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松 劉寶瑞
習主席告誡我們,戰爭危險現實存在。就政治工作而言,必須瞄準強敵對手,深化作戰準備,進一步把助力勝戰的工作抓扎實。
長期以來,西方國家通過潛移默化的文化滲透、大張旗鼓的武力炫耀、似是而非的網絡報道,對我意識形態全面滲透破壞。有的官兵認為強敵“戰無不勝”,有的覺得他們裝備比我們更“高大上”,存在能不能打、能不能贏的疑問;有的官兵受“大片”“薯片”“芯片”等背后的西方價值觀影響,血性膽氣有所銷蝕,艱苦奮斗意識有所淡化。反思我軍思想政治教育,在應對上還不夠有力,主要存在以下問題:戰斗精神培育不夠,直面“驕”“嬌”二氣開展教育不夠,很多停留在比武競賽、作風整頓、比呼號歌聲等表象層面,針對官兵個體的教育引導、典型示范、目標激勵、任務錘煉還不夠系統;光榮傳統賡續不夠,盡管官兵能夠熟知我軍很多英模人物、重大歷史事件,但是對背后承載的精神文化認識不透,對新時代如何繼承發揚豐富拓展不夠,老傳統引領新風尚有一定差距;輿論斗爭攻防不夠,有利于我的聲音有時顧慮較多、主動報道不夠,不利于我的外媒信息、黑色段子批駁澄清不及時。
針對這些問題,政治工作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一要體系設計學習教育。區分干部、軍士、義務兵等層級,將馬克思主義戰爭觀、黨史軍史等作為官兵的“必修課”,組織課程化教學,切實在深化理論學習中增強自信心提高免疫力;系統研究戰斗精神培育的方法、內容等,確保新時代我軍“鋼多氣更多”。二要培塑強軍文化自信。像組織觀看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典活動一樣,通過電視、網絡等及時報道解讀國家軍隊大事喜事,讓官兵在潛移默化中感悟國家建設發展成就、軍隊改革后的革命性歷史性變化,不斷增強向世界一流軍隊邁進的自信自覺。三要主動占領輿論高地。利用主流媒體平臺,策劃推出與紅色文化、練兵備戰、軍內外熱點密切相關的話題,組織專家權威解讀,推送主流聲音,批駁錯誤言論,提升軍事文化的穿透力影響力。同時加強基層網絡技防和輿情監控的指導,搞好裝備、人才保障,打贏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主動仗。
強敵近幾場局部戰爭,都是以極小傷亡代價達到其戰爭目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們遵循“用訓練設計戰爭、用戰爭錘煉部隊”理念,在實戰中檢驗作戰理論、積累實戰經驗。反觀我軍,在長期和平環境下建設發展,滋生出了一些“和平病”。主要表現為:憂患意識還不強,有的和平兵、和平官思想嚴重,認為“服役期內打不起仗,輪到我上戰場的概率很小”,帶兵打仗練兵打仗的緊迫感不強,“戰斗明天打響”的危機感較弱;實戰標準還不高,日常訓練以“考核”為牽引,考的練得多,不考的練得少,整體性、連貫性、對抗性訓練標準還有待提高,“三實”作業以“彈藥消耗”為標準,演習演練中戰場環境構設要素還不夠全面,模擬對手還不夠逼真;內耗干擾還不少,“用不打仗的作風干打仗的事、用打仗的作風干不打仗的事”,“和平事”仍然較多,“五多”問題還沒有根治,“安全至上”還在束縛手腳。
針對這些問題,建議:一要聚焦備戰打仗精細籌劃工作。年初部署工作任務,各級應充分考慮基層抓落實的時間精力,從上到下搞好統合整合,把大項活動精準安排到月,避免過多臨時性安排、層層加碼對練兵備戰的沖擊干擾。二要緊盯未來戰場推動訓練轉變。加大院校聯合訓練人才培養、營以上干部跨軍兵種交叉任(代)職和參加軍事外交活動力度;按照聯戰聯訓需求有計劃推進信息系統平臺標準化、集成化建設,打通不同軍種、層級、平臺“壁壘”;將對手編制、作戰理論、戰法訓法等作為重點,研究克敵制勝招法。三要堅持打贏至上立起鮮明導向。大力表彰練兵備戰中涌現出的先進個人,在廣大官兵中樹立訓練有為、訓練有位、訓練有獎的鮮明導向,同時在注重正向激勵的同時也要抓反向鞭策,加強訓練監督執紀問責,表彰獎勵與失責懲處同向發力,進一步立起勝戰導向。
強敵把我作為主要戰略對手,在我周邊投棋布子,加緊對我實施圍堵遏制,要求各級既要按照改革路線圖穩步推進各項轉型任務,又要堅持底線思維,瞄準強敵加強實案化準備。當前,基層部隊在準確領會上級意圖、凝聚官兵意志力量,將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制勝優勢上還存在以下差距:主責主抓還不緊,有的正副書記把方向、抓大事的能力不強,開展工作按部就班、一線平推,眉毛胡子一把抓,“核心”還沒有完全聚焦“中心”;強敵研究還不深,有的黨組織議戰議訓、軍情研究形式大于內容,強敵對我可能采取的行動、我制敵存在的短板弱項、有效應對的對策舉措等研究不深,“對手還在遠方、戰場還在圖上、準備還在紙上”的問題客觀存在;實戰演練還不強,政治工作融入演練演習存在邊緣化的傾向,“程式化”地走一走、“附帶式”地練一練、“要素式”地搞一搞的現象還比較突出。
針對這些問題,一要對接作戰方案。每年自上而下聯動組織一次政治工作方案修訂,確保形成縱向銜接、橫向配套的方案計劃。二要深化作戰研究。從軍委、戰區、院校抽組專家人才力量,結合新編制體制、強敵特點,抓緊研究我軍戰時政治工作理論,制定作戰和戰備標準體系中政治工作能力指標,探索規范政治工作作戰力量運用,明確基層人員編制崗位、戰位職責,真正推進政治工作實戰化落地。三要融入演習訓練。每年結合部隊演習,組織戰時政治工作演練、比武、對抗,發現解決存在問題,不斷強化政治工作作戰功能。
縱觀強敵對手政治性工作,具有法律法規體系完備、宣傳陣勢強大、底層措施操作性強和方法手段信息化含量高等特點,在教化激勵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相比而言,我軍政治工作有自身的傳統優勢,但還存在以下不足:法規碎片化、條款原則化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系統性、操作性還不能完全滿足基層的現實需要;宣傳教育偏重于強調社會價值,有時忽視了現實需要,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沒有真正結合起來;隨著部隊信息化進程加快,政治工作進入單兵、單裝,融入作戰體系還需要探索。
針對這些問題,一要體系性完善制度。結合軍事政策制度改革,對現行政治工作法規進行優化整合,調整滯后于時代、標準不精細的內容,精準明確官兵行為方式、權利義務,構建完備的軍人榮譽激勵和福利保障機制,堅定官兵投身軍營、建功部隊的信心決心。二要精準化組織實施。回歸“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本質,圍繞差異化開展、精細化評估制定政治工作運行模式和考評體系,走開用官兵現實表現、能力素質等指標評價效果的路子,真正做好“一人一事”工作。三要智能化優選個案。借鑒信息網絡手段、大數據技術,研制信息化政治工作智能終端,建立政治工作數據庫,探索動散條件下學習教育、指揮決策方式,讓政治工作精準直達每名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