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驕
18歲之前,小張一直生活在山東農村。個頭也不高,只有1.63米,勉強通過征兵標準。到部隊后,細糧可以吃飽的他一直長到了1.76米。
小張是在河北保定當的兵,退伍后被安排在當地的一家國企。沒幾年,他就結婚生子,從此,山東就成了不太遙遠的故鄉,小張也漸漸地變成了老張。
老張是整個家族的長子長孫,同時也是一大堆弟弟妹妹的兄長,作為當年能從農村掙脫出來的少數幾個,老張幾乎成了“全村的希望”。每當有人找到老張母親提出需要幫忙,她都只有一句話:“去找你大鍋鍋(哥哥)。”
于是,保定就成了村里口口相傳的打工圣地,鼎盛時期有30多人在這里。人多難免發生各種意外:有因為看電視被擋和人家打架的,有集體食物中毒被送到醫院的,有摔斷腿春節期間也無法出院的,有在澡堂里偷東西被人家抓了現行的,等等等等。這些都沒有影響其他人繼續前往打工的熱情,山東發展得比河北更好,但他們覺得這里有人照應,心里踏實。就算出了事,萬能的“大鍋鍋”也都能一一化解。
打工潮是在老張三弟突發心臟病去世后逐漸清退的。三弟打工時曾被診斷出心臟病,老張拿了藥送他回去,但第二年又來了。沒辦法,家里有好幾張嘴等著吃飯。三弟的死,讓老張一直都很自責。同時,親戚們對客死他鄉這件事也都多了一份恐懼和擔憂,來的人越來越少。人雖然不來了,但老張還是照舊往回拉東西。每隔一段時間,廠子就有一趟車去山東送設備,老張就借機回去,車上會被各種東西塞滿,有的是自己買的,更多的則是同事們淘汰了的家具和生活用品。

每次滿載歸來都能引起兄弟間的不愉快,親戚曾勸過他:不要再拉東西回來了。大家生活都好多了,很多東西想買就自己買了。拉回來的東西不管新舊與否,只要一分配肯定會引起不滿和爭端。老張不聽,其實他不知道,是他自己停不下來,已經成為慣性。
退休后,老張蹭不了車了,但每年還要堅持回去一到兩次。在退休后的第五個年頭,老張在山東病倒了,這次是回去上墳。事前,老張打電話一再囑咐要把房間收拾好,被褥晾好,因為老張妻子也要回去。
坐了一宿的火車,又坐了兩個小時的汽車,回到家中,老張發現被褥沒有晾,屋里打掃得也不干凈。在曬被子時,老張摔倒了。被人們扶起來,他已經口眼歪斜。醫生診斷是高血壓引起的腦卒中。盡管治療及時,但老張還是留下了半身偏癱的后遺癥。
村里很多人來看老張。有人對他的妻兒說,十里八鄉都知道老張,特別顧家,還有人回憶起老張和他們一起開懷暢飲的情景,老張的兒子第一次覺得他們所描述的老張和自己心目中的爸爸不一樣,在山東的老張更加放松,也更加歡快。
老張病倒后,妻兒倒是比較鎮定,覺得這是他的最終歸宿,什么時候為老家累趴下了,也就完成了他的使命。他們曾問過老張,百年之后打算埋在哪里。他毫不猶豫地回答山東祖墳。
嗯,老張就是我爸爸。雖然他已經習慣了城市的生活,聽得懂每一句保定話,身邊也有很多朋友和戰友,但很多時候,他更像是一個獨在異地懷念家鄉的客人。他的內心應該是孤獨的,但我也從未走進過。
詩劇

我喜歡用黃木頭蓋房子
當天氣好的時候
當云彩很淡的時候
夾著泥土
一塊一塊
壘到高處
每天我只要收一粒稻谷
我害怕期待
也害怕 巨大的幸福
我喜歡 每天收一粒稻谷
在萬字中走一的道路
——顧城《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