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英
齊河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山東德州 251100
養老保險制度因為涉及的人數多、資金量大、時間跨度長,從而成為各國社會保障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包括覆蓋面不斷擴大、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等,已經初步構建起了全世界最大的養老保障之網,基本實現了人人享有養老金的目標。在制度模式方面,我國主要汲取了以德國為代表的社會保險模式,建立了以繳費型的職工養老保險為核心的基本養老金體系。但是,與經典的社會保險制度遵從自治管理的原則不同,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在管理體制上體現出了很強的政府主導性。因此,對養老保險管理體制的研究需要置于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雙重背景之下。
通過對目前國內家庭結構的統計和分析,可以看出獨生子女構成的三口之家成為了當今主要的家庭結構形式。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的生活壓力也持續增加,傳統的養老觀念因受到了沖擊而逐漸發生轉變,從傳統的依靠子女逐漸轉變為依靠國家和社會,因此企業提供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作用也日益凸現。國家基本養老保險是按國家法律法規政策規定,強制實施的為保障廣大離退休人員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種養老保險制度。企業通過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為離退休員工提供有效的社會保障,解決其后顧之憂,對社會的安定和諧起到有效保證作用;另外對在職員工而言,解決了養老問題,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也會提高,當工作效率與養老保險制度相結合,在職員工的工資收入繳費與退休后所領取的養老金產生直接聯系,從而對在職員工的工作效率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同時面對不斷加劇的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能夠有效予以緩解,在社會穩定發展中起到積極保障作用[1]。
隨著我國企業養老保險工作的不斷發展和推進,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積累增加,基金管理風險問題更加突出,我國多地發生多起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管理風險問題,必須對加強養老保險基金的關注和重視。然而,就現代化背景下我國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的實際管理工作來看,其中還存在著諸多的缺陷。雖然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及國家相關部門對于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的重視度有所提升,但養老保險資金在管理中的各種方法問題、風險問題等依然存在。
針對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費征繳中存在欠繳、少交和不交的現象,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保險擴面、征繳、清欠的工作力度。一是負責養老保險費用收繳的稅務部門,要認真履行部門職責,積極會同財政、勞動保障、工商部門,加大征繳、清欠的工作力度,工作要做深做細,對于資金確實困難的大中型企業,要匯報政府部門,協調解決融資問題,從根本上培植基金源泉。二是加大社保意義的宣傳力度,提高公民的社保意識和投保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擴大基金源頭。三是增強法律意識,依法征繳,依法清欠,加大對惡意欠費企業的審計和法律制裁,確保養老保險費用足額按時征繳,依法保護職工合法權益[2]。
煤炭企業社會保險管理體制是需要圍繞著“保障民生”這一方針開展的,旨在構建和諧的企業發展環境,以保障職工生活的穩定性。就如何開展煤炭企業社會保險工作呢?主要從以下幾點:
開闊工作思路以及工作人員整體業務水平的提升,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衷落到實處。
對自己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要做到創新和發展,學會運用新的技術或是管理方法去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將管理服務效率和工作水平有所提高。
干部隊伍的建設步伐需要加快,思想要端正,培育社保文化,弘揚社保精神。
養老保險基金實施統一和集中管理對于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而言產生重要的意義。就目前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現狀來看,財政專戶管理是將企業養老保險基金與其他各種社會保險混合在一起,由于基金用途不同,對基金的管理要求也不一樣,缺乏專業化和系統化的管理,導致企業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目標不明確、缺乏優良投資機會等的問題[3]。
所以在我國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中需要積極轉變管理理念,將企業養老保險基金在財政專戶中單獨列賬,特別是要把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資金和統籌基金分開,個人賬戶資金可以按一定比例進行長期投資,統籌基金短期存儲,用于確保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這樣可以更好地評估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的風險性,對確保養老保險基金的安全性產生重要的意義。
一是要規范基礎管理工作,特別是要規范財務憑證管理。各相關社保管理部門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填制和取得原始憑證,及時、準確傳遞憑證及有關資料,及時報賬、定期對賬,確保社會保險基金財務數據的真實、準確。二是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建立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相互協調的工作機制,防止出現工作漏洞。三是完善財務信息系統建設,提高財務數據傳遞的準確性和傳遞效率。四是加強社保基金預算管理,認真制定基金預算,嚴格按預算支付基金[4]。
目前在國有企業的養老保險制度管理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需要加強對保險制度落實過程的分析和研究,對相應的政策措施進行完善,使養老保險良性循環得以實現,能夠真正起到養老保障的作用;為了確保高效的養老保險制度的完善,首先需要遵循覆蓋面積廣、水平低的原則,建設形式多樣、低門檻的養老保險制度,使絕大多數勞動者都能參與,另外對社會保障基金加強管理,加大國家政策支持力度,同時通過社會保障的司法體系和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健全,使社會保障法得到進一步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