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鵬程
據統計,我國50歲以上人群中半數患骨關節炎,65歲以上人群中90%女性和80%男性患骨關節炎。其后果是引發功能障礙及關節畸形,嚴重者導致殘疾,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下面,筆者就對骨關節炎的相關知識進行簡單的介紹,希望引起中老年朋友的重視。
人體當中能夠正常活動的部位都可稱之為關節,在活動部位骨頭表面有一層軟骨覆蓋,正常活動的時候不會出現疼痛感。當關節軟骨出現磨損之后,神經末梢便會裸露出來,一旦受到炎癥刺激或者活動撞擊的情況下,便會出現關節疼痛的情況,這便是骨關節炎,最為常見的部位是膝關節。骨關節炎通常分為兩種,即原發性骨關節炎與繼發性骨關節炎,前者多為自發產生,但也與一些輕微反復的損傷以及關節變性、遺傳、體胖、中老年婦女,病灶廣泛;后者是由已知疾患造成的,通常由創傷所致,多見青壯年,病灶局限。
骨關節炎的主要癥狀有反復發作性關節疼痛(上下樓疼、蹲起疼、行走疼)、腫脹、僵硬、畸形、活動障礙及骨摩擦音。
臨床上,對于因關節痛而就診的患者,醫生通常會要求照X線片。若是早期的骨關節炎,X線片并不能發現多大的問題;但當骨關節炎發展到一定階段,就能看到骨頭之間的縫隙比正常人小。X線片也可以看到骨頭間是否有骨刺、囊性改變、畸形或脫位。另外,也會要求進行核磁共振檢查,可以直接看到關節軟骨、半月板、韌帶等損傷,還能看出是否有關節積液。早期的關節炎可以通過核磁共振診斷,而X線片做不到。
最科學的方法應該是階梯性治療,就是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發病時間的長短,選擇適合的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
以常見的膝關節骨關節炎為例,其治療包括以下幾個階梯:第一階梯是非藥物性保守治療,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和物理治療。第二階梯則是藥物治療,包括口服藥物、外用藥物及關節腔內注射藥物等。第三階梯的治療方案是微創的關節鏡手術,對于合并有半月板撕裂或游離體的患者效果顯著。第四階梯的治療方案是截骨矯形術。第五階梯的是治療方案是微創關節置換術。第六階梯適用于關節磨損嚴重、上述治療手段均無效的患者,可行人工關節表面置換術,這是目前公認的消除疼痛、矯正畸形、改善功能的有效方法,能徹底治療骨性關節炎,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多曬太陽,注意防寒濕,保暖,使膝關節得到很好的休息;盡量減少上下臺階、跑步等使膝關節負重的運動,避免、減少關節軟骨的磨損,不得已上下臺階時最好扶樓梯或撐手杖;不要長時間處于一種姿勢,更不要盲目地做反復屈伸膝關節、揉按髕骨、抖晃膝關節等運動。
適當運動對預防骨關節炎的發生非常重要。從預防骨關節炎角度來講,游泳是最好的運動,既可以達到需要的運動量,又可以避免膝關節過度負重,減輕關節軟骨的磨損。
進行增加肌力的鍛煉也是非常有益的。如增加股四頭肌肌力鍛煉,可以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減少膝關節的異常受力,避免或延緩骨關節炎的發展。具體鍛煉方法是:坐位或仰臥位,將膝關節伸直,繃緊大腿肌肉,足向頭部背屈,同時繃緊小腿肌肉,每次堅持三四秒,每分鐘做10次,連續做三四分鐘。每天可做三四遍。
減肥也是非常有效的預防方法,尤其是對肥胖患者。有明確證據表明,患者體重與骨關節炎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