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娟
近年來,馬爾康市在社區治理過程中,充分調動居民“主人翁”意識、盤活居民“自治力量”解決治理難題,確保了治理服務居民需要、治理過程居民參與、治理成效居民滿意。
“居民點單”建好服務平臺
“我們店里特別忙,每天18:00—20:00是客人來店吃飯的高峰時間,孩子放學后只能在店里做功課。”家住馬爾康市馬爾康鎮達薩社區的張氏夫婦經營著一家面館,此前,他們常常為不能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而煩惱。
達薩社區的住戶大部分是進城務工人員,平時無暇顧及孩子,家里老人又難以輔導孩子學習,孩子放學后在學習方面得不到必要的監督和輔導。
“我們結合社區實際,推出‘五點半課堂公益志愿服務項目。”達薩社區居委會委員郭輝介紹,由達薩社區提供學習場所,每天17:30—19:00開放,并從轄區居民中篩選師資力量組建志愿服務隊,為學生開展功課監督、輔導、知識拓展等志愿服務。現今,達薩社區的“五點半課堂”小有名氣。
“居民主體”提升治理能力
“車輛亂停、垃圾亂扔……”說起馬爾康鎮美谷社區馬林局小區以前的情況,美谷社區黨總支書記鄧召秀言語中滿是無奈。
馬林局小區人員結構復雜,加之管理模式滯后,社區警力不足,給治安工作造成了較大的難度。為解決其困境,美谷社區協調綜合執法局、城關派出所等相關部門,邀請企業、商戶和居民代表,共同召開了一場“壩壩議事會”。最終,大家對由黨支部牽頭,居民、企業、物管公司共同參與,小建議常采納、小問題常協商、小典型常宣傳、小習慣常引導、小活動常開展、小環境常營造的“一核多元五小微治”的解決方案達成共識。
隨后,美谷社區專門建立了馬林局小區業主自治微信群,并按照“智慧+和諧”小區理念,引入智能門禁系統,加裝智能監控設備,實現人口智能管理、信息智能采集、重點人員智能管控、車輛智能管理。如今,馬林局小區已成為馬爾康市小區治理的樣本小區。
“居民評判”檢驗治理成效
“有些黨員開展服務就是打掃下大街,來走個過場;有些黨員甚至都沒露過面……”社區“雙報到”活動一直開展得不理想,馬爾康鎮馬江社區居民很有意見。
了解情況后,馬江社區及時梳理居民需求和社區困難,推出“民情訴求服務清單”,讓“雙報到”單位和黨員根據清單自助認領任務,精準服務居民。同時,探索建立在職黨員志愿參與社區治理服務激勵保障“雙積分”管理制度、駐區單位參與社區建設“雙評價”工作考核體系,社區和居民一起對“雙報到”單位和黨員進行評分。
“把‘話語權交給居民,讓居民自己來評判治理成效,既是對社區工作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的體現,更促使了社區和駐區單位、黨員找準工作中的差距、改進工作作風。”馬爾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付平說,“雙向治理”的成效正不斷體現。(作者單位/中共馬爾康市委組織部) (責編/陳賢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