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麗霞
(臨沂市人民醫院超聲醫學科 山東 臨沂 276200)
胎兒畸形作為影響圍產兒生命安全的重要原因,即便順利存活也可導致一定程度的智力障礙,使日常生活質量與身體健康受到嚴重不良影響,進一步加劇家庭負擔,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新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可達到5.5%左右[1]。作為一種常見的新生兒畸形類型,中樞神經系統畸形臨床上通常表現為脊柱裂、腦積水、顱腦畸形等。隨著我國產前檢查重視程度的提高,超聲技術不斷發展,我國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畸形檢出率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產前檢查。本次研究旨在探討超聲影像技術對中孕期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畸形的診斷效果。具體如下。
采集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于我院接受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畸形檢查的孕婦240 例,以分娩結果作為金標準。年齡35 ~45 歲,平均(40.20±3.11)歲;孕周13 ~28 周(16.57±2.41)周。經統計,其中104 例存在下腹部疼痛情況,53 例存在陰道不規則出血情況,42 例存在流產史(人工或者藥物),11 例存在自然流產史。30 例存在嚴重宮頸疾病。
納入標準:①所有孕婦均為單胎妊娠,均為孕中期接受超聲檢查;②自愿參與且簽署知情同意書;③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①合并存在生殖系統畸形情況;②臨床資料不完整;③未經分娩證實。
所有孕婦均接受超聲檢查,所涉及儀器為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飛利浦Q5 型號),凸針探頭(頻率3.5 ~5MHz)。檢查步驟:于檢查前確保受檢孕婦排空膀胱內尿液,嚴格按照超聲檢查流程進行操作,依次檢查胎兒頭部、脊柱、面頰、胸腹腔等部位,明確胎兒發育異常情況并做好記錄,確保圖像清晰度后由醫生完成閱片。
完成后所有受檢者均使用三維容積采集框,探頭頻率4 ~7MHz。檢查步驟:確保受檢者處于安靜呼吸狀態后保持四肢不動,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探頭方向以獲取清晰三維圖像。重點觀察胎兒中線結構,并關注透明隔腔情況,記錄中線結構完整情況。做好腦室擴張情況的觀察,如腦室存在寬度增加情況則需判斷腦部梗阻與狹窄相應情況(位置、梗阻程度或者狹窄程度)。觀察胎兒顱內異常發育情況,重點觀察小腦寬度,記錄小腦延髓池擴大情況。由我院3 名經驗豐富的醫師共同完成超聲檢查圖像閱片工作,討論后如出現結果不一致情況則再次檢查,直至3 名醫師意見統一。
在240 例接受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畸形檢查的孕婦中,妊娠結局出現10例為中樞神經系統畸形。其中2例孕婦存在早產癥狀,早產兒娩出后均診斷為無腦畸形兒,2 例無腦畸形兒于分娩后3d內死亡。1 例孕婦診斷為腦積水,住院接受觀察。其余7 例孕婦診斷為中樞神經系統畸形,均通過引產方式確保生命安全。240例孕婦經超聲影像診斷出中樞神經系統畸形10 例,診斷準確率為100%。
作為一種臨床上診斷胎兒神經系統畸形的重要方法,彩色多普勒超聲可良好適用于畸形發育胎兒的孕早期檢查中,通過超聲技術可及時發現神經缺陷等各種異常情況,明確無腦畸形兒、腦積水等中樞神經系統畸形情況,確保盡早實施引產[2]。如胎兒為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后存在破壞情況,則畸形特征通常表現于孕中期或者孕晚期,超聲檢查后大部分顯示為神經管良性缺陷[3]。但需要注意的是,早期產前檢查對于中樞神經系統畸形胎兒具有重要意義,可通過該方法準確診斷胎兒畸形情況與嚴重程度,以便盡早決定是否引產,確保孕婦身體健康狀況。早期階段的診斷與干預能夠在很大程度減少新生兒缺陷發生情況,使我國新生兒質量得到有效保障,符合我國相應政策。
在臨床檢查中,彩色多普勒超聲可分為二維超聲與三維超聲,兩種超聲類型均存在優勢。在實際檢查過程中通常先行二維超聲進行初篩,以明確中樞神經系統畸形高危者,再進一步通過三維超聲進行明確診斷[4]。作為目前中孕期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畸形常用的檢查方法,超聲優點在于操作簡便且準確性高,同時具備較高安全性,可準確檢出胎兒神經系統畸形情況[5]。在本次研究中,240 例中孕期胎兒中,總共10 例診斷為中樞神經系統畸形,檢出率4.2%,說明超聲影像技術對于中孕期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畸形的診斷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超聲影像技術能夠準確檢出中孕期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畸形,具有高效性、高準確性、高安全性的特點。