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燕
(桂林市婦幼保健院 廣西 桂林 541001)
隨著我國對二胎政策的開放,在ICU 病房中收治的高齡、高危孕產婦的人數也逐漸增多。根據相關報道指出,在進入ICU 的危重孕產婦極易產生緊張、焦慮等消極情緒,從而導致機體免疫以及內分泌出現異常,對圍產期康復造成嚴重影響。而人文關懷以生理需求(優化環境、休息、飲食飲水、體位活動、緩解疼痛等);心理需求;家庭社會支持需求等方式,對ICU危重孕產婦各種負面情緒進行緩解,重視危重孕產婦的身心健康護理,從而提高對危重孕產婦的治療效果[1]。本文針對I C U 危重孕產婦實施人文關懷護理的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在臨床研究中指出,危重孕產婦是指在妊娠期孕產婦及胎兒都有較高的危險性,可能會導致產婦出現難產或其他并發癥對母嬰的生命造成嚴重威脅。患者通常會伴有各種疾病與妊娠并發癥,會因不良環境、社會因素等造成胎兒死亡、胎兒功能生長遲緩以及先天畸形或早產等,對胎兒的發育造成嚴重威脅,從而增加了孕產婦圍產期的發病率與病死率。因此,對于危重孕產婦需要采用ICU 重點監護,從而降低孕產婦圍產期的發病率及病死率[2]。
在ICU 中的產婦通常會處于焦慮、不安等消極心理,時刻擔心自身與胎兒的安全,對治療與健康缺乏足夠的信心,繼而產生嚴重的心理壓力,從而降低了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繼而降低了對產婦的治療效果。
基于ICU 危重產婦的消極心理狀態,人文關懷在對孕產婦的治療與護理中起到了極大的作用。人文關懷是通過對患者的心理出發進行的護理模式,能夠針對患者的消極心理作出針對性的護理,調節患者消極情緒,安撫患者的焦慮與不安,從而提高患者對治療與護理的依從性,繼而提高了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在基于ICU 危重孕產婦患者的消極心理狀態下,對孕產婦采用人文關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整體環境安全可靠、安靜整潔、氛圍舒適、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光線與晝夜節律相一致。合理安排床位,孕產婦集中區域安置,床單元之間使用隔簾,為孕產婦提供一個相對私人的空間,儀器放置時盡可能避開患者的視線[3]。
保持監護室環境安靜,嚴禁醫護人員在病區內聊天、討論病情、大聲喧嘩等,對患者的護理及操作盡量安排在白天進行;加強對儀器設備的保養,定期請專業人員檢修,特別是對易產生噪聲的部位進行改進;在儀器設備使用過程中,盡量調小工作的音量,護士加強巡視,遇到儀器報警時,護理人員應及時處理;專人負責探視前的相關宣教和期間的噪聲控制,以降低因人口密度過大引起的噪聲[4]。加強光源管理,保持室內光線柔和。I C U 光線來源主要是病室里的長明燈和監護儀屏幕[5]。患者休息時,適時關閉或減弱大燈光源,開放輔助燈源,根據患者的病情及需求為其佩戴遮光眼罩,保障高質量的睡眠。
對術后產婦動態進行腸鳴音聽診,評估、判斷胃腸功能恢復情況。監護室準備吸管,方便臥床患者飲水。產婦術后回房,可立即給予飲水5 ~10ml, 緩解干渴癥狀,觀察有無惡心、嘔吐等不適;聽診腸鳴音比較弱時,每次可適當給予10 ~20m l 的少量飲水;聽診腸鳴音恢復正常,可給予正常飲水,并遵醫囑給予流質飲食,密切觀察產婦情況,如無不適,逐步給予半流質飲食、普食等。護士通過專業的評估,給予早飲水、早進食,早期營養攝入,促進產婦早期恢復體力,有助于康復。
根據姚娟[6]的研究指出,評估孕產婦的各項生命體征,針對不同孕產婦采用符合其舒適度指標的護理措施,降低感染、壓瘡等護理并發癥發生率。如手術后以及氣管插管上呼吸機的危重孕產婦,如無禁忌癥,常規給予床頭抬高30 度,有效預防術后腹部切口感染的發生以及有效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不能自主活動的危重孕產婦,予睡氣墊床,每間隔2h 協助患者翻身一次;意識清醒且病情允許床上活動的危重產婦,予指導進行骨盆搖擺運動及踝泵運動,降低壓瘡及深靜脈血栓發生。
開展無痛病房,使用W o n g—B a k e r 臉譜測試圖對術后產婦進行疼痛評估,將產婦的疼痛分為四個等級,0 分為無痛,1 ~3 分為輕度疼痛,4 ~6 分為中度疼痛,7 分及以上為重度疼痛[7]。無痛者無需采取鎮痛措施,輕度疼痛可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或指導患者聽音樂以及轉移對疼痛的注意力,緩解痛感;中重度疼痛者可遵醫囑予以藥物鎮痛,避免因疼痛對產婦身心造成不利影響。
4.6.1 患者的心理護理 護士應主動與患者交流,介紹環境和疾病知識,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做好健康宣教,鼓勵她們做好功能鍛煉[8]。對于溝通障礙的患者也可通過手勢、表情、圖片、寫字板等非語言方式進行溝通,減少她們的恐懼感。需要進行暴露病人隱私部位的護理操作時,護士應拉上病床旁的隔簾,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護士可以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語言種類、疾病等,選擇適合的語言溝通和非語言溝通方式[9]。根據董亮等[10]研究認為,護士溝通過程中要態度親切、語氣溫柔,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在積極、主動溝通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對使用語言及溝通技巧十分注意,同時也可配合肢體接觸、眼神交流等方式,以達到良好的安慰、鼓勵效果,幫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緒、增加治療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
4.6.2 家屬的心理護理 ICU 病人的病情及環境不允許家屬陪護,家屬看不見自己最親愛的家人,擔心病情變化,心理非常焦慮與無助,這時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家屬的交流,給予家屬人文關懷,同時護理人員在交流過程中也應該安慰患者家屬的情緒,及時告知家屬患者的病情及治療等信息[11-12]。在探視時護士應主動與家屬交流,向患者家屬解釋有關病人病情的各種變化,主動提供病人全天的飲食、精神、護理等方面的信息,及時解除家屬的疑問,消除其不必要的顧慮,并在醫生允許的情況下通過多種方式讓家屬隨時了解和掌握病人的狀況,減少其焦慮和恐懼心理[13]。
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家屬在探視期間保持良好心態,面帶笑容,多關心、安慰和鼓勵患者。必要時適當延長探視時間,使孕產婦增強信心,對疾病預后起到積極促進作用[13]。
護士運用專業技術,對孕產婦進行肌力評估、肺部聽診、深靜脈血栓評估等,并根據評估情況,實施精準護理。如產婦肌力恢復正常,病情允許,予協助產婦早期下床活動;肺部聽診痰鳴音明顯時給予針對性叩拍背部、霧化吸入、振動排痰、按需吸痰等,有利于痰液的排出,有效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給予氣壓治療、傷口紅外線照光治療、乳房護理等。全方位關注患者的身心健康,將人文關懷落到實處[2,14]。
綜上所述,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人文關懷改變了傳統的護理理念,護理人文關懷理念在ICU 的應用越來越重要。根據程恒,李紅等[8,15]研究認為,護理人文關懷不僅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態,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降低患者SAS 評分,提高患者對臨床護理服務總體滿意程度,而且可以減低ICU 綜合征的發病率,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提高治療護理效果,加快康復速度,縮短住院時間,減輕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痛苦,從而使其更好的度過疾病危重期。希望通過對人文關懷護理進行研究,為ICU 危重孕產婦護理提供可靠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