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金秋北京,又一幕歷史高光時刻在這里定格。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面對風云激蕩的時代變局,擘畫“十四五”發展新藍圖和2035年遠景目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奏響新出發的序曲。
黨的領航,這是一份莊嚴承諾的新出發。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從中國革命到社會主義建設,從改革開放到脫貧奔康,黨對人民的承諾擲地有聲、踐諾始終如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初心不變、毫不動搖。2017年黨的十九大作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戰略部署,向人民承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此基礎上,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一言千鈞,一諾千金。如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在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帶領14億中國人民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從抗擊疫情中奮起,從共克時艱中發力,奮進的坐標明晰,前行的節奏鏗鏘,這是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對人民莊嚴承諾的新出發。
國家戰略,這是一次現代化征程的新出發。現代化國家對歷經苦難的中國人民來說曾是渴望但遙不可及的夢想,而今天的我們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基本實現現代化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我們經過奮斗就可以抵達的彼岸。“五中全會要在歷史關鍵時刻對國家發展走向作出戰略指引。”習近平總書記的話鏗鏘有力。“十四五”規劃明確未來5年我國發展的主要目標、優先領域、重點任務,突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創新驅動等高質量發展戰略,并將“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作為遠景目標嵌入發展藍圖。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9.1萬億元;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我們拓展了一條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胸懷“不到長城非好漢”精神氣魄,把握新變局、構建新格局,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就在前方。
民族復興,這是一個全民逐夢的新出發。近代以來,中華民族一直在追求民族復興的革命斗爭中艱苦探索,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后繼、英勇抗爭。從1956年毛澤東紀念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時憧憬“進到21世紀的時候,中國的面目更要大變”,到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對“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的自信,時間見證跋涉和前行的印記,見證民族復興路上全民逐夢的步伐。立足五年,著眼百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正處于一個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時間節點,從這里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恢宏篇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風勁帆懸正可期,重任千鈞再奮蹄。兌現一個政黨的莊嚴承諾,承續一個國家的發展接力,成就一個民族的光榮夢想,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人間正道,第二個百年必將是“長風破浪會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