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姍
大連理工科技有限公司 遼寧大連 116021
經濟的迅猛發展帶動用了電量的不斷增加,電力通信網和電力一次網進行了更加密切的“兩網融合”,在智能電網的發展過程中,電力通信技術在電力電網發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建筑電氣工程智能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對其的控制水平,建筑電氣運用智能化技術,使施工過程中各種設備安裝、調試的精度得到了提高和改進,確保了建筑工程的質量[1]。
電力通信技術在構建智能電網高速集成雙向通行網絡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在電力通信技術、電力系統的自動化等方面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在控制過程中,建筑電氣工程智能化技術可對各種數據信息進行處理,把信息轉化為圖像、聲音、圖形等形式表達給用戶,從而實現信息的交流。電力通信技術可以顯著提升系統的工作效率,且當前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向著多元化和多系統集成的綜合性方向發展,技術應用的工序較少,且精度和效率都很高,這兩個指標也是衡量自動化控制水平的重要參考內容。因智能化技術使用多個處理器,高速CPU和RISC芯片具有很高的工作效率,且工作精度也很高,因此,采用電力通信技術有利于電力系統的調度,可使電力系統保持高效運行,采用該技術,電網智能化水平能夠得到不斷的提升和改進,使電力系統更便于人為控制。
建立智能化電網需要具備三個要素:第一,構建實時、雙向、高效的電力通信網絡框架;第二,在運行過程中進行精細化、智能化的管理決策;第三,及時、準確地監控與采集電力系統的智能數據。在建設智能網絡的過程中,電力通信基礎設施的建設是重要的硬件保障,現代化管理、自動化控制和市場化運營三方面構成了電力通信基礎設施,電力網絡基礎設置離不開自動化控制技術,更依托于電力市場化運營和現代化管理中企業內部的數據交換等工作的支撐。
在建筑電氣中,為保證其安全可靠運行,避免發生突發事件,要在電氣設備內部設置保護和控制系統,包括變壓器裝置、照明裝置等。在對建筑電氣進行管理和控制的過程中,需要運用精密傳感技術、計算機處理技術與GPS定位技術,在電氣設備內“植入”GPS技術,實現控制系統對電氣設備的定位,為定位操作提供基礎保證;然后借助精密傳感技術,把關于電氣設備運行的信息數據傳送到計算機控制系統,這樣計算機系統便取得了來自GPS定位部位的電氣設備的數據信息參數。計算機系統把搜集到的數據信息和存儲的歷史信息進行對比,便于及時檢測系統存在的問題,同時在控制系統中,電氣相關技術人員根據電路和電氣的相關知識,對控制系統的程序進行設置,設置相關自動執行處理操作,實現電氣工程的自動化控制[2]。
智能建筑中電子計算機中心的接地裝置的應用,不僅要將技術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納入考慮,還必須確保中心計算機的正常運行及網絡系統的安全。由于高層建筑施工環境相對復雜,設備現場、投資條件涉及項目繁多,電子計算機接地系統程序性大,因此,該系統處理的情況直接關系著電子計算機的正常運作。此外,弱信號情況下還存在著另一個不容小覷的安全問題:脈沖干擾。舉例來講,如果電子計算機工作頻率由100MHz上升至1GHz,分布電感與分布電容會導致電流通路阻抗出現巨大變化,一旦這些參數對諧波產生共振,就會引發超出常態的阻抗和能量,對計算機網絡系統安全造成直接威脅。
隨著我國智能電網的迅猛發展,電網通信方面的安全和管理問題也需要得到有效的解決。在智能電網的覆蓋下,電力通信網絡結構變得更加開放,且具備通用標準——IEC61850,通過該標準,電力網絡的操作性可獲得大幅度的提升。在建設智能電網的過程中,設備間的信息通過電力通信技術進行了有效的傳輸,同時借助電力通信的安全技術,系統的抵御攻擊和保密方面性能優越,電力網絡安全性獲得了大幅度的提高。
要準備和建立針對自然因素對電力系統產生損壞的備用電源與應急通信機制。自然因素涉及臺風、地震、雪災、泥石流等災害,可進行點對點的無線接入或微波接入。建設后備電源系統時,可充分結合分布式能源與微電網技術,積極建設與開發微通信網,發展自組網技術與脫網自通,預防重大自然災害,并構建智能電網下的電力應急機制,當出現緊急情況時,能夠及時解決用電問題[3]。
綜上所述,我國智能電網越來越自動化和信息化。分析可得,通過對智能電網時代電力信息通信技術的應用和研究可知,先進的通信技術來提高智能電網數據的可靠性、安全性及實時性,可以節約大量的人力成本,提高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從而加快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腳步,促進我國電力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