐
初春料峭,萬物仍然沉寂,操場一角的結香園卻飄來縷縷芳香,引得我們一群人忍不住循香覓花。
放眼望去,五六蓬米黃色的繡球狀結香就那么乖巧地別在操場的紅色跑道邊,好像是旗袍衣襟上極雅致的盤扣。香氣就是從那兒傳來的。它紅褐色的枝條光禿禿的,可每一根枝條都頂著一個米黃色的小繡球,它們是那么多那么密,整株花樹就成了一個大繡球。愈近香氣就愈濃烈,我真切地理解了“馥郁”這個詞,許是專為這花的香而造的吧?
再湊近時,發現結香的枝條并不禿,小小的葉芽嬌羞地隱在花朵下,仿佛雛雞躲在母親的臂彎下,鼓起一個個小小的嫩黃的小尖嘴兒,煞是可愛。每一球結香花由許多如細長小喇叭的花瓣組成,球面邊緣的喇叭口盛開,中間的待放,黃色就由里向外稀釋,由上而下沉淀,花瓣兒你挨著我,我挨著你,看在眼里,就調和成了輕柔的米黃。

【沈老師評】
這段文字聚焦在校園操場角落的結香花上。小作者循香覓花而去,由遠及近,定格她結識結香的過程。她抓住結香的特點,在形狀、色彩和香氣上著筆,巧妙地運用比喻,將結香喻為“旗袍衣襟上的盤扣”,突出了結香色彩淡雅、形如繡球的雅致。有意思的是用了動詞“別”,是誰別了這雅致的結香——園丁還是春姑娘?把葉芽喻指為“嫩黃的小尖嘴兒”不僅形似,更是神似,充滿春天生命勃發的意味。寫“每一球結香”時作者借鑒了《紫藤蘿瀑布》的寫法,把花形與色彩表現得真實可感。
◎805班董 妮
姚江就這么橫直舒坦地躺在我的窗外,江水泱泱,從窗左奔向另一頭,最終沒入黑色的邊框,消失在我的視線里。窗左邊,青林灣大橋架在江上,撐著身體,從此岸跨向彼岸,橋上車流不息。窗下岸邊是未開發的土地,其間雜樹野花,漫無邊際地一叢一簇地生長著,而一些裸露的土地,被人胡亂地瓜分出幾塊種了些瓜蔬。
清晨,窗外被乳白的薄霧和紅霞籠著了,江邊的草木也可愛了些,在荒土亂石中搖曳,顯得悠哉閑適。一抹朱紅從江面上蕩漾開,好像整條姚江都羞澀起來。打開窗,涼颼颼的江風吹進來,風里帶著些海的味道,那是江對海的向往嗎?日上三竿,陽光普照。一切盡顯眼底。不知誰家在旁邊的荒地上扔了些鍋碗瓢盆搪瓷杯,又不知是誰家種了畦豆苗,豌豆花伴著蒼白骯臟的廢礦泉水瓶和塑料袋,半掩在泥土里,有幾分凄惶。江面白花花的一片,刺目得很。于是,關窗不看。
不知何時,窗外傳來挖掘機的轟鳴。石塊撞在一起,聲大如吼,鋼筋橫七豎八跌落,發出哐啷哐啷的金屬聲。望去,挖掘機如巨無霸舉起它的巨爪,向下探去,插入地中,刨出碎石,掘起荒土,連著豆苗草根一起給拋出去,跌落在地上。江風從窗縫中奮力往里鉆,好像要把這里發生的一切問個清楚。
太陽沉下去了,在遠處新建的樓房上滾了一圈,墜了下去。窗外的轟鳴收工了,挖掘機走了,卡車走了,橋沒變,江水依舊浩蕩。而窗外早已換樣,碎石鋪在土地上,石板蓋在碎石上,鋼筋插在碎石中間,他們要把它變成什么樣呢?
日復一日,窗外挖掘機的低吼,伴著我的好奇與江水滾滾東流……
明天的窗外,會是什么模樣?夜終于降臨。窗外,風張開它的斗篷,俯沖至江面,掠過日夜奔騰的江水,穿過樹林,叩響我的北窗。看吧!大片的草地上,一個個土坡拱起來,豐美的草坪上立著各色的樹,有些柳樹樟樹還是這塊土地的土著呢。可樹邊的環境可大變樣了!灰色石磚,紅色球場,藍色跑道,綠色草皮,在如珠如鏈的燈光映照之下熠熠生輝。色彩鮮艷的卡通造型的游樂區,不時傳出孩童的嬉鬧歡笑聲。扇子舞的“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和著交誼舞的“嘭嚓嚓”,遠遠地還飄來民間高手吹奏的薩克斯樂曲。戴著耳機奔跑快走的姑娘小伙,悠閑散步遛狗的大叔,拍著籃球呼朋引伴的少年,長凳上閑坐閑聊的爺爺奶奶……人流格外踴躍。藍的、紫的、橘的燈光在江面上跳躍,江流也格外踴躍。姚江水浩浩蕩蕩,青林灣橋靜默如昨,而這窗外,已換了人間。
【沈老師評】
作者以窗為眼,巧妙安排一天時間,記錄了窗外那片土地的變遷史。文章以窗為框,勾勒一個由姚江、青林灣橋和橋下岸邊那塊土地組成的整體畫面。寫荒地聚焦雜樹野花、鍋碗瓢盆搪瓷杯、豌豆花、廢礦泉水瓶和塑料袋,呈現其雜亂刺目。
通過對挖掘機“探”“插”“刨”“掘”動作的描寫,表現人們改變這塊土地的決心與力量。著力色彩與聲音的描寫來定格江邊公園鮮亮歡樂的基調。作者還賦予姚江、江風與大橋以靈性,共同作為這一變遷的見證人。

◎806班章 彥
我愛秋天,因為我愛秋天的欒樹。
每天放學回家,過了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就要走上一條樹蔭遮蔽的磚鋪小路。那樹就是黃山欒。
初秋的陽光照在欒樹的樹干上。樹干很粗糙,有些樹干上還長了細細的、毛茸茸的一層青苔,淡淡的,是草綠混一點墨綠,再加一點水的顏色,遠看像煙,像水墨。
欒樹的枝丫向四周分散,樹枝細細的,無論是形狀還是姿態,都美得令人嘆服。樹葉細而長,綠色偏深,像青鳥的羽毛,待時而飛。陽光照在密匝匝的羽葉上,青鳥羽毛的一面就蒙上一層淡淡的金黃。再過些日子,秋光自然就會把所有的葉子變成黃金羽,那時的欒樹真像是涅槃的鳳凰。
的確,秋是神奇的魔法師,中了魔法的欒樹是令人驚異的。
初秋,欒花開了。在十字路口,就望見欒樹上綴著一大團一大團的黃色小花,花的亮黃被樹葉的深綠一襯,更顯明艷,被秋陽一照,那黃色像會發光似的。這欒樹花一定是陽光化成的吧,我常常想。秋雨來時,欒花就要謝了,地上落著厚厚的一層,黃燦燦的,踩上去軟軟的,像走在一塊上好的地毯上。我總喜歡在它上面來來回回多走幾遍,閉著眼想象自己是在傳說中金沙鋪地的極樂世界。
結果的欒樹最是好看。欒樹的果子一串串的,形狀像荷包牡丹。果子不是大紅的,而是從淡黃淡綠淡粉到水紅的漸變。這樣的一串串果子掛在樹上,旁邊還綴著幾點沒敗的黃色小花,讓人看了,心情一下子就好起來了,也就忍不住開始笑了。
綠樹,紅果,黃花,藍天。秋日果然勝過春朝,是這樣的新鮮、明亮。
哎!怎能叫我不愛這秋?!
走在那條欒樹小路,秋天的陽光透過葉子的縫隙在我身上跳舞。我閉上眼,仰起頭,秋風吹過,欒樹的葉子“沙沙”地響。
《納尼亞傳奇》里的樹都能化成人形,若欒樹也變成了人,會長什么樣子呢?我想,應該會是一個修長曼妙的少女吧。她肯定有一頭深色的長發,身上的裙子層層疊疊,裙擺由一片片羽葉組成,其間點綴著黃色的花朵、紅色的果實。她一定是一位好脾氣的小姐,總是笑吟吟的。想著想著,一個念頭悄然浮現:如果可以,就讓我做一棵欒樹吧!
如果有來生,做一棵欒樹,也一定會深深地愛上秋天。
如果有來生,做一棵欒樹,一半在秋風中飛揚,一半在秋陽里安詳。
如果有來生,做一棵欒樹,站成秋天里永恒的風光……
【沈老師評】
作者以欒樹作為秋季代言人,表現秋的萬種風情。本文從不同時段展現樹干、樹葉、花和果的不同形態,筆下的欒樹是明亮而多變的。秋雨時“黑底金花綴紅寶石”,秋陽下“綠樹,紅果,黃花,藍天”,著重描寫色彩,注重景物的映襯配合,展現秋日的明媚鮮亮。其觀察是多視角的,樹干上的青苔、樹梢的花與果、地面的落花,俯仰結合,既有微觀的特寫,也有宏觀的畫面。作者在表現欒樹特征的同時,又加以爛漫的揣想,賦予欒樹以生命的靈性,表達真切的熱愛,極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