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璽凡 江士義 陳紹慶

駛離淑浦縣城,汽車沿國道一路向南,兩旁的山不斷有霧氣縈繞,像是對初秋天氣微涼的提醒。一個小時后,此行的目的地小橫垅鄉中心小學正靜候在羅子山下,明媚且不失典雅。
這是一所始建于1984年的鄉村學校,“泥巴操場、破舊教室、窮苦娃娃……”用該校副校長向春華的話說,小橫垅鄉中心小學不起眼了幾十年,發展一直處在全縣學校的尾端。
近年來,淑浦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多措并拳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確保貧困學生“能上學、有學上、上好學、好上學”,讓包括小橫垅鄉中心小學在內的多所鄉鎮寄宿制學校和鄉村小規模學校迎來了“逆襲”的契機。
動起來,校園舊貌換新顏
“他的上進肯干,將為急需改善教育面貌的小橫垅鄉中心小學注入強心劑?!?018年春季學期,學校在迎接學生返校的同時,也迎來了一位新校長——張勇兵。
面對“灰頭土臉”的校園環境,張勇兵用了一年時間狠抓管理和制度建設,將全體教師擰成了一股繩。厚積薄發,這所偏遠的山村學校逐漸有了些蓄勢而上的能量。
“動起來了,校園里處處都是施展才干的舞臺?!泵佬g教師符新沅指著入校即見的多幅墻繪告訴記者,這是他帶領美術社團十余名高年級的學生耗時一個月繪制而成。盡管辛苦,但看到學校簡介、繽紛植物、名山大川和家鄉美景躍然墻面,符新沅很是自豪。
2019年10月,在“全省第三批傳統文化骨干校長培訓”中,講師的一句“學校不是一個圍墻兩棟房,而是文化的圣地和育人的搖籃?!绷顝堄卤砣婚_朗,回校后,他立馬著手進行校園傳統文化建設。
樓道內,90幅師生剪紙、書法、繪畫作品裝裱上墻;橫梁上,契合不同年級的經典語錄抬頭可見;教室里,《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傳統國學作品時時可翻閱……今年學校還在校門口新增了一處木質文化長廊,并栽種藤本植物順著木架向上攀爬成蔭。
三年來,小橫垅鄉中心小學每年都會通過自籌或爭取近10個校園改造項目,煥了新顏的校園也成了十里八鄉的明星學校。但作為一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如何讓這群農村孩子在校如家般舒適安心,成了新難題。
引進來,留守兒童有了“暖心家”
2019年國慶節放假返校,學生們又在校園里發現了一個新事物——風雨連廊,這是學校用大半年時間向縣教育局匯報、遞交材料,才最終爭取下來的“暖心”項目。
長久以來,山區多雨水日曬的氣候特點始終影響著師生在校園內的活動,且從教室去食堂打飯、去宿舍休息的路皆為露天,“周一沒帶傘,一周都要淋雨?!睆堄卤鴮W生們的困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隨即開始計劃立項,數月的等待后,連接學校教學樓、食堂及宿舍的60米風雨連廊落成,此舉在全溆浦的農村學校尚屬首例。
位于教學樓一樓的緩沖區,一直是三年級學生張家成與伙伴們的玩耍之處,去年12月,原本空蕩蕩的緩沖區被改造成了陽光書吧:擺滿圖書的書架靠墻安裝,窗外的陽光灑在長椅和綠植上,簡約而精致。張家成忍不住上前抽出一本書,捧著坐在長椅上,安靜地度過了課間十分鐘。
今年暑假,小橫垅鄉中心小學還爭取到了全縣學生預防近視護眼項目,給21間教室裝上了23盞防近視護眼燈?!拔易诤笈牛诎宓姆垂庾屛矣X得刺眼,經??床磺搴诎迳侠蠋煂懙淖帧!毙卵b上的護眼燈令四年級2班的楊大志很是高興,個高的他再電不用下課去找老師訴苦了。
10盞太陽能路燈由馬路延伸進校園,135張全新餐桌進入了學校食堂,學生宿舍還修建了浴室、衛生間等基礎設施……3年來,學校的一個個改造項目不僅點亮了學生們的求學之路,更讓他們在生活上少了后顧之憂,全校人數也從2018年的767人增加到了本學期的960人,越來越多的農村娃走進美麗的小橫垅鄉中心小學,把這里當成了學習和成長的樂園。
近五年來,淑浦縣投入4.8億元,新建鄉村小規模學校223個,改擴建鄉村小規模學校48個,改擴建鄉鎮寄宿制學校45所,新建中小學校教師宿舍2413套,共增加農村學位11890個。“到今年年底,我們將全面完成‘三通和網絡聯校建設,屆時全縣貧困學子的就學條件將得到明顯改善?!变悠挚h教育局局長、黨委書記嚴安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