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煥清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科技城醫院耳鼻咽喉科 江蘇 蘇州 215153)
非化膿性中耳炎屬于我國臨床較為多發的耳鼻咽喉科疾病之一,尤其以兒童發病率更高[1]。根據相關臨床報告指出,將纖維耳內鏡下鼓膜切開置管術治療應用于非化膿性中耳炎疾病的臨床治療中,可獲得滿意的臨床療效[2]。有利于加快患兒的鼓膜愈合速度,促進聽閾提高。但此方面報告少之又少,在本次實驗中,對本院于2017 年2 月—2019 年4 月收治的28 例非化膿性中耳炎患兒的臨床效果展開討論和分析,現對研究結果進行于下報道。
抽取本院于2017 年2 月—2019 年4 月耳鼻咽喉科收治的非化膿性中耳炎患兒28例,記錄與回顧性分析所有患兒的病案情況,對全部患兒均采用纖維耳內鏡下鼓膜切開置管術治療方式,患兒中女性13 例,男性15 例,年齡3 ~10 歲,平均(5.52±1.57)歲,病程3 個月~3 年,平均病程(6.37±1.74)個月。其中6 例為單純非化膿性中耳炎,17 例為非化膿性中耳炎+腺樣體肥大,5例為非化膿性中耳炎+腺樣體肥大+扁桃體肥大。研究選擇的所有非化膿性中耳炎患兒及其家屬皆已簽字同意,并自愿納入此次研究中,同時經由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對全部患兒均采用纖維耳內鏡下鼓膜切開置管術治療方式,患兒全麻后取仰臥位,將頭偏向對側,對其耳周、耳廓和耳道內進行常規消毒。后將纖維耳內鏡導入患兒耳道內,纖維耳內鏡下觀察患兒的積液情況與鼓膜形態等,在患兒鼓膜前下方取合適位置切開鼓膜,后使用吸引器吸除患兒鼓室積液,將鈦質通氣管應用鼓膜置管器準確放置于切口內。對于伴有腺樣體肥大的患兒,在鼻內鏡指引下,先行腺樣體消融切除術,再進行纖維耳內鏡下鼓膜切開置管術。對于伴有腺樣體肥大和扁桃體肥大的患兒,先行鼻內鏡下腺樣體消融切除術+雙側扁桃體等離子射頻消融切除術,再進行纖維耳內鏡下鼓膜切開置管術。手術結束后,在患兒外耳道內放置碘伏棉球,根據患兒具體情況給予廣譜抗生素預防感染。
通過記錄統計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聽閥、鼓膜愈合情況、氣骨導差以及不良情況等對其治療效果進行觀察評價。不良情況主要包括膽脂瘤、耳鳴加重、聽骨鏈脫位等方面。
非化膿性中耳炎患兒經過纖維耳內鏡下鼓膜切開置管術治療后,恢復情況良好,全部患者均一次性完成置管,每月隨訪1次,仔細觀察鈦質通氣管部位和通氣狀況,有血痂者予以仔細清理。術后6 ~8 月后,鈦質通氣管脫落后鼓膜均自然愈合,復查聲導抗均為A 型。患兒聽閾均顯著提高,平均聽閥15dB,氣骨導差0~10dB,患兒經治療后,均未發生膽脂瘤、耳鳴加重、聽骨鏈脫位、通氣管掉入鼓室等不良情況。
非化膿性中耳炎是我國臨床較為常見和多發的一種分泌性中耳炎,同時也稱為滲出性中耳炎與鼓室積液等[3]。近年受人們生活方式改變等多種因素影響,非化膿性中耳炎的發病率逐年攀升。其中兒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發病率高于成人。其主要臨床癥狀為呼吸道感染后表現出的聽力減退與耳悶脹感等[4]。
隨著近年來耳內鏡技術的發展,纖維耳內鏡為非化膿性中耳炎的診療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工具。纖維耳內鏡下鼓膜切開置管術作為一種新型術式,其能夠在清晰視野下,越過患者耳道彎曲部位與狹窄,直至鼓膜前方[5]。同時通氣管選擇鈦質通氣管,其為金屬材質,外形光滑,分泌物不易積聚,延伸性與可塑性較強,相對于常規通氣管,具有有效通氣面積大、通氣質量好、不容易堵管等優點。非化膿性中耳炎患兒經過纖維耳內鏡下鼓膜切開置管術治療后,恢復情況良好,全部患者均一次性完成置管,鈦質通氣管脫落后鼓膜均自然愈合,均未發生相關不良情況,安全系數高。
研究結果表示,纖維耳內鏡下鼓膜切開置管術在此次研究中的治療效果較為理想,對于改善患兒的相關臨床癥狀,促進鼓膜愈合等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