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劍鋒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廣州供電局路燈管理所 廣東廣州 510000
電力系統想要實現智能化發展和配電,必須要與計算機技術相配合,從而推動電力系統在輸電方面工作的發展。因此,在電力系統發展中,必須將計算機技術作為重點來搜集相關信息,促使效果得到最大的發揮。區域不一樣,電網調度技術也是不一樣的,它不但可以自動調節,而且還能將信息進行連接和保存。電力系統的發展也離不開PLC 技術,它在電力系統扮演著促成數據采集、結合、傳遞的角色,并且實時對電力系統進行監測,促使各個環節更加協調,為電力系統順利的發展提供重要的保障[1]。
仿真技術主要應用于科研工作的數據分析以及組建閉環系統中。首先,在數據分析工作中,科研人員需要在仿真軟件中建立一個模型,并將所有和模型有關的信息輸入到系統中,此時系統會根據科研人員輸入的信息進行分析、計算,生成對應的結果。最后,科研人員可以根據結果對對模型進行進一步的修正。仿真技術主要的優勢有兩個方面,一方面仿真技術得出的數據結論更為精確;另一方面,該技術手段分析的數據更為全面。和人工分析數據相比,仿真軟件能夠在大范圍的數據中進行排除,只提取出有價值的數據信息,然后再進行分析。其次,組建閉環系統時,利用仿真技術建立一個虛擬連接端口,進而可以使不同控制系統之間可以進行有效連接,最終達到加強系統智能控制效果的目標。虛擬接口的設定,可以滿足不同設備連接的要求,這一優勢在現場調試設備時顯得尤為關鍵。
人工智能技術是指在計算機技術的支持下,優化程序運行方式,利用計算機智能化分析、收集數據信息,在此基礎上對人腦的操作與反應進行模擬,達到智能化運行的目的。計算機技術是人工智能技術的核心,在電力系統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時,必須要以先進的數據處理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為依據,以此提高系統的運行水平和設備的自動化水平,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控制與操作電力系統運行。通常人工智能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使用,主要是自動檢查系統中的故障,在此基礎上反饋故障信息,以便故障發生時能及時維修。具體而言,系統出現故障后,人工智能技術中的饋線安裝自動化終端會分析系統故障,通過DTU的終端和串口485或232來連接故障數據信息,然后利用2G或3G基站,借助路由器將數據信息上傳至系統中發電場的檢測中心,由其檢測故障數據信息,掌握故障發生的原因,及時維修電網系統[2]。
傳統的電力系統管理工作主要是分開管理電力分配、維護和安全等工作,這樣會造成個別環節之間的銜接問題,降低工作效率,所以需要統一化管理電力系統各個環節和部門,以促進電力系統工作效率和服務能力的提高。而集成技術能融合多門學科知識,將其運用于電力系統的運行環節,不僅能發揮出多種技術的功效,確保電力管理的合理性與科學性,還能及時檢驗系統運行情況,確保運行的一體化,切實提高用電質量。
可編程控制系統,即PLC,在電力系統中應用的比重較高,能夠切實提高電力系統運行的效率和質量,能夠對系統各項指令進行精準的控制,提高電力系統運行的靈活性。具體地,PLC 應用于電力系統運行期間的優勢主要有兩個。第一,準確性。由于PLC 是由繼電器觸發的,只有在繼電器貼合之后才會觸發相應的動作,所以不會出現誤動作的現象。第二,高效性。PLC 系統內部的掃描周期是0.02 s,效率較高,在檢測到任意一條程序滿足導通條件之后就會觸發動作,所以系統運行的效率可以得到良好的保障。
作為電氣自動化技術的重要組成內容,監控技術也是電力系統運行環節的技術內容之一,能實時且全過程監控電力系統運行,針對出現的問題發出警報,以便作業人員及時檢修和維護電力系統,有效降低故障發生的幾率,促進系統運行效率和質量的提升。同時監控技術的應用能以電力系統事先設置的處理方案為依據,在此基礎上進行替換或維修,即便發生故障,也不會出現停電問題,確保人們的正常用電。除此之外,在電力系統運行中應用監控技術,能借助電氣自動化監測系統來監控整個電力系統,實現“無人看守”,最大限度保證系統的安全及穩定運行。
電力企業發展的方向是智能電網,在科技蒸蒸日上的今天,電氣自動化技術也越來越成熟。將電氣自動化技術運用到電力系統中是必然的趨勢,它不僅能夠為工作人員提供便利的管理,維護整體的發展,還能解決出現的故障和問題。因此,達到電力工程自動化技術的高效運用非常重要,不但能保障整個系統的安全性,完成智能化的控制工作,還能提升整個系統的服務標準。
如今,電氣自動化發展速度飛快,電力系統在運轉過程中也實現了動態仿真,進一步推動電氣自動化的發展,電力系統在運轉過程中的動態仿真使得工作人員獲取更多的相關數據,促進數據完善[3]。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電力行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在我國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電力行業為了能更好的跟上時代的腳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這就要求將自動化技術運用到電力系統中,做到省時省力,推進電力系統的高效平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