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軍 趙志斌
平羅縣自然資源局 寧夏石嘴山 753400
由于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當前我國多個地區都已經積極開展造林活動。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普遍樹苗的成活率都比較低,并未達到預期水平。
為此,相關人員需要積極采用撫育管理技術,確保樹苗的成活率得到提升,進而可以更好地完成造林工作。
環境改善中林業種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具體主要表現為:(1)降低了二氧化碳造成的危害。現階段,溫室效應是我國環境污染面臨的首要問題,溫室效應直接引起全球溫度升高,冰雪融化,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是引起溫室效應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想降低二氧化碳危害,大量種植樹木充分發揮其作用是十分必要的。(2)降低酸雨問題發展幾率。酸雨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對于大氣酸含量,林業種植業有效改善并控制酸含量,其能夠吸收大氣中大量酸性物質,從根本上改善環境。(3)防治水土流失。林業種植能夠預防洪水加強水土流失防治。發生洪水等自然災害時,地面鋪墊的樹木能夠有效的隔離土壤與洪水,以防洪水向地下滲入。同時還能有效吸收與排放大量水分,降低洪水造成的危害,以防下游地區發生嚴重洪水災害。與灌木相比,喬木對土壤有更強的固定能力,樹木落葉也可滋潤土地,并為其提供所需生長的養分[1]。
關于造林的綠化應用工作方面,需要在苗圃中進行育苗,在確保樹苗與相關的生長大小符合之后,才會開展專項移植工作。因此,為了使樹苗的質量與成活率得到保障,應當系統考慮移植時間,在考慮范圍中,應將當地的氣候情況與地理特征等內容加入進來。與其他植物相比較,應當率先開展具備較早萌發時間樹苗的移植工作。將其運輸至目的地之后,應當迅速開展移植工作。除了針對幼苗開展補水工作之外,關于種植土地方面,還應當進行一定程度的補水工作,確保水分供給的充足性。為了實現樹木成活率的顯著提高,技術人員可以盡可能在雨季開展植樹造林工作。
植樹造林的第一個環節 是做好整地工作,整地時間、整地標準、整地方法會對最后的造林質量產生直接影響。整地技術主要分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全面整地是指將造林地的土壤進行全面翻耕整地深度控制在25cm以上。這種整地方式能夠顯著改善土壤的營養結構,適合那些地勢平坦、面積較大的造林地但對人力成本和資金要求相對較高,有條件的林地可以使用機械化進行全面整體(適宜條件)。局部整體主要是指在局部進行翻耕的一種整地方式,適合各種立地條件的整地(適宜條件)。局部整地又分為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兩種方法。帶狀整地是呈現長條狀翻墾造林土壤,并且要在翻耕部分之間保留一定寬度的原有植被。該造林方法具有良好的改善造林地的作用,能夠預防水土流失,便于機械和牲畜耕作,省時省力。山地在帶狀整地時應該沿著等高線保持水平進行。平原進行帶狀整地時一般呈現南北向。
所謂分殖造林,主要是指先對種子本身進行分殖,在經過培養之后,完成栽種工作。整個管理方式有著很強的精準性特點。該方案技術含量很高,但實際投入的成本卻很低,不僅無需花費大量經費進行撫育,而且前期的勘察和預處理也都能完全省略。在樹林建立完畢之后,可以快速完成生長。基于這些特點,該方法往往對于土地本身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同時也會受到外部環境因素造成的影響。因此,通常只能采取小范圍種植的方式,但實際成活率很難令人滿意,所以不能在一些大面積栽培之中進行應用。
如果幼苗的根系沒有任何受損,則其成活率能夠超過70%,同時在種植過程中,對于外界因素也會有著很強的抵抗力。因此,工作人員在進行栽種和運輸的時候,理應合理保存和移動,盡可能不要對其根系產生任何擠壓,以防出現水分大量流失或者根系受損的情況。為了保證種植的成活率,除了采取預處理工作和勘察工作之外,對于根系本身的完整性水平以及具體栽種時間也要予以關注。盡可能縮短栽種的時間,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幼苗的成活率,而且還能將負面影響降至最低[2]。
通常來說,普遍幼苗的根系部位在初期活動時已經進入到了冬季的尾聲階段。如果在這一時間進行挖掘,盡管會減少水分的流失,但卻很容易造成根部出現凍傷的情況。所以,如果選擇在冬季時間進行造林時,必須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并提供充足的時間。對于場地內的具體情況應當認真分析,提前展開規劃,確保有著足夠的合理性。
為了保證幼苗的成活率有所提升,從而更好地完成造林工作,理應盡可能將成本降至最低,并減少應有的風險。基于規劃本身展開落實的時候,需要在方法層面展開深入研究,應用最新的技術,不斷研發,提升撫育工作的科學性。
幼林撫育中,除蘗旨在除去林木基部明蘗條促進主干生長。抹芽時,及時擦除尚未形成的分支。除蘗有利于降低吸收營養的萌芽,拔除側芽能夠確保主干有充足的營養物質,以此實現培育木材提高樹苗質量的目標。修枝時要結合不同樹種要求,人為修掉樹木枯枝或多余活枝。
造林一年后,檢查林地,若存活率不超過85%,就要進行適當地補種;若存活率太低在40% 以下,就要重新種植造林。此過程必須要注意,必須要盡早補植,以防早期林木影響新補種的幼林。整個造林過程最后階段,必須要注意幼林保護工作,這是決定造林成敗的重要因素。具體為封山禁牧,防止牛羊或野生動物踐踏造林地、啃食幼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