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關于基因、微生物群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對新陳代謝影響的研究顯示,人們對食物的反應各不相同,因此每個人都需要個性化的飲食計劃。
研究人員讓1102 名健康的志愿者連續兩周吃完全相同的食物,并測量他們的代謝反應。結果顯示,人與人間的差異很大,甚至高達10 倍,這意味著對一個人有益的健康飲食可能對另一個人并不健康。相關研究結果近日發表于《自然·醫學》。
“每個人對同一種食物的反應都不一樣。”英國倫敦國王學院遺傳學家Tim Spector 說。Spector 和同事測量了受試者血液中的葡萄糖、胰島素和甘油三酯水平。這3 種物質在飯后含量過高是造成肥胖的風險因素之一,而飯后血糖和甘油三酯出現峰值的人更有可能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研究團隊還追蹤了受試者的睡眠、運動和饑餓水平,并采集了糞便樣本以檢測其腸道微生物。Spector 期望能找到一種對代謝反應有很強遺傳作用的成分,但實際發現的很少。受試者包括幾對同卵雙胞胎,他們對同一餐飲食也表現出非常不同的反應。
“這直接告訴我們,基因并不起主要作用。”Spector 說,“例如,我們對高脂肪食物的反應幾乎完全不受遺傳因素影響。”他的團隊發現,只有大約30%的葡萄糖反應源自遺傳。
事實上,其他因素更為重要。Spector 說,例如腸道微生物、晝夜節律、睡眠和運動等,另外吃飯的時間也很重要,有些人早晨代謝食物的能力更好,而另一些人代謝食物的能力在一天中沒有區別。
這表明,為個人量身定制健康飲食計劃比推薦一種“一刀切”的健康飲食更有效。
“結果可能是令人驚訝的。”Spector 說。他說自己多年來一直吃金槍魚和甜玉米三明治,認為它們對身體有好處。但最近Spector 發現,自己對這種飲食的新陳代謝反應非常糟糕。
Spector 團隊還開發了一種人工智能工具預測人們對食物的反應,這種預測基于基因、腸道微生物、運動和睡眠模式以及對食物的代謝反應。一家名為Zoe 的英國公司已開始對這款工具進行消費者測試并開發了手機應用,計劃于下月在美國、今年晚些時候在英國發布。
“這是一項非常令人興奮的研究。”利茲大學的Bernadette Moore 說,“在我看來,真正重要的是研究團隊對雙胞胎進行了測試,所以他們有一個非常好的設計來檢測遺傳學。”不過她也表示,要完全了解個體對食物的反應,仍有許多工作要做。
“這項研究結果令人印象深刻。”倫敦圣瑪麗大學的Yiannis Mavrommatis 說,“這一初步發現將塑造營養科學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