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具有免疫、調節、自愈的能力,無需藥物“助戰”,亦能有效識別異物,殺滅異物,排除異物,維護機體生理平衡和內環境穩定。由此也歸納出如下幾個問題:
其一,不要盲目用藥:疾病與人體如同皮與毛的關系,治療時不能一味地窮追猛打卻不顧人體的承受力。如感冒發燒時,迫不及待地使用退燒、發汗藥,抗菌素和抗病毒藥“一哄而上”,“飛機大炮狂轟亂炸”,這顯然是一種不明智之舉。因為任何藥物對人體都會有損害。
其二,要順應自身的免疫“節奏”。疾病同人體一樣都有從生到滅的過程,因此,在治療時也應順應這個自然節奏。任何疾病,其表現于外的各種癥狀與病人的自覺感受都是人體正氣與邪氣斗爭的表現。如感冒,先是感覺發冷、鼻塞、疲倦、顫抖,這是邪進正退;繼而發熱、汗出、面赤、感覺難受,這是正邪交戰;最后汗退身安,但機體非常虛弱,這是因為人體戰勝病邪之后能量虧耗所致。
其三,正確認識機體的“免疫反應”。如感冒發熱、發冷、鼻塞、汗出等癥狀是人體調控機制在受到“異物刺激”時本能反應。就像一架自動調節的天平,風吹雨打過后總會有一陣搖擺,但慢慢就會穩定下來。
其四,正確判斷,及時調控。如患者體弱進食困難,汗少或無汗,應適當給予發汗藥和補充體內能力、激發反應能力的藥物,中醫學稱“扶正”。如病人體質強,反應劇烈,熱度很高,為了避免過強的正邪斗爭給機體帶來的損傷,則應適當利用一些退燒、消炎、解毒的藥以緩和一下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