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婷
新疆中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新疆烏魯木齊 830026
與其他企業的內部審計相比,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行政色彩更加突出,經常受到行政部門的主導和干預。目前政府對國有企業的審計的著力點之一就是從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堅持國有資產走到哪里國家審計就跟到哪里,而就目前對國企審計現狀來看,國家對國有企業審計主要集中在國有獨資企業、國有控股企業和雖未控股但國有資本占據主導地位的國有參股企業,在國企混改中,國家審計對那些國有資本尚未占據主導地位的國有參股企業的關注度不夠,這將是導致國有資本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見我國國企審計在對象覆蓋范圍上不夠全面[1]。
一般情況下,審計局都會在審計工作結束以后提供審計決定書,決定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求被審計的單位嚴格根據決定書中的要求整改。但在實際情況中,有很多問題只靠單位自身是沒有辦法從根本上解決的,就拿現在的國有企業來說,現階段國有企業的審計工作根本沒有從機制等方面展開,也難以從找出根源問題所在,并且在遇到同等問題的時候,不能做出整體分析,也無法做成專題報告向政府上報,所以,就造成了審計成果利用率低下的局面。
深化國有企業階段提出對國有企業實施分類監管,將國企分為公益性、自然壟斷性和一般競爭性企業,目前國企績效審計的評價指標體系更加側重于經濟性指標建設,對于功能和政策性指標較少涉及[2]。
國有企業通過出售股權、入股民營企業和與非公有資本共同出資設立全新企業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國企混改主要集中在集團下屬子公司,混改的范圍小、力度弱、集團層面混改的難度大,同時在混改過程中和混改之后的各個環節易出現重大改革風險,如關于國有企業股份的價值高估或賤賣、國外資本入駐帶來的隱患、違規操作參與混改的民營企業、以及混改之后民營企業的話語權等等問題,都有待關注。
在審計對象覆蓋范圍上,從法律層面上來講審計機關應該通過推進修訂現有審計法或者國有資產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來賦予國家審計機關相關權限。對于審計頻次和專項審計開展數量上的問題,國家可從借助計算機開展輔助審計,實現審計信息化、加強審計人才隊伍建設幾個角度下功夫。另外,審計機關可從以下幾個角度改善審計機制,首先,審計機關可適當放權,將小項目的專項審計劃給內審部門,并結合現有審計力量對其進行抽樣調查。其次,要設法保障內審部門的獨立性,使得國企內審部門服務于企業卻不受企業所限制,堅持審計機關對內審部門的領導為中心去開展審計工作。最后,要推動國企內審部門的人才建設,健全內審部門的人才培養體系。對于跟蹤審計監督不到位的問題,應深入貫徹落實三重一大政策,完善項目審批體系,重點把控事前和事中監督環節[3]。
文章以審計調查報告和審計信息為形式,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提出了審計建議。 通過對同行業國有企業各項指標的比較分析,從制度的角度分析了根本原因,并對分析結果進行了整理,以確保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中出臺的新政策措施健全有效,需要對改革的設計者和國有企業監管者提出宏觀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審計建議,導致案例材料的編寫提交上級審計部門。
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分級分類監督的要求,一方面要重視新成立或改造的國有資本經營企業,另一方面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國有企業分類管理的思路,將國有企業分為公益性企業、自然壟斷性企業和一般競爭性企業。 不同類型的國有企業有不同的經營目標和定位,設定了不同的審計重點。 對國有資本經營企業的審計應從投資、風險管理與控制、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等方面著手。 公益性企業的審計應從公共政策的執行、企業經營的規劃、企業經營的綜合績效、政府資源的利用與配置、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改革與發展等方面進行。 對自然壟斷企業的審計應著眼于政府規制和企業經營、政企分開、企業改革和工資收入: 對一般競爭性企業的審計應著眼于國有資本退出、國有資產處置、國有企業改革的效率和目標的實現。
首先要推動企業治理優化,科學地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審計機關可從積極推動董事會制度建設、促進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促進企業薪酬激勵制度的完善與執行和深入推進國有企業經營機制改革幾個方面入手。其次要解決好混改主體的權益問題。審計機關可從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的產權管理模式、保障社會資本發言權和規范職工持股幾個方面入手。再次要突出國有企業主業優勢。審計機關要將加快剝離輔業、加快剝離“虧損”、加快剝離“包袱”作為工作重點。最后要保障國有資本運行效率,審計機關可從健全責任追究機制、重點審查資產評估的程序、利用大數據手段整合資源幾個方面入手[4]。
綜上所述,國有企業是國家宏觀調控的基本經濟力量,加強對國有企業的監督能夠保障國有資產安全,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審計作為其中的一種重要的監督方式,需要發揮其經濟監督的作用。國有企業審計是政府審計機關的重要工作內容。同時,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作為內部治理體系的重要部分,要幫助企業改善經營管理、防范風險、提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