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慧寧,曾杰釗,陳韻涵,閆寧寧,孔靈柱
(吉林建筑大學a.經濟與管理學院,b.電氣與計算機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8)
自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這四十多年里,城鎮化率以近每年1%的速度提升,城鎮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城鎮化的快速發展的同時帶來了環境污染與城市蔓延,這都是對人們的生存環境的一大考驗。而其中城市蔓延則指的是由于城鎮化進程過快而發生的一些無序、快速的城鎮化擴張。而隨著對能源利用量的增多,人們開始追求能源的改用效率,進而進一步降低能源的浪費,減少碳排放量。
自2003年國務院發布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以來,東北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明顯加快,城鎮化的發展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2017年,東三省的城鎮化率分別達到了遼寧省56.65%、吉林省59.4%、黑龍江省67.49%。而有關東北三省的城市蔓延問題在目前國內的參考文獻中并不多見。
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涌入城市后,因城市居民能源消耗量是農村居民的3倍,城市對能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多,其中較為明顯的是碳排放量。而碳排放的主要途徑是城市交通能耗、工業化能耗及基民生活能耗。此外,還有二氧化硫的排放、工業廢水的排放也較為顯著。這意味著環境污染是在日益嚴重的。但是,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的進一步發展,全國各地積極響應節能減排的號召,個別區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譚俊濤等[1]研究發現吉林省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以來城鎮化發展有利于減輕環境污染。李強、高楠等[2]的研究表明我國34個大中城市的城市蔓延對環境污染的影響起負向作用。本文探討東三省城市蔓延對環境污染的影響如何、能源利用率是否得到有效提高。
在查閱相關文獻后,筆者參考了李強、高楠[2],建立了如下計量經濟模型:
Eit=α0+α1Sit+α2Cit+εit
(1)
Dit=β0+β1Sit+β2Cit+εit
(2)
式中,E為能源利用效率;D為環境污染,用單位面積的SO2排放量表示;S為城市蔓延,用城市建成區面積與城市建成區人口之比表示;下標t表示時間因素;下標i表示市級界面單元;ε為隨機干擾項。
此外,筆者將城鎮化率、產業結構、經濟增長、對外開放、環境污染等因素也納入考慮因素中,來探究其對環境污染的影響。
筆者收集摘錄《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中東三省34個地級市自2007-2017年的有關數據代入到上述模型中,進行下一步分析。
本文對34個城市的城市蔓延指數S進行分析,首先將34個城市每年的城市蔓延指數的平均值作為其平均水平,進而根據王家庭等的做法,采用自然斷裂法,對上述34個東三省的地級市的城市蔓延水平開始分類,分為輕度、一般、嚴重三個級別,得到重度蔓延城市有沈陽市、長春市、哈爾濱市、大連市,東北地區的城市蔓延水平在全國平均城市蔓延水平以下,見表1。

表1 東北地區34城市蔓延級別
對于環境污染E,采用2007-2017年34個城市的單位面積的SO2排放量的平均值,同樣采用自然斷裂法,將此34個省市的環境污染劃分為輕度、一般兩個級別(見表2),進而對環境污染情況進行分析。

表2 東北地區34城市環境污染級別
對于靜態面板模型的測試結果,在選擇隨機或固定效果模型時,筆者對檢查結果進行了進一步分析。得出如下結論:城市的不成體系現象對環境污染產生了明顯的積極影響,并對污染產生了重大的負面影響;能源效率表明城市不成體系是城市環境污染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雖然負面影響并不明顯,但城市化對東三省中型城市環境污染的影響仍不清楚。城市化對能源效率的影響是積極和顯著的。經濟增長越快,對環境污染和能源效率的影響越小,很少有環境條件不符合經驗的結果。在現有文獻中的研究中,積極的環境影響第三產業的發展,即,第三產業比例非常高。能源效率越高,污染的影響越小,越是正確的,但并不是明顯的開放變量系數。
在經濟研究中,內在性是一個普遍的問題,而且,由于內在因素的存在扭曲了模型的假設結果,筆者需要檢查模型的內部性質,環境污染和能源效率研究模型的內部問題,對得出的測試結果進行了修訂,使用了微分等價估計法。筆者根據預期結果最后給出了總的回歸結果。綜合來看,回歸結果變動較大,表明內在性的存在確實使模型估計產生了偏誤。
城市對環境污染的影響表現在城市蔓延對環境污染的影響顯著為負,城市增長,我國中型城市的環境污染未上升。然而,和其他經驗性判斷不同的是,2014年中國的城市化做法表明,大量農村人口遷移到城市地區,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城市集團是我國城市化發展的一種模式。而對我國城市化和環境協調的貢獻導致了人口在城市化過程中的集中。近年來,隨著城市空間的擴大,第三產業有助于緩解此類問題。統計數據中,2015年我國第三產業比重超過50%。隨著時間的推移,工業結構的現代化發展趨勢日益突顯,我國環境污染也將增加。除此之外,快速的經濟增長增加了環境的污染,沒有達到最大的碳排放量。據計算,外部變量是正確的,但影響并不明顯。
城市發展有助于提高能源效率。隨著城市的發展,能源消耗也在增加。亞當斯分工的錯誤理論表明,分工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但僅限于市場。我國通過城市化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和增加環境污染,研究表明,隨著城市化的發展,經濟增長對能源利用效率有著顯著的影響。第三產業的發展有助于提高能源效率。因此,東北地區仍需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進而提高能源利用率。
[ID:010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