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俊,岳琪棟,崔曉剛,楊 迪
(1.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基礎設施投資分公司,北京 100043;2.南京江城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1100)
城市地下管廊的建設不僅優化了城市空間結構和管理格局,還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1],有效地解決各種管線維修、擴容問題,已經成為21世紀城市現代化建設的熱點和衡量城市建設現代化的標志之一。謝亮等[1]對綜合管廊工程防水技術質量控制進行了研究,從結構自防水、防水層施工、施工縫及變形縫防水、對拉及節點防水等方面技術及質量控制進行了重點闡述,提出了防水工程容易出現的質量問題,給出了預防和處治的實踐經驗。李永盛[2]根據上海金穗大樓二層地下室鉆孔灌注樁的監測,探討了鉆孔灌注樁加鋼筋混凝土支撐作為基坑圍護結構的變形規律和受力特點。熊昌、周小松[3]結合實際工程水文地質條件,介紹了無肥槽施工技術在深基坑支護中的應用。本文以某綜合管廊建設過程為依托,結合實際施工數據,重點分析灌注樁支護結構對管廊防水保護的影響。
某綜合管廊建設工程為雙艙干支混合綜合管廊,艙室凈尺寸分別為3.3m×2.1 m和3.3 m×3.6 m,管廊結構總寬6.8 m,總高4.15 m,覆土厚度大于3 m。圍護結構采用灌注樁支護開挖方式。位置見圖1。

圖1 臨近地鐵位置圖
基坑支護主要為鉆孔灌注樁、樁間注漿止水及掛網噴漿構成,采用φ800灌注樁間距1 000 mm進行支護開挖,樁間注漿采用袖閥管后退式分段注漿施工,注漿孔間距為1 000 mm,注漿至圍護樁樁底以下3 m。結構材料見表1,灌注樁支護標準平面圖見圖2。

表1 基坑支護結構材料表

圖2 灌注樁支護標準平面圖
因距離地鐵21 m,在地鐵維護影響范圍內,支護與主體結構之間采用“無肥槽”施工技術,支護結構與管廊主體結構間僅留100 mm做樁間防護處理,如圖3所示。

圖3 管廊建成剖面圖
1)管廊外防水:噴涂橡膠瀝青防水涂料、HDPE模。
2)主體結構自防水:C35混凝土、抗滲等級P8、粗骨料最大粒徑小于40mm,水泥: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強度等級P·O 42.5,變形縫處采用中埋式鋼邊橡膠止水帶、外貼式橡膠止水帶、閉孔泡沫板及全斷面注漿。
3)管廊內防水:水泥基滲透型防水涂料。
防水材料及規格見表2,防水結構示意見圖4。

表2 主體結構防水材料表

圖4 主體結構防水示意圖
灌注樁支護結構減小了土方開挖、運輸、回填量。以支護工程掛網噴漿面作為管廊外墻外模板面,管廊側墻與支護結構“0”距離接觸,能夠避免因回填不實造成的地表不均勻沉降問題,也對長期防水效果產生一定影響。
鉆孔灌注樁、注漿止水帷幕、掛網噴漿施工形成的支護結構在管廊開挖、主體結構施工過程中起到止水作用,在管廊后期防水維護中,成為了管廊外防水、管廊自防水、管廊內防水外的又一道屏障,能夠有效地減小管廊防水的“壓力”,也有效地減小管廊底板集水坑匯水速度。
如圖3所示,支護結構與管廊頂面存在7 m的高差,由于支護結構的阻擋,進入管廊頂面的水分不易排出,長期運營維護過程中容易產生雨水積聚,對管廊頂面的防水產生不利影響。
在存在車輛荷載、周邊開挖等擾動荷載作用下,兩邊的支護結構在荷載長期作用下,會產生一定的變形,管廊主體長期運營維護過程中因為支護結構擠壓,造成主體結構產生裂縫,影響管廊防水效果。
1)灌注樁支護結構與管廊主體采用“無肥槽”施工技術,對管廊側墻及底板防水有利,對管廊頂板長期防水不利,需增加管廊頂板排水措施。
2)在管廊下穿道路時,支護結構與管廊主體結構間應留有安全距離,避免支護結構因荷載作用擠壓管廊主體,造成結構裂縫。
[ID:01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