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美國研究人員最近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大腦具備將自然視覺信息和人工視覺信息集成的能力,這就使人工視網膜治療黃斑變性成為可能。
黃斑變性是導致50 歲及以上人群失明的最常見眼病。植入人工視網膜是黃斑變性患者恢復視力的一個解決方案,但該方案是否可行,其關鍵問題是大腦是否可以集成視網膜周邊區域尚存的自然視覺信息和人工視網膜形成的人工視覺信息。
眼底的視網膜含有光感受器,負責感光、處理信息然后傳送到大腦。黃斑是視網膜的中心區域,相比視網膜周邊區域,黃斑的視覺精確度要高出10 ~20 倍。黃斑變性患者的視力受損是視網膜中心受損而導致的精確視力受損,而視網膜周邊區域視力依然正常。
人工視網膜是一種比頭發還要細小的極細電極構建的設備,通過激活這些電極對剩余的視網膜細胞產生電刺激,從而恢復部分視力。植入人工視網膜的黃斑變性患者會同時具備人工視網膜的中心視覺和視網膜周邊的正常視覺。
研究人員將人工視網膜植入小鼠眼內,然后用一種可以誘發自然視覺、人工視覺和兩者結合視覺信息的投影系統,記錄植入人工視網膜的小鼠大腦皮質的反應。結果顯示,人工視覺和自然視覺信息在皮質中合并在一起。
研究人員認為,這項開創性成果對于幫助因黃斑變性而失明的患者恢復視力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