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人體接觸70℃的熱源持續一分鐘,皮膚可能會被燙傷。而有些人卻不知道,若在使用取暖設備時,皮膚持續接觸44℃的熱源超過6小時,就會像“溫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覺中被“燙傷”。
因為低溫燙傷的熱源溫度較低,疼痛較輕,一些熟睡或感覺遲鈍的人就不易察覺。低溫燙傷后,皮膚上常會出現水皰,水皰特點是顏色較深,皰液多為血色,創面基底蒼白,感覺遲鈍或消失。當這種低溫熱源持續作用,機體組織長時間受熱源的烘烤,就會引起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燙傷,甚至會造成深部組織壞死。一旦處理不當,會發生嚴重潰爛,長時間無法愈合。
如果出現低溫燙傷,出現皮膚發紅、腫脹等癥狀,冷療是最簡單且有效的處理方法。用冷水對創傷面進行淋洗或用包裹冰塊的毛巾等冷敷,持續20分鐘以上,直至創面不再感到疼痛或疼痛顯著減輕為止。如果局部有水皰形成或者表皮破潰,就需要立刻去醫院燒傷專科治療。就診途中可以先用清潔的毛巾外裹創面,但不要擅自挑破水皰,或涂抹牙膏和有顏色的藥物,如紫藥水。這樣做可能妨礙醫生對損傷程度的判斷,延誤治療時機。對粘著傷處的衣物,也不可強行剝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