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檔案文獻為中心"/>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胡正剛
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初,在賓川雞足山留居游覽了一個多月的徐霞客,啟程經鶴慶赴麗江,謁木知府,后經劍川、洱源,返回大理市,三月下旬,他經下關、永平,越過銀龍河、瀾滄江到保山、騰沖游歷。八月初,徐霞客經昌寧、云縣、鳳慶抵達巍山,游覽了蒙化城、龍于圖山天姥寺,對紅河上流源頭禮社江進行了考察。
徐霞客游歷蒙化府時期,蒙化的疆域除當今的巍山縣外,還包括漾濞縣及彌渡縣紅巖、祥云縣馬街等地,在《徐霞客游記》的記述中,還含今南澗縣境內瀾滄江、公郎以北的區域,本文討論的區域,以巍山縣當前的行政區劃為主。
徐霞客的巍山之行,是一場計劃之外的行程。
在進行麗江、大理(大理府)、保山、臨滄的旅程時,徐霞客已經52 歲,由于常年進行艱難險阻的行旅,加之久在滇南瘴癘之地,他已經身染重疾,“頭面四肢俱發疹塊……時時有蠕動狀”。此時的徐霞客,雖然仍舊有滿腔熱血,對山川的赤誠之愛也絲毫未消折,但他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
徐霞客不但是一位旅行家,還是一位兼具科學素養與實證精神的地理學家,他的旅行是一種身體力行的科學考察,對途徑地的山川源流、地形地貌、氣候、物產、歷史、民情風俗、民族關系都進行系統的探索與考察。除了行旅必備的行李之外,徐霞客還隨身帶著大量的志書和地理典籍,每到一地都會通過實地考察,對志書對山川地理的記述進行驗證。
云南是徐霞客一生傾注心血較多的地方,在之前的游歷中,他已經完成了對長江、珠江、紅河、瀾滄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支流等六條大河的考察。徐霞客云南之行的最大收獲之一是否定了志書中關于“岷山導江”的記述,提出了金沙江才是長江上游源頭的理念。徐霞客臨滄之行的目的是為了考察瀾滄江,驗證或者訂正《大明一統志》關于瀾滄江的記述。
在云州(今云縣),徐霞客原計劃會晤過知州楊大人之后,即啟程順著瀾滄江朝東南方向行走,以窮究瀾滄江的下游水道。在成書于天順五年(公元1461年)的《一統志》的記述中,瀾滄江從景東府向西南流到車里宣慰司(今西雙版納州),而后在元江府(今玉溪市元江縣)的臨安河下流進元江,是紅河的一條支流?!兑唤y志》相關正文的注釋中,對瀾滄江的源頭進行了描述,認為瀾滄江發源于紅河的上游河段禮社江,禮社江經由白崖城(今彌渡縣紅巖)匯合瀾滄江后往南流。
根據自己對云南山川水系的深入考察,徐霞客懷疑《一統志》的記述是錯誤的,他推斷紅河與瀾滄江是兩條獨立的水系,其源流互不交匯,與禮社江合流的不是瀾滄江,而是馬龍江及發源于祿豐縣的江流。因未經實地踏勘,徐霞客沒有瀾滄江一直南流不向東流,且不匯入紅河的證據,他希望通過實地探勘,驗證自己的猜測。
在云縣舊城,徐霞客遇到一位熟悉云南地理水系的瘸子,他告訴徐霞客:“瀾滄江在舊城東面一百五十里,是云州的東境,往南經由威遠州(今普洱市景谷縣)流去,稱為撾龍江,不是向東彎曲后匯合元江?!睘榱蓑炞C他的說法,徐霞客向當地人詢問,一些長期在外地行走的江西、四川人的說法與那位瘸子的說法相同。徐霞客釋然無疑,取消了沿瀾滄江南下的行程,決定立即北上蒙化,對禮社江進行考察。徐霞客走得如此匆忙,以至于連與楊知州會晤的計劃也取消了。
在《游記》中,徐霞客對巍山的行程作了詳盡的記述。八月一日,徐霞客從鳳慶小獵彝起行,往東南經枯柯新街、右甸(今保山市昌寧縣)、錫鉛、順寧府(今臨滄市鳳慶縣)、鹿塘達云州,后折返順寧府。
在鳳慶,徐霞客找好了馱運行李的馬幫,并與寓居該地的巍山籍僧人妙樂約定結伴同行。十四日中午,徐霞客與妙樂從鳳慶出發趕赴巍山。在等候馬幫到來的間隙,徐霞客登上城外的山崗,觀察瀾滄江與周圍山脈,觀察思索瀾滄江、黑惠江在鳳慶、昌寧、巍山、景東境內的流向。
與馬幫匯合后,徐霞客一行出發,邊走邊游覽山川,他們經二十里哨、天井鋪、草房哨、白沙哨、三溝水哨、塘報營,抵達鳳慶北境大寺鄉的高簡槽(今高枧槽)時,天已昏黑,當晚,他們在高簡槽住宿??偷甑闹魅诵彰?,十分熱情好客,為客人煎了產自昆明的太華茶。
八月十五日早晨,徐霞客繼續趕路,來到瀾滄江邊的渡口,乘坐渡船由南向北渡過瀾滄江。渡江后,徐霞客經三臺村館、七碗亭、茶庵,抵達阿祿司,因前路沿途沒有馬匹食用的水草,于是在阿祿司住宿。阿祿司位于瀾滄江以北的鳳慶縣北境,萬歷年間,官方在此設阿魯巡檢司,后轉音為魯史。當天是中秋佳節,羈旅中的徐霞客有了思鄉之情,出發前,他在鳳慶城買了一枚燒餅,作為中秋賞月的點心??上М斖碓铝帘辉普谧×耍坏盟隆?/p>
十六日,徐霞客繼續北行,經猛家橋、新牛街(今鳳慶縣北境的犀牛村,位于黑惠江邊,舊時為犀牛渡,設有公館和巡司),來到漾濞江下游。徐霞客順江而行,渡過黑惠江,經馬王箐、哨寨猛補者(今蒙庫者),看到路邊的山崖上有一座壯麗的三重飛閣寺廟,于是登山入寺游覽。這座寺是僧人隱庵建造的,名靈巖寺,寺依峭壁而建,“就崖為壁,而綴之以鐵鎖,橫系崖孔,其前飛甍疊牖,延吐煙云,實為勝地。”徐霞客被靈巖寺的景色吸引,“恨不留被襆于此,依崖而臥明月”。寺僧隱庵熱情留客,為徐霞客煮茶留榻,但徐擔心耽誤行程,謝絕了寺僧的好意,稍作休息即繼續趕路。靈巖寺今稱茶房寺,位于巍山縣西境的牛街鄉,至今仍保存完好。
徐霞客繼續東行,經桫松哨(今杉松哨)抵達舊牛街(位于巍山縣西南部牛街鄉),這里是當地海拔最高的地方,向北可以遠眺漾濞,向東可以遠眺大理蒼山,向南可以遠眺鳳慶縣東北部的瓦屋山。徐霞客經舊巡司到達瓦葫蘆(今稱瓦鋪路,位于巍山縣牛街鄉),在村中的客店住宿。中秋剛過,月亮甚明,他獨宿旅店,無飲酒的旅伴,悵然睡下。
十七日,徐霞客繼續東行,經廣濟橋、鼠街子(位于今巍山縣五印鄉境內)、豬食河,轉入蒙化大道。越過高峻的西山,巍山壩子出現在徐霞客眼前,他首先注意到的是山腳下的陽江,“陽江中貫,曲折下墜,而與定邊(今南澗縣)接界”。
進入巍山壩子后,徐霞客順著陽江北岸東行,經永春橋渡過陽江,由西城門進入蒙化城。當晚,他在東城等覺寺北邊的冷泉庵住宿,同行的僧人妙樂駐錫于此。冷泉庵中有一口甘甜清冷的井泉,被譽為“蒙化城第一泉”,冷泉庵因這眼井泉而得名。明朝謫滇狀元楊慎到巍山行游時,也曾在冷泉庵住宿。如今,冷泉及冷泉庵已不存,附近一條叫“冷泉巷”的巷道卻留存至今。
當時的巍山有四大名寺,分別是城北天姥寺、巍山與彌渡交界處太極頂的竹掃寺、城西山麓的降龍寺、東山中的伏虎寺。因行程緊,無法遍游,徐霞客選擇聲名最勝的天姥寺進行游覽。十八日,徐霞客早起,單騎匹馬出城,趕去壩子中部、西山腳下的龍于圖山游覽天姥寺(即天摩牙寺,又名云隱寺)?;爻菚r天已昏黑,他在冷泉庵續住了一晚。
十九日,徐霞客離開巍山。他從巍山城北門出發,東行經阿兒村、沙塘哨,越過巍山、彌渡交界的龍慶關,進入迷渡。再往東轉北,經過洱海衛(今大理州祥云縣)、蕎甸、賓川州(今賓川縣州城),于當月二十二日到達雞足山。
徐霞客從鳳慶進入巍山、彌渡的道路,自古以來就是滇西的交通要道,在游記中,他對路線進行了詳盡描述。因商旅往來頻繁,這條大部分位于崇山峻嶺中的道路沿線出現了許多村寨,它們中的大部分,都因交通、屯戍而產生。從鳳慶到巍山,徐霞客經過的主要村寨有:二十里哨、天井鋪、草房哨、白沙哨、三溝水哨、塘報營、三臺村館、阿祿司、犀牛渡(設有公館和巡司)、猛補者(哨寨)、桫松哨、豬矢河哨……從地名學的角度審視,這些村寨大多為漢語地名,其居民中應有一定比例的漢人。
徐霞客經過的村寨,多以“哨”為名。哨又稱哨戍,是古代交通線路上的戍衛設施,是郵驛體系的延伸,大多位于少數民族聚居的山區,帶有軍事移民屯田的功能。正德《云南志》記載:“云南地方漢夷雜處,盜賊出沒無常,故于道路每十里或二三十里設哨戍守之。大哨五十人,小哨二三十人,俱以指揮千百戶等官主之。官及各哨兵俱連家小駐扎,亦有民哨與軍哨相兼守戍。”云南的哨戍,大約在明代中葉才大規模建置起來,一直到明末,都在不停建哨。天井鋪、塘報營、阿祿司等村寨設施,也帶有交通維護、軍屯、行政管理的功能。
鳳慶到巍山的道路沿途設置了如此眾多且功能完善的哨、鋪、營、司、公館,從中不難看出這條通道的重要性,以及明朝政府對開發西南邊疆民族地區的重視和行政組織、執行力的細微深入。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社會變遷,徐霞客巍山之行途徑的哨戍,軍事、守戍功能可能會有所削弱,甚至成為純粹的村寨名字,《游記》中,天井鋪附近路邊的哨房即“虛無棲者”,這與明朝末期朝廷對郵驛體系的大規模調整、撤減有深刻關聯。
徐霞客筆下的巍山城古樸整齊,城中居民房屋非常興盛,有三四家進士門第,勝過大理府。蒙化府土流并治,土司姓左,自明洪武十七年 (公元1385年)起,一直世襲蒙化土知府。左土知世代奉公守法,居住在西山北面山塢中,離蒙化城三十里。流官同知居于城中,有“專城之重”,蒙化衛衛官也居于城中。
妙樂是巍山籍僧人,在城內冷泉庵出家。徐霞客在鳳慶時,妙樂也同在鳳慶,二人結伴趕赴巍山,他們在途中一起度過了中秋節。在巍山期間,徐霞客受到妙樂的熱情接待,寓居冷泉庵。徐到城北的天姥寺游覽,返城時天已全黑,妙樂燃火備餐相候。徐啟程離開巍山時,妙樂贈送他美味便攜的巍山特產乳線,并送他出城。徐霞客回贈妙樂俞禹錫詩扇,并作詩相贈。
對山川河流的考察,是徐霞客旅程中的重要內容,也是他一生傾注心血、精力最多的事業。在巍山期間,徐霞客對巍山的水利地理作了觀察:“蒙化疆域較蹙,其中只一川(即陽江),水俱西南下瀾滄者,以定西嶺南脊之界其東也?!?/p>
巍山壩子地形狹長,壩子中只有陽江(即西河、巍山河)一條主要河流,徐霞客認為因定西嶺位于壩子西端,因此縣境內的水流都是匯入陽江后,從西南方向流入瀾滄江。徐霞客對陽江水系的認知,來源于《明一統志》,該書“蒙化府·山川”條目記載:“陽江,在府城西,源出甸頭澗,過定邊縣入瀾滄江”。
在彌渡,徐霞客考察了發源于祥云縣的彌渡河,認為彌渡河是禮社江的源頭,彌渡河經縣境內的白崖、定西嶺流入南澗,更名禮社江,下流至元江縣,與馬龍河匯合成臨安河,又繼續流淌至紅河縣田房附近的蓮花灘。當時,彌渡旱情嚴重,彌渡河的水只有衣帶一般寬,“時川中苦旱,故水若衣帶”。
由于在巍山、彌渡停留的時間較短,又過于信任志書文獻,因此,徐霞客對陽江、禮社江的認知存在一定程度的錯誤。
云嶺兩大分支哀牢山與無量山的交匯處位于巍山西北部的山區,兩條山系的交匯處同時也是巍山境內紅河與瀾滄江水系的分水嶺地帶?;诖?,巍山縣境內的水流分為兩個水系:瀾滄江水系和紅河水系。
巍山境內,瀾滄江水系與紅河水系的分界,并不是徐霞客筆下的位于巍山與彌渡間的定西嶺,而是巍山壩子西部的山脈。西山以西,巍山境內所有的水都匯入瀾滄江的支流黑惠江,屬于瀾滄江流域;西山以東的區域,包括整個巍山壩子與東山山脈,都屬于紅河水系,這一區域的河流全都匯入陽江。陽江與禮社江屬于同一河流,因河段不同而名字各異,它們都是紅河的上游河段。
再者,彌渡河并不是禮社江干流源頭,或者只能視其為源頭之一。徐霞客筆下,數次稱陽江為“大溪”,遠非“水若衣帶”的彌渡河可比。從河流長度、水量、流域面積等水文信息綜合考量,彌渡河是禮社江上游的支流,禮社江干流的源頭、上游河段是巍山境內的陽江。
隨著時代的推移,通過一代代人的考察、踏勘、去蕪存菁,人們對河流地理的認知會越來越接近事實??滴跞吣辏ü?698年)編竣的《蒙化府志》對陽江的描述已經比較準確:“陽江,在郡西二里,源出甸北花判諸澗,納東西諸箐之水,南流甸尾,東瀉定邊,受彌渡禮社江。繞鎮南界,匯舍資祿豐諸水,下注元江,入交趾以歸南海。”這段史料對陽江的源頭與源流都作了記述,陽江發源于巍山北部的花判(今花盤山),流經壩區與南部山嶺后,進入南澗縣,支流彌渡河在南澗境內注入陽江,流經楚雄區域時,匯合了舍資、祿豐的水流,流入元江縣,最后經越南注入南海。
從地圖上看,紅河上游正源陽江與瀾滄江的第二大支流,同時也是云南境內最大的支流漾濞江距離十分接近,禮社江與巍山、順寧交界處的瀾滄江段也距離較近,這導致了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人們認知紅河源困難重重。雖然徐霞客對紅河源的認知存在一定錯誤,但瑕不掩瑜,在當時的社會條件和身體狀況下,他的實證精神、科學視野仍舊讓人肅然起敬。
離開巍山后,徐霞客趕赴雞足山,應木知府之請,留居山中修纂《雞足山志》,同時調治疾病。在雞足山期間,跟隨了徐霞客多年的仆人顧行盜竊了他的錢物逃走,徐內心深受打擊。第二重打擊接踵而至,因多年跋涉勞累,留居雞足山修志期間,徐霞客病情加重,“雙足俱廢”。1640年正月,木知府派人用滑竿,后改乘船將他送回江陰老家養病,前后歷時150 天。1641年正月,徐霞客病重辭世,其外甥季會明將徐的游記手稿編輯整理成書,為后世留存了這筆豐碩的文化遺產。
滇西之行是徐霞客的最后一次出游,在他漫長的“萬里遐征”中,在篇幅浩繁的《滇游日記》中,巍山之行亦是意義重大的一章,是后人了解巍山交通、地理、社會歷史的一座檔案文獻富礦。這座文化礦藏,有巨大的挖掘空間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