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新知源健康中心主任、副主任中藥師)
胃酸是由胃黏膜中壁細胞制造的,每個壁細胞猶如一個胃酸的“生產車間”。而在壁細胞膜上有一種“接收器”,專門接受組胺的刺激,而后“命令”細胞產生胃酸。醫學上將這種接收器稱為組胺受體(H2-受體)。替丁類藥物就像一個偽裝得很好的間諜,它在結構上很像組胺,但完全沒有后者的生物特性。當替丁類藥物和H2-受體結合后,就“霸占”了這個重要位置,壁細胞膜反而將真正的組胺拒之門外。當然,替丁類藥物并不能刺激胃酸的生成,而組胺失去了結合點,也無法刺激胃酸的產生。這樣就從根本上抑制了胃酸的產生,因而被稱為抑酸劑。
急性胃黏膜損害腦外傷、腦出血、燒傷、尿毒癥、重癥感染等多種重病,均可引起胃黏膜缺血,導致胃內容物的自身腐蝕,造成廣泛的糜爛、出血,表現為嘔血或黑便。胃酸濃度越高,其直接腐蝕與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就越強,對組織的破壞程度越重。而某些替丁類藥物對胃黏膜的損傷有保護作用,并可減少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胃黏膜血流,使氧氣、各種修復材料更快、更多地運到破壞現場。此時應用替丁類藥物,十分有利于胃黏膜的修復。
反流性食管炎由于下食管括約肌壓力下降,胃逆向蠕動,加上食管清除能力減弱,使得胃內容物(主要為胃酸、胃蛋白酶,有時還混有膽汁及腸液)反流至食管,從而損傷了不耐酸的食管黏膜。臨床表現為反酸、燒心。久之可發生食管狹窄、出血、穿孔,乃至可癌變的巴氏食管。替丁類藥物可減少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間接地使食管免受胃反流物的侵害。
慢性胃炎與胃泌素瘤慢性胃炎是最常見的慢性胃病,其中部分患者對胃酸刺激敏感而出現腹痛,腹部飽脹不適。胃泌素瘤是一種具有分泌胃泌素功能的腫瘤,其臨床表現為高胃泌素血癥,胃液、胃酸分泌過多,使胃內長期高酸,引起頑固性潰瘍與腹瀉。替丁類藥物在治療潰瘍病方面功效顯著,歸根到底就在于這種藥具有強大的“抑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