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碧蓉
初冬時節,空氣污染和冷空氣成為引發哮喘急性發作的兩大主要因素。哮喘急性發作時,患者可有窒息感、煩躁、大汗淋漓、呼吸急促、不能平臥、說話不成句,嚴重者會出現意識模糊,如不及時搶救,可危及生命。因此,哮喘患者應規范治療和長期管理,不要隨意停藥,避免哮喘急性發作導致悲劇發生。
哮喘一般指支氣管哮喘,是一種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這種氣道炎癥,會導致患者出現氣道縮窄,表現出反復性喘息、咳嗽、胸悶以及呼吸困難等。
引發哮喘的因素很多且復雜,在冬季,主要是因為寒冷和空氣污染。冬季氣候寒冷,哮喘患者的氣道反應性增高,會對冷空氣過敏;其次,冬天空氣干燥、灰塵、塵螨含量高,容易對呼吸道造成刺激。而且冬天容易罹患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也是冬天哮喘容易發作的誘因。因此,無論是哮喘患者還是普通人,到冬天都需要采取一定的預防措施,防止罹患哮喘或預防哮喘復發。
可是臨床發現,我國哮喘患者的耐受力驚人,大多是病情發展到相當嚴重的程度,或是哮喘急性發作時才會去就診;在緩解期則缺乏醫療指導,也多不能堅持正規治療,導致病情反復,如遭遇寒冷、空氣污染等刺激,則很容易急性發作,危及生命。實際上,雖然哮喘不可根治,但通過藥物能很好地控制它。而藥物控制,并不是像電視劇中演的那樣,喘了以后才用藥,應該是長期正規用藥,避免急性發作。
因此,哮喘的治療重點應放在緩解期,通過緩解期的治療,可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和長久的抗病能力,徹底消除氣道內的炎癥,從而達到預防哮喘發作的目的。另外,不同患者,或者同一位患者在不同時期,其癥狀和體征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所以,每一位患者都不能使用一種固定不變的治療方案,而應根據病情嚴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療措施。
我國哮喘防治指南明確指出,哮喘管理的長期目標是控制癥狀并加以維持,維持正常活動水平,患者可以維持正常的活動,如運動能力,維持肺功能水平盡量接近正常;同時,還需要注意預防哮喘急性發作及加重,預防因哮喘而導致的死亡,避免因哮喘藥物治療導致的不良反應。那該如何達到這2個目標呢?這就需要患者做好以下幾點——
(1)堅持用藥
每天堅持規律使用維持哮喘控制的藥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質激素、全身性激素、白三烯調節劑、長效β2受體激動劑、緩釋茶堿、色甘酸鈉、抗IgE單克隆抗體等;掌握吸入激素的正確方法,吸入性糖皮質激素是哮喘控制的首選用藥,其優點是抗炎作用強,局部用藥,所需用量小,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全身副反應小;效果不理想時,可在醫生指導下聯合用藥。
(2)堅持檢查
定期去醫院進行肺功能檢查;患者還可以用峰流量儀在每天早、晚各測定1次呼氣峰值流量,并記錄下數據,復診的時候給醫生看,這會對醫生診斷病情有很大的幫助。通常在初始治療1~3個月內接受隨訪;病情穩定后,隨訪間隔可延長至3~12個月;患者一旦出現哮喘急性加重的情況,需要及時就診。當達到哮喘控制良好并維持達3個月,則可以考慮進行降級治療(減少藥物劑量或種類)。
(3)御寒保暖
防寒保暖,避免受涼和上呼吸道感染,罹患感冒后及時治療;避免接觸刺激性氣體、煙霧、灰塵和油煙等;加強體育鍛煉及深呼吸鍛煉,以增強體質,但不宜在氣溫很低或霧霾天氣時進行室外運動;定期清洗床單,保持室內整潔,房間經常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