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龍
內蒙古虹源風能科技有限公司 內蒙古赤峰 024000
部分機械設備制造企業對于現場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存在重生產輕管理的現象,在管理過程中,缺乏有效的制度約束,這必然會導致各個部門之間的配合出現問題,從而使得企業的生產效率受到影響,一些企業對于軟件資料的重視力度不足,往往相關的管理人員文化水平不高,因而其軟件資料存在混亂不清的現象。對于大多數機械設備制造企業而言,沒有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制定一套科學嚴謹、符合實際、涵蓋整個生產過程的管理制度,缺乏對于員工培訓,甚至沒有相應的規范制度,這就使得員工對于機械設備制造的認識出現了偏差,而機械設備制造行業的操作規程往往相對復雜,存在一定的難度,機械設備出現問題的概率往往會隨著其使用時間的增長而增大,這就會給生產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加上缺乏有效的檢修維護,必然增加工作的危險性和成本。
機械制造的整個過程,包括了夾具、機床、工件等多個部分,而這些生產環節的任何部分出現加工誤差,都會影響到最終產品的自身質量。這些加工誤差產生的原因可能來自于多個方面,如材料問題、加工流程問題、機械設備問題、人為因素等。對于這一情況,機械制造企業在今后不僅是需要對整個生產、控制系統予以嚴格控制,同時也需要重視各部分生產,只有這樣才能盡可能減少每一個部分所產生的誤差。從根本上實現對機械制造質量的有效控制。
部分機械設備制造企業的管理者,為了縮減生產成本,在進行現場管理人員選擇過程中,往往聘用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員,加上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沒有定期進行相應的培訓,這就造成其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淡薄,現場管理水平有限,使得機械設備制造行業出現管理上的漏洞。機械設備制造行業是一個風險與利益并存的行業,機械設備在運行和操作過程中都存在著較大的危險性,因而現場管理過程中必須要增強安全意識,忽視現場管理過程中的安全性,必然會給企業的發展帶來阻礙[1]。
要改變當前機械設備制造行業的管理現狀,首先必須要轉變思想觀念,提高對機械設備制造現場管理的認識,結合企業生產實際,制定過程完備、科學高效的管理制度。管理者在進行現場管理過程中,必須要充分認識到現場管理的重要性,加強現場管理辦法探究,增強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從而做到各個部門之間各司其職,順利完成好自己的任務,這樣才能逐漸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增強安全生產的意識,保護好企業和員工的利益。制定一套科學高效的管理制度,對生產的各個過程進行操作規定,并形成相應的制度上墻,使得生產、檢修、維護、更換、人員調動等等有章可循,并嚴格按照規范進行管理,這樣才能使得現場管理井井有條,管理更加科學高效[2]。
在使用機械制造和加工設備的過程中,每臺機械制造和加工設備都應該要有可視廣告牌。機械制造和加工設備的標準化嚴格要求到了每位員工,確保操作人員能夠根據操作規范和操作說明使用加工設備。同時,維修人員要依據測試結果和設備的運行狀態來判斷設備的現狀,這樣才可以有效、有針對性地對設備進行維修、保養。
對機械制造企業生產現場進行全封閉管理,人員及車輛經過指定通道進入生產區,在車間門口設置了警衛室和門禁系統,所有人員需刷卡進入生產區。外來人員進入生產區域要辦理專用通行證,并告知注意事項和活動區域,杜絕人員隨意進入生產區域的現象發生。對工作區及部件存儲區進行區域劃分,規劃零部件存放區、材料存放區、半產品區、待檢驗區、不合格品存放區等不同區域,制作區域標識牌,并規定實行屬地化管理。對重要部件進行隔離,設立“重要部件”標示牌,減少人為接觸。工具放置管理,放在專用平臺或推車上,測量工具使用完后及時放入保護盒中,防止工具與工件混放造成表面劃傷。
機械制造企業管理人員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工藝人員定期開展工藝紀律檢查,QA每天對機械制造企業生產現場進行監督、檢查,對存在的問題及時與責任部門溝通,并發布檢查通報,跟蹤了解整改完成情況。對整改效果進行考核。
信息技術在制造業的應用已成為大勢所趨。在這種情況下,機械制造企業需要實現信息化建設的目標,通過相關的基礎設施大力的推進到機械產品的信息化。為此,技術會更加的先進,生產效率也會更高。信息技術在機械制造企業質量管理中的應用已成為必然的一個發展趨勢。機械制造企業一定要推進內部機械加工生產的信息化,這樣才可以保證機械制造企業加工生產的高效率,并讓行業參與到電子商務的領域里[3]。
在進行管理人員選聘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優秀的管理者才能幫助企業實現利益的最大化,選聘管理人員專業素質不高反而會得不償失的道理。選擇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并定期進行相關的管理知識培訓,提升現場管理者的管理素質,做到管理觀念上的與時俱進,能夠結合企業的管理實際,制定符合企業發展的管理辦法,采用合理的獎懲機制以及績效考評機制,充分利用各種機制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讓其積極主動參與到機械設備制造過程中來,從而提升機械設備制造產品的質量和效率。
科學高效的現場管理辦法,能夠幫助企業協調各個部門甚至各個工人之間的配合,培養彼此之間的合作默契,從而提升機械制造的效率,提高產品的產量和質量,維護企業的名譽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