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金承 王 云
習主席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上要求“統籌抓好各項改革工作,如期完成既定改革任務”。轉型建設是新時代軍隊改革向縱深挺進的攻堅戰,雖已按下“快進鍵”、駛入“快車道”,但與實現“全面的強”“跨越的強”“趕超的強”仍有很大差距,還不能完全滿足擔當新時代使命任務、支撐我國由大向強發展的戰略需求,必須堅持以習近平強軍思想為指導,大力加快軍隊轉型建設,努力建設強大軍隊,切實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戰略支撐。
習主席視察陸軍機關時強調,要強化陸軍轉型建設的政治保證。這一重要指示對加快全軍轉型建設具有普遍指導意義。軍隊轉型建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越是進入關鍵階段,越需凝聚意志砥礪奮進。要以強有力的政治引領強化思想自覺,確保轉型建設沿著新時代強軍“路線圖”闊步向前。
一是將轉變思想觀念進行到底。“思想的禁錮是改革的最大障礙。”當前,人民軍隊已實現體制一新、結構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但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和政策性問題還未得到徹底解決。一些官兵雖已“被動”進入轉型建設的門,思想觀念卻仍處于“將進未進”“入門不深”的狀態,甚至存有等軍事政策制度改革“第三大戰役”全面落地再轉型的心態,視野禁錮、思維定勢、套路束縛、傳統局限還比較突出。實現與新體制新編制新政策的“合心合拍”,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必須堅持不懈以習近平強軍思想為強大武器,抓緊時間進行徹底的思想“破冰”、觀念“突圍”,聚力轉型建設、堅定看齊追隨、走在強軍前列。
二是把強化危機意識貫穿始終。“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由大向強、將強未強之際往往是國家安全的高風險期,強敵遏制之憂、周邊動蕩之患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之害交織重疊、暗流涌動。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敵對勢力“以疫遏華”動作頻繁,局勢更加充滿變數。“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必須科學分析形勢、把握發展大勢,堅持以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當前的困難、風險、挑戰,積極強化危機感緊迫感責任感,以時艱局危為警醒,緊抓戰略機遇期爭分奪秒加快轉型建設,盡快形成足以應對各種云譎波詭局勢的強大實力。
三是使推進全面創新成為常態。“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創新是轉型建設的根本動力,新矛盾新問題得靠創新來化解。然而,一些領域的轉型建設,受經驗主義影響和功利思想驅動,創新仍打轉于“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怪圈,有的甚至搞以點“代”面的創新充數立績,嚴重遲滯轉型建設進程。“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轉型建設如同芯片制作,蝕刻工藝領先而光刻工藝落后,終還會受制于人。要樹立正確的創新觀政績觀,切實以點帶面加快學習創新步伐,持續推進自主創新、實現全面創新,形成“引進、自主、領先、再領先”的創新局面,真正以創新推動軍隊建設轉型。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問題是工作的導向。軍隊轉型建設的關鍵是推動軍隊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隨著轉型建設持續向縱深推進,軍隊數量規模得到大幅優化調整,但質量效能上的問題仍十分突出,亟需加快解決,破壁除障打通經絡,推動強軍事業邁上新的臺階。
一是在解決“設計戰爭”問題中提高作戰效能。
作戰效能是完成規定作戰任務的能力。能力基于任務主軸,提高效能也必須以任務為原點。強國軍隊強在主動設計戰爭,而不是積極適應戰爭,其基本脈絡為“任務—戰法—裝備—保障”,即圍繞任務設計戰法,聚焦戰法制造裝備,切合裝備優化保障,再以實戰推演論證強健各個環節。而積極適應戰爭的國家往往是“逆向”適應,基本脈絡為“裝備—戰法—任務—保障”,即從外引進或逆向研制裝備,圍繞裝備情況制定戰法,根據戰法確定任務,再籌劃安排保障,實戰推演論證的主要是裝備戰技術性能,對任務拓展、戰法創新的促進作用較小。因此,在作戰效能上,“適應戰爭”遠低于“設計戰爭”,更多處于“跟跑”狀態,最好也只進入“并跑”位置,很難跨入“領跑”行列,而且極易被誤導和淘汰。當前,我軍轉型建設中自主“設計戰爭”的占比與日俱增,但因歷史原因“適應戰爭”的占比仍然很大。必須通過搞好頂層規劃進行逆轉,加快推動“設計戰爭”占據絕對優勢,大力提高作戰效能,形成軍事勝勢。
二是在解決“依法從嚴”問題中提高管理效能。
習主席強調,軍隊能不能打仗、打勝仗,管理往往起著關鍵作用。軍事管理轉型是軍隊轉型的重要內容,目標是實現治軍方式“三個根本性轉變”。近幾年來,我軍緊緊扭住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加強軍事法規制度建設,深入推進立改廢釋工作,緊鑼密鼓出臺各種法規制度,官兵的法治思維、法治信仰得到增強,軍事管理持續在法治軌道上向前推進。然而,從管理轉型角度來看,一些單位對“依法從嚴”的把握仍未回歸到法治精神上,存在于法度之上層層加碼的“變異性”從嚴,以致單純的行政化管理、習慣性管理、運動式管理還打著“依法”的幌子占有一席之地。這既背離了法治規律,又阻礙了管理轉型。必須加快轉變法治認識、改進法治認知,以法規制度為衡量尺度,把“從嚴”定位在法度之內,依據法規制度從嚴管理,做到嚴之有法、嚴之以法、嚴之合法,確保嚴得科學、嚴出效益,真正推動治軍方式轉變、促進管理方式轉型,不斷提高專業化、精細化、科學化管理水平。
三是在解決“供給側”問題中提高科技效能。習主席指出,國防科技發展是具有基礎性、引領性的戰略工程。在科技強軍架構中,軍事院校和科研機構處在供給側頂端,基層部隊處在需求側底端,前者“頂天”、后者“立地”,各自的轉型建設都取得很大進步,研制的高新利器如雨后春筍,列裝的規模數量前所未有,科技含量越來越高。但也要清醒看到,“頂天”的前瞻性戰略性與“立地”的實用性效益性仍存“兩張皮”現象,供需之間的鏈路還有很多的斷點甚至斷層,以致某些軍事領域“排滿”的科技“擠”不出“滿格”的效能,“高大上”的科技出產不斷,而翹首以盼的“高精尖”科技卻總在短缺,嚴重削弱科技對戰斗力的貢獻率。必須以設計未來戰爭為紐帶,以戰斗力建設為根本,科學構建“供給側”與“需求側”的對接銜接機制,加快打通“腸梗阻”,推動軍事院校、科研機構和基層部隊的轉型建設異軌同向、同頻共振,讓前者提領后者增強科技素養、后者協助前者開展科技接地,切實以科技的最優效能“頂天”“立地”支撐強軍格局。
習主席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擔當”二字。加快軍隊轉型建設是形勢所迫、時代所趨和強軍所急。必須聚焦“擔當”二字,以“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使命擔當實干創業,奮力交出轉型建設“優秀卷”“滿分卷”。
一是砥礪擔當膽魄。加快轉型建設沒有捷徑可走,必須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實現加速,既有“老大難”問題的掣肘,又有壁壘性問題的羈絆,還有新衍生問題的纏攪,不是輕輕松松換擋位、加油門就能解決的。不懼風雨、勇挑重擔,越是棘手越不能袖手,越是燙手越不能放手。要教育引導官兵把個人理想根植于強軍沃土之中,主動投身轉型建設中請纓挑擔荷重,像抗疫先鋒一樣臨危披征衣、執甲勇向前,在作戰理論的大創新中奮勇拓荒開路、在國防科技的大競爭中勇為天下先、在新型力量的大建設中勇于犧牲奉獻,切實“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二是增強擔當本領。加快轉型建設是“力保重大任務完成、戰略能力有大的提升”的基礎條件。夯實基礎、創造條件,有許多新知識需要掌握,許多新領域需要熟悉,許多新課題需要攻關。新時代雖然為轉型建設提供了“過河”的橋和船,但“過河”還得靠我們自己奮楫破浪、決勝潮頭。缺乏超強的本領,勢必空有抱負、難出精彩。因此,要對表轉型建設需求加快推進人才強軍戰略,健全完善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大力盤活軍事人才這個最重要最活躍的軍事資源,扎實抓好智能開發和技能培訓,全面優化素質結構,提高落實轉型要求、掌控轉型棋局、突破轉型壁壘、加快轉型建設的本領,切實善作善成、堪當大任。
三是振奮擔當精神。強軍呼喚擔當,轉型賦予重任。創業維艱,奮斗以成。加快轉型建設需要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必須依靠奮斗來實現。要著力強化“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持續發揚釘釘子精神,牢牢盯住轉型建設的“臘子口”“婁山關”,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攻堅克難,深入思考、縝密籌劃,切實摸清情況、研透對策、拿準措施,久久為功、真抓實干加以克服和解決,采取超常手段破除提速的“攔路虎”、升級的“限高桿”,確保轉型建設保持新時代“加速度”、強軍“加速度”向前穩步疾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